75歲以上高齡老年人腹腔鏡膽囊切除 術圍手術期護理
陳紅衛
【關鍵詞】 75歲以上 高齡老年人 腹腔鏡 膽囊切除術 圍手術期 護理
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共進行75歲以上高齡老年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41例,圍手術期輔以積極的護理,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在我院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41例高齡老年患者,男18例,女23例,年齡75~91歲,平均79.2歲,術前均行B超及CT明確診斷,其中膽囊炎、膽囊結石20例,膽囊息肉21例,均為擇期手術。合并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者20例;合并肺氣腫3例;肝功能損傷2例;糖尿病8例;合并竇性心動過緩3例;室性早博1例;動脈粥樣硬化4例。所有患者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全部順利出院。
2 護 理
2.1 術前護理
(1)因為老年人各個器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衰老現象,聽力、視力下降,與外界的溝通差,對手術又缺乏了解,部分患者甚至出現了心理障礙,如恐懼、焦慮等。針對上述情況,我們首先使老人盡快適應環境,多與其接觸、交流、溝通,把握其心理動態,耐心解釋病區環境及注意事項,介紹腹腔鏡手術的優勢,使患者解除心理障礙,愉快地接受手術。
(2)術前正確評估患者對手術的耐受力,必要時請麻醉科、心內科及呼吸內科會診。對一些老年患者,術前除常規檢查心電圖、肺功能及胸片外,還應做超聲心電圖、動態心電圖等。常規做皮膚、胃腸道準備,對合并有其他疾病及臟器功能衰退的患者,術前應重視并發癥的治療護理。
2.2 術中護理
(1)使手術室溫度保持在22℃~25℃,相對濕度保持在40%~50%。建立靜脈通道,一般采用橈靜脈、肘正中靜脈等部位套管針留置。將負極板片置于患者肌肉豐滿處與皮膚完全接觸,防止灼傷,一般選擇在臀部或大腿外側處。調節術時使用的各種儀器,設置參數,保證性能良好。手術開始時患者頭高20°~30°腳低,右側高15°,可使移動的臟器下降,空間擴大,使術野充分顯露。在消毒鋪巾后配合洗手護士依次將光源攝像系統、氣腹機導管、電凝線接好,沖洗管道接好無菌生理鹽水和吸引器瓶,檢查氣腹針是否通暢。嚴密觀察各項生理參數,及時分析、判斷及早發現病情動態,隨時配合麻醉醫生妥善處理。
(2)應提早20min洗手,用生理鹽水徹底沖洗浸泡的器械2遍,以免戊二醛殘留對患者機體造成傷害;擦干,按使用先后順序擺放,管理好器械臺。手術過程中用生理鹽水棉球擦試腹腔鏡鏡頭,以保持腹腔鏡在腹腔鏡內的清晰度,避免鏡頭起霧,影響視野。在熟練掌握手術步驟的前提下,主動、準確地配合手術,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術中要特別注意清點置入患者腹腔內的止血紗布和鈦夾的數目,并留意每一粒結石的去向。術中還要特別注意保溫,盡量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以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機率及麻醉藥品儲留。
2.3 術后護理
(1)保持呼吸道通暢。全麻未清醒患者應將頭偏向一側防止舌根后墜引起氣道阻塞;完全清醒后,一般采用半坐臥位。
(2)給予患者持續低流量吸氧,定時監測血氧飽和度,保持血氧飽和度在95%以上。術后應延長吸氧時間6~8h,以加快二氧化碳的排出,減輕術后肩部酸痛。
(3)嚴密觀察血壓變化,保證患者血壓穩定,如血壓較高應立即報告醫師,積極采取措施,對伴有心臟病患者需加強監測,增加心電圖記錄,隨時了解心律、心率和ST段的變化。
(4)密切觀察患者血糖及尿糖變化,術后禁食期間,靜脈補充體液,根據尿糖及血糖情況隨時調整胰島素用量和液體成份,防止酮癥酸中毒或低血糖昏迷。
(5)密切觀察腹部體征,對有腹腔引流管的患者除保持管道通暢外,還應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和性質,避免出血及膽漏等其他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