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關于老年病人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

陳靜 鄒倩

老年是畢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特殊的階段,具有獨特的心理特點。[1]老年人一旦生病,容易產生比較強烈的心理反應,無數研究已充分證實心理因素在老年病人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做好老年患者在疾病的焦慮,手術的恐懼和手術后疼痛等方面的心理護理,對減少手術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我將老年病人在圍手術期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及其護理措施介紹如下:

1.老年病人從入院到手術前常見的心理問題

國外一些研究結果表明,病人在入院24小時內焦慮程度最高,經艾森克人格調查表(EPI)測查,情緒不穩定者焦慮程度高,持續時間也較長,一般需要五天或者是更長的時間才能適應術前各種應激刺激(WilsonBarnet,1978),[1]所以在病人剛入院時,就應對其現存或潛在的問題進行評估,從而制定出相應的護理計劃與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多數老年病人一旦生病,就意味著對健康甚至生命產生了重大的威脅,這時最容易產生比較強烈的心理反應,且他們對疾病的態度通常是寧愿被動的接受,也不愿意去尋找主動的治療,這樣一拖再拖就更容易加重疾病,所以往往在入院時就已處于晚期,病人最容易產生以下這幾種心理問題:

1.1 否認心理: 因怕家人嫌棄而拒絕承認有病,即使到醫院也不愿意配合醫生進行檢查及治療。

1.2 自尊心理:老年病人一般自我中心意識較強,固執,有時候又爭強好勝,經常會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如趁家屬睡覺時自己大小便,走路不讓扶等,這就容易造成摔倒、骨折、中風等。

1.3 恐懼心理:醫院的陌生環境、個人角色的轉變及疾病的煎熬、擔心手術失敗、手術后的恢復、同時會擔心自己會給子女帶去沉重的經濟負擔等,往往會使老人產生孤獨感,缺乏安全感,這些都容易造成老人焦躁、易怒、恐懼,從而拒絕治療等。

1.4 自卑及抑郁心理:老年病人一旦生病,就自認為病情危重,總覺得自我價值缺失,并會覺得自己的生命似乎已經到了盡頭,生存意義不大,容易產生輕生的念頭。

2. 針對這些心理問題,制定出如下的護理措施

2.1 首先,如果家屬要求對老人保密,應配合實行保密性措施,但對病人家屬應講明病情,取得配合,根據病人不同的病情,耐心通俗的講解相關疾病知識。

2.2 老年人對新環境的適應往往比年輕人慢很多,所以我們應該主動介紹病區環境及規章制度,使老人感到有安全感,學會談話技巧,老年人往往就像小孩一樣,與其溝通需以引導式的方法,循循善誘;主動接觸病人,注意其情緒及思想變化,且態度和藹,語言親切;處處尊重老人,以取得信任。

2.3 適當告訴老人疾病的可治療性,同時恰當保證會幫助減輕痛苦,使其能積極的配合治療。比如,我曾經遇到一個老年胃癌病人,術后的前幾天,病人相當的煩躁,大吵大鬧,欲自行拔出胃管、針頭,幾天幾夜不睡覺,不配合醫生護士的治療,還囔囔著要吃飯……,看到這種狀況,我就主動去和他的家屬進行交流,最后得知其實該病人在入院前性格是比較開朗豁達的,自從手術后老人看見自己渾身的管子,監護儀的導線、吸氧等,就覺得自己病情很重,身體已經不行了,自己已經是一個廢人了,而且自己又沒有經濟來源,又浪費子女的錢,所以他在思想情緒方面就發生了扭曲,有了一種憤怒、反抗心理。試想一下,如果當我們在術前反復與老人進行了溝通,了解其所想,并且提前告訴他術后可能身體上會有尿管、胃管、血漿管、監護儀等多種管道,只要他好好的配合治療,恢復良好,很快這些管道就可以拔掉,這樣就讓老人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麻醉清醒后不至于因恐慌而產生上述情況。

2.4 在老人入院時可以安排其他一些手術后恢復較好的老年病人同住一間病房,因為在他們的交流中可以無形之中互相給予力量,使其更有信心對抗疾病,相反的,如果將老人安排在一個隨時需要搶救的病人旁,他該如何去想!

