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循環心臟術后并發精神障礙的原因分析與護理
趙敏霞
【論文關鍵詞】體外循環;心臟術后;精神障礙;護理體會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體外循環心臟術后并發精神障礙的原因分析及護理體會。方法回顧性分析1253例體外循環心臟手術后并發精神障礙33例臨床資料。結果本組33例患者出現精神障礙并發癥,發生率為2.63%,33例均治愈出院。結論體外循環心臟術后精神障礙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應采取綜合護理措施,提高治愈率,改善疾病預后。
【Abstract】 Purpose :Explore the off-pump cardiac surgery complicated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mental disorders and nursing. Way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253 cases of off-pump heart surgery complicated by mental disorders after the clinical data of 33 cases.Results:33 cases of this group of mental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the incidence rate was 2.63%, 33 cases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Conclusion:Cardiopulmonary bypass after cardiac surgery is the occurr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a number of factors the 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care should be take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ure rate and improve disease prognosis. 【Keywords】Cardiopulmonary bypass; After cardiac surgery;Mental disorders;Nursing experience 體外循環(CPB)下心臟直視術后神經系統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病死率,隨著外科麻醉水平及體外循環技術的提高,已明顯降低。但術后精神障礙的發病卻逐年升高,成為術后較常見的并發癥[1]。精神障礙可在術后即刻或數小時出現,可以輕微,也可致病人死亡,嚴重影響病人的生命質量,因此極有必要對術后精神障礙發生的可能病因和誘因進行分析,以進行針對性預防和處理。我院自2003年2月~2009年2月共實施CPB心臟直視手術1253例,其中33例術后出現精神障礙,發生率2.63%,經及時治療及護理、心理疏導,精神障均消失.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33例。男10例,女24例,年齡10-73歲,平均34歲。其中先天性心臟病6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行人工機械瓣置換術17例,MVR10例,AVR5例,BVR2例,F42例,PECD2例,CABG4例,,左房粘液瘤2例。術前并高血壓者4例,糖尿病5例,腦栓塞3例,心肌梗死史1例。術后出現精神癥狀時間:最早術后12h。最晚術后3d。病程持續時間l一5d。 1.2臨床表現患者術后具體表現為:失眠、幻聽、胡言亂語、猜疑、焦慮、恐懼、躁狂、易激怒、嚴重者對家屬打罵。患者憂愁、冷漠、情緒低落,經常落淚。對治療缺乏信心。 1.3治療及結果本組病人請神經內科或神經外科醫師會診,并輔以檢查。治療主要進行心理疏導及良好護理.必要時給予鎮靜、安眠藥物、抗抑郁藥物、抗焦慮藥物治療,同時配合病因治療。 1.4原因分析 1.4.1ICU因素多數學者認為ICU的環境對術后精神病性障礙的發生起重要作用[2]。強迫靜臥狀態無法有效表達各種要求易使患者產生焦慮、恐懼心理,缺乏交流等可能成為患者的精神負擔。睡眠剝奪,正常的晝夜交替循環消失、疼痛等,均可能是危險因素。Aldemir[3]等發現,,ICU內各種設備的工作響聲、報警聲以及不斷產生的幻覺,使病人精神負擔加重。被認為是引起術后精神病性障礙的重要原因。 1.4.2心理因素心臟手術作為一個重大負性生活事件可引起病人嚴重的心理應激反應,使病人產生焦慮、精神緊張、恐懼等負性情緒。術前危重病人有絕望心理,對手術治療有絕望心理。Sveirusson[4]認為術前精神不安是發生術后精神障礙的重要因素。術后入住ICU,限制探視與家人分開,倍感孤獨,加重心理負擔。
1.4.3個體因素如年齡、性別、性格特征等因素。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術后精神障礙發病率高可能與患者的腦血管硬化程度有關系。女性患者的發病率高于男性,但無統計學意義。女性發病率高可能與女性的性格特征有關系,想象力豐富,對手術的過度恐懼,焦慮等有關。 1.4.4藥物因素圍手術期大劑量使用抗生素,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另外心臟手術患者在術前大都服用改善心臟功能藥物均可因其不良反應而使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癥狀。 1.4.5手術因素心臟手術時間較長,刨傷大,術后腦部的一時性缺血低氧、酸堿失衡引起腦細胞的生化改變,麻醉對腦細胞深度抑制,心臟手術體外循環時因灌注壓過低。灌注量不足導致腦缺氧、缺血均可致腦損害而引起精神癥狀 1.4.6術后并發癥澹妄是機體內環境穩態失衡引起的廣泛腦細胞代謝障礙所導致[5]。術后低心排、急性腎衰竭、其他的心律失常、低血氧性酸中毒等因素繼發腦功能紊亂,與術后一過性精神障礙有明顯的關系。術后高熱與認知障礙有關。Mustafa Aldemi等報道,呼吸系統疾病、感染、高熱、等是發生澹妄的傾向因素。 2護理措施 2.1首先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術前先了解患者疾病概況、文化程度、家庭狀況、個性特征、生活習性,以充分獲取安撫患者所需信息。同時。為了滿足患者適應需要,醫護人員術前先向患者介紹環境,手術方法,術后監護期間可能發生的問題,及時告訴好的病情的演變信息。 2.2改善ICU監護環境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合理安置治療體位。治療護理時,醫護人盡量降低機器設備和醫護人員談話產生的噪音,幫助病人與外界保持聯系,減輕孤獨,適宜光線,確保正常有晝夜循環的睡眠,制定睡眠計劃,必要時可人工控制睡眠,護士反復教病人如何適應ICU環境,減少不必要的噪音和刺激,治療和護理時,操作輕柔,動作敏捷。 2.3合理使用鎮靜鎮痛藥物疼痛較易打破處于瀕臨澹妄狀態病人的平衡。術前患者因精神緊張等因素而引起失眠或焦慮等現象時,應該及時酌情使用鎮靜劑.及時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變化。術后切口疼痛是首發臨床癥狀.應重視術后鎮痛鎮靜藥的使用。患者一旦出現精神癥狀時,除必要的心理護理外,宜早期給予鎮靜劑或抗焦慮等藥物的治療。 3討論 對心臟術后的精神障礙治療,目前還沒有完整系統的治療方案,總之患者術后產生精神障礙往往是多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的開展,我們的護理人員要把患者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多方面采集信息,根據患者不同心理特點,給予不同心理支持和疏導,分析導致其不良心理反應的主要原因和影響因素,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充分調動患者的自身防御機制,以預防精神癥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