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老年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

尉煜

【摘要】 目的:探討老年股骨頸骨折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對46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康復指導,術后全身和患肢護理、指導康復鍛煉等護理措施。結果:患者術后恢復良好,無并發癥發生。結論:對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患者進行細致良好的圍手術期的護理,是保障手術成功的關鍵,同時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置換;護理

股骨頸骨折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老年性疾病,部分患者傷前即可能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傷后臥床易出現多種并發癥。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作為髖關節功能重建的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而得到廣泛應用。我院于2007-2009年對46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施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進行系統的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46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施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男17例,女29例,年齡65~90歲,平均年齡73歲,均為摔傷致股骨頸骨折。其中糖尿病4例,高血壓3例,腎功能不全1例,冠心病1例,平均住院25 d。經過積極的治療和護理,出院時,37例患者能自行下床鍛煉,9例患者可由家屬協助下床鍛煉。

2 護理措施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老年人對意外傷害應急能力低下,且對髖關節置換術缺乏了解,出現緊張、恐懼、焦慮等情緒,護士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采取有效溝通,講解手術治療的優點,介紹成功病例,以減輕患者焦慮,提高患者心理素質,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2.1.2 術前康復指導

向患者強調術前鍛煉對于術后患肢康復和減少因臥床引起的各種并發癥,特別是預防下肢深靜脈栓塞(DVT)的重要性[1]。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舒縮及踝關節背伸跖屈鍛煉,要求患者用全力或接近全力使肌肉產生等長收縮,一般持續不超過6 s,加強肩膀及手臂肌肉的運動,為手術后下床使用拐杖做好準備。

2.1.3 術前準備

保持有效皮牽引,訓練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給予臥氣墊床,定時翻身,加強營養,預防便秘,并指導患者床上排尿排便,遵醫囑備皮,做皮試,應用抗生素。

2.2 術后護理

2.2.1 病情觀察

密切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給予多參數監測,持續低流量吸氧,高度重視心血管功能變化,密切觀察和掌握輸液速度。防止出現急性心衰或肺水腫,對腎功能不全者,注意觀察尿量,對糖尿病患者要定時測血糖、尿糖,防止出現酮癥酸中毒,并觀察肢體末梢血運和足趾運動情況,傷口滲血情況,評估患者疼痛程度,老年人對疼痛耐受力較差,要及時采用藥物止痛,防止引起并存病的加重,如高血壓、心臟病等。

2.2.2 保證正確體位

術后患肢保持外展15°~30°中立位,用軟枕略抬高,用皮牽引或穿釘字鞋固定,膝下、雙下肢間各放一軟枕,防止髖關節內收、內旋,過度屈曲和伸直,防止人工假體脫位。

2.2.3 引流管護理

保持引流管通暢,引流袋勿高于引流口,防止引流液倒流,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量、顏色的變化,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采取治療措施。術后2~3 d,可根據醫囑拔除引流管。

2.2.4 預防并發癥

(1)感染:觀察切口及周圍皮膚有無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保護切口不被浸濕或污染,換藥時嚴格無菌操作。室內保持空氣新鮮,減少探視,鼓勵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給予患者翻身、按摩、叩背,每2 h 1次,對痰多粘稠不易咳出者給予霧化吸入。同時做好基礎護理,防止口腔潰瘍、壓瘡、肺部和泌尿系統感染等。(2)血栓栓塞:產生血栓栓塞最主要的原因是術后血液的高凝狀態。術側肢體活動減少,腫脹,靜脈血液回流不暢[2] ,應輕度抬高患肢,每日用溫水擦浴2次,麻醉蘇醒后即開始足背伸關節肌肉主動鍛煉,必要時使用抗凝藥物。

2.2.5 指導患者功能鍛煉

向患者及家屬說明及早進行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項,取得合作,術日可進行患肢局部肌肉按摩,活動足趾及踝關節,術后1~2 d指導患者進行患肢肌肉等長收縮練習,能促進患肢血液循環,防止關節僵硬[3]。術后第1天指導患者進行足趾和踝關節的屈伸運動,臀部做引體向上運動,患者雙手抓住吊環,健肢登床,用力將臀部抬起。指導患者做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5~10 min/次,每天多次。術后第2天繼續加強關節、腿部肌肉、臀部引體向上運動的鍛煉,增加鍛煉的次數和強度,以不疲勞為原則。骨水泥固定型術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后,病情允許的可協助患者下床,做不負重運動,練習床旁站立和走動,也可用CPM機進行鍛煉,可在床上進行直腿抬高訓練,伸直膝關節,背屈踝關節,足跟離床20 cm,空中停頓5~10 s后放松,如此循環。術后一周扶拐行走,走時患肢始終保持外展30°,先用雙拐再用單拐,用單拐時握在健側手中。上樓時先用健肢,下樓時先用患肢,避免屈髖大于90°,鍛煉時護士或家屬在床旁守護,以防意外。

3 出院指導

護士應使患者及家屬了解髖關節脫位時出現的癥狀,如異常疼痛、肢體短縮畸形等,并教會患者在家鍛煉的方法及注意事項:3個月內不能側臥,不要兩腿腳交叉,不要盤腿,3周內屈髖小于45°,以后逐漸增加屈髖度,但小于90°,坐位時盡量坐有扶手的椅子,站立時患肢外展,6個月內患肢避免內收內旋動作。3個月患肢可逐漸負重,雙拐→單拐→棄拐,但避免屈髖下蹲,出院后1個月、3個月、6個月須復查。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