2.5 術前允許一定的家屬陪伴,這樣既可以保護老人的安全,又可以讓老人覺得自己老有所依。

3.1 手術室沒有家屬的陪伴,四周都是冰冷的儀器設備,環境及氣氛往往會讓人覺得比較窒息與恐怖,對老年人更是如此。許多人形容手術室像地獄般恐怖,在病房時心率血壓均正常,一到手術室就大汗淋漓,心率增快,血壓升高,結果又被送了回來。所以在老人到手術室時,手術室護士就應該在旁邊與其交流,以分散其注意力,并且要耐心細致,使其感到信任安全。

3.2 老年人比較敏感,而且比其他人依耐性更強,到了手術室后就會覺得失去了對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及生命全權交給了醫生護士,所以我們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談話輕柔和諧,遇事沉著冷靜,切忌驚慌失措,大聲喊叫,以免對老人產生消極暗示,造成其緊張。

4. 老年人術后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護理措施

老年人術后由于一時不能生活自理,長期臥床,禁食,孤獨,對鎮痛藥過于敏感等,往往會產生:

4.1 術后意識障礙,常在術后的2-5天內出現,表現為意識混亂,一般可在1~3周消失,少數可繼發抑郁。

4.2 消極的應對,表現為治療及康復的動機不足,悲觀失望,自我感覺欠佳,睡眠障礙,甚至出現自殺行為。

4.2.1 當病人麻醉清醒后,護士應該及時告知手術順利完成,現在已經安返病房,護士應該向病人多傳達有利信息,給病人以鼓勵,減輕病人的心理負擔。老年人往往會對自己的身體過分關注與保護,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要求家屬親自照料老人。

4.2.2 病人回病房后,護士應及時告訴術后前幾天傷口可能比較疼,讓他先有心理準備,在白天不影響其他病友和正常治療的情況下,可以盡量安排老人的老同事、朋友、家屬來陪伴聊天,以分散老人對疼痛的過分關注,盡量減少鎮痛藥的使用,同時也可以抒情解郁,哪怕是短短幾分鐘,對老人來說,也是一種莫大的安慰,這會讓老人覺得自己并未被忽視與冷落,自己生存仍有價值;另外可以結合音樂療法、生物反饋訓練、放松療法等方法減輕術后的疼痛。

4.2.3 許多老年人在手術后對醫護人員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總覺得手術后自己已經“元氣大傷”,不能咳嗽,不能下床活動等,以至于產生一系列并發癥。這時我們要對被護理的老人進行評估,既要注意到喪失的功能,還應看到殘存的功能,要告訴老年人護理人員包攬一切的做法有害無益,鼓勵老年人最大限度的發揮殘存功能,使其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夠自理,而不依賴于他人[2]。如鼓勵病人自行咳嗽,告知其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根據病情鼓勵老人先在床上翻身活動,然后床旁走動;學會自我護理,例如:刷牙、洗臉等,循序漸進,但是都要有家屬在旁,還要注意合理使用保護具。

4.2.4 每天都給予老人一定的鼓勵,比如說今天停了監護儀及吸氧,就可以這樣告訴他:“老大爺,這幾天你的生命體征比較平穩了,可以把監護儀停了喲。如果你堅持在配合我們的治療,不久就可以拔出胃管了”;待下次拔胃管的時候,又鼓勵他只要配合治療,過不了多久就可以拔除血漿管等,就這樣堅持給予老人鼓勵,直至出院。

4.2.5 在老人出院時,應做好出院后的健康教育,使其在院外也能做好相應的自我生活照料,飲食有節,起居有常,科學安排;適當擴大社會交往,克服消極心理,振奮精神,盡快恢復健康,更好的適應新生活[2]。同時也應意識到,心理護理不應該局限于病人及疾病本身,還應該擴大到病人家屬、生活環境、預防保健,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等多方面。

綜上可見,老年人自尊心、自卑及抑郁心理比年輕人強,環境適應能力弱,因而更易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所以在老年人手術前緩解其心理壓力,穩定其情緒,使得老人以積極的態度配合手術,提高手術的成功率;術中及術后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幫助老人恢復健康;促進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自立的“留有余地”的護理,充分依靠老年人的主動性,最大限度的發揮其殘存功能,鼓勵老人努力適應新生活,勇敢走向新的人生道路。

參 考 文 獻

[1]戴曉陽.護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17.

[2]殷磊.老年護理學[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