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例食管癌手術治療體會
謝寅庫 孫顯穎 王
吻合口瘺是食管癌切除術后最嚴重的并發癥,也是術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預防吻合口瘺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據近年來的統計資料,吻合口瘺的發生率為3-5%死亡率為50%左右[1],我院2004年8月至2008年7月手術治療食管癌130例,無一例發生吻合口瘺,報告如現下。
1 資料臨床
130例患者中男82例,女28例,年齡37歲至77歲平均58歲,主動脈弓下吻合77例,其中吻合器吻合70例,手法吻合7例。左頸部吻合53例,均采用手法吻合。
2 討論
2.1 術前準備
我們注意以下幾點:①預防和控制感染。對有慢性感染的患者給予控制感染后再行手術。②糾正貧血和低蛋白血癥。③糾正水和電解質失衡。 ④術前口服地塞米松,慶大霉素,生理鹽水減輕食管水腫。
2.2 手術過程中的預防措施
吻合口瘺發生的原因比較復雜,如血運、感染、吻合方法和營養狀況等,但主要和吻合技術有關,如吻合口邊緣對和不良,縫線結扎過緊,過松或滑脫,縫線距吻合口切緣太近,吻合口有張力等可導致吻合口瘺的發生。
2.2.1 吻合方法
手工吻合:先在食管,胃后壁距吻合緣1.5-2厘米處行外膜肌層水平褥式縫合3針,針距均勻,距鋒線1.5至2厘米處切開食管和胃壁,使粘膜層長于肌外膜層,Gambee,s法縫合食管胃后壁全層,線結打在腔內,針距0.3-0.4厘米。縫線要松緊適宜,過緊會造成組織切割,過松達不到閉合的目的。同樣縫合吻合口前壁,縫合一定要注意粘膜的對和。吻合口前壁1.5-2厘米水平褥式縫合4針。器械吻合,在預定食管切除平面的稍下方,用7號絲線全層荷包縫合,縫線暫不收緊,將抵針座置入食管近端,收緊荷包線打結,然后用此線環繞一周再打結,距縫線0.3厘米處橫斷食管。胃大彎留3厘米暫不封閉,由此放入吻合器主件行食管胃吻合,吻合完畢后檢查中心桿上倆個環形組織殘端環是否完整。如不完整,找準方向,將吻合口全層加強縫合數針。用手指檢查吻合口是否光滑通暢。4號絲線漿肌層包埋吻合口,然后漿肌層與鄰近縱隔胸膜固定2針。
2.2.2避免吻合口張力[2]
吻合口張力是吻合口瘺的主要原因之一,應加以避免。食管在切斷以后有回縮,因此吻合前先將胃提至吻合口試一試,如張力較大,應適當游離胃幽門部,必要時切開十二指腸上方的腹膜,使張力減少或消失。
2.2.3 嚴格無菌操作
不論是早發瘺還是遲發瘺,除了吻合技術和方法外,又常常與感染,組織壞死,癌腫破潰等有一定關系,手術動作一定要輕柔細致,關胸前清理血污,沖洗胸腔。
2.2.4術后管理
術后管理對預防吻合口瘺有相當重要的作用。①加強胸腔閉式引流管的管理,保持通暢,避免積血和積液浸泡吻合口。②保持胃腸減壓通暢,胃管一般放置6天,拔管后先給與2天流質飲食,要少量,多次,然后給與半流質2天,以后給與普通飲食。避免大口進食及硬的食物。③合理應用抗生素,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我們常用第3代頭孢聯合甲硝唑。④營養支持,糾正貧血和營養不良。
參 考 文 獻
[1] 程思強,馬勝軍.經頸、胸、腹三切口聯合根治中、上段食管癌;附45例報告.河南腫瘤雜志,1995,8(2):115—116.
[2] 阮鵬,邵光杰.經左胸切口頸部吻合治療胸中、上段食管癌。廣東醫學,1998,19(9):62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