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下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臨床淺析
楊年紅
【摘要】目的:探討婦產科下腹部術后脂肪液化的原因處理及預防。方法根據切口滲液及愈合情況不同將60例脂肪液化病人給予換藥、微波治療、二期縫合等處理。結果:所有病人切口于手術后10~25d愈合, 6例行Ⅱ期縫合,未發生院內感染。結論針對切口脂肪液化的相關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預防、治療、護理措施,以減少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的發生、促進切口的愈合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婦產科;腹部手術;脂肪液化
婦產科腹部手術是常見手術,有發生切口脂肪液化、感染的可能,可使切口愈合時間延長。回顧性分析2006~2010年5年間婦產科下腹部手術患者病例資料,根據皮下脂肪厚度和縫合方法進行臨床分析。發現影響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與肥胖、中重度貧血、術后咳嗽、糖尿病、妊高征低蛋白血癥水腫、胎膜早破、產程延長、滯產、手術時間延長、術前未使用抗生素有關。本文就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婦產科經腹手術發生手術切口脂肪液化50例,發生率0.52%。其中婦科手術發生切口脂肪液化16例;剖宮產發生切口脂肪液化34例。也有報道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發生率為0.41%,其中婦科手術發生率為0.59%,剖宮產手術發生率為0.34%[1]。
1.2臨床表現:術后切口有淡黃色水樣滲出物及血性滲出液,切口外觀紅腫不明顯,細菌培養陰性。3例為術后第3天、14例為術后第5天開始出現切口脂肪液化,9例術后第7天拆線時發現,5例拆線出院第3天發現。50例患者中僅18例體溫升高,但未超過38.5℃。術后咳嗽8例,4例術前已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其中1例急診剖宮產術前合并肺炎、咳嗽劇烈。50例行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無明顯升高。
2處理
術后第3天腹部切口有黃色水樣或淡紅色滲出液時,及時充分擠壓腹部切口使切口內的滲液溢出,每天1次,并給予微波治療30min,每天2次,至無滲液流出。若滲出液較多,則拆除該處縫線1針(必要時間斷拆線),用生理鹽水或甲硝唑沖洗,慶大霉素8萬U上藥、引流,加壓包扎(用闊蝶形膠布拉攏固定,腹帶稍緊),視滲出液的多少1~3d擠壓切口、沖洗換藥1次。術后第5~7天發現切口有滲出液者,在嚴格消毒下,清除液化壞死組織后,依次用雙氧水、生理鹽水或甲硝唑沖洗后,采用如上治療。
3結果
50例經上述治療后均痊愈出院。
14例切口全部裂開者,6例經如上換藥后切口愈合;8例經如上換藥切口新鮮后在麻醉下行清創縫合術(必要時行減張縫合術),輔以支持治療,8~12d后拆線,全部痊愈出院。
4討論
目前國內外對于脂肪液化的診斷沒有統一標準,多數人[2]認為術后出現以下表現可以診斷:①術后4~7天切口愈合不良,有淡黃色滲液;②切口無紅、腫、熱、痛及壞死現象;③滲出液連續3次培養無細菌生長,鏡下可見大量脂肪滴;④體溫、血象不高。 發病原因:⑴肥胖是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由于肥胖,切口滲液較多,加之壞死脂肪組織未被及時清除、脂肪組織較厚,造成縫合困難。⑵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癥,影響膠原合成均與切口愈合不良有關。⑶手術原因:①皮下脂肪切開后破壞局部血運。②高頻電刀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的淺表燒傷及部分脂肪細胞因受熱損傷發生變性。③術中的機械刺激,大塊鉗夾結扎,止血不徹底,切口暴露時間長。④術中或術后消毒時酒精進入切口。⑤術中縫合技術欠佳,打結時縫線切割脂肪組織過多,縫線結扎過緊,皮下留殘腔等,均能影響血運,⑥切口的過度牽拉。⑦術后腹脹。
預防措施:①術中注意對脂肪的保護,切開皮下脂肪組織時不使用高頻電刀。縫合腹膜后以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切口。皮下組織過厚者,應放置橡皮條引流,24~48h后拔除。縫皮前消毒皮膚的酒精盡量避免浸及脂肪。切開腹壁時止血要徹底,縫合時要使切口對齊,不留死腔;縫合間隔適當,縫線松緊適度,必要時行減張縫合;及時預防、處理術后腹脹;②積極治療原發病。③產程處理:對產程延長及滯產者,及時進行識別和處理。。④術后注意嚴密觀察。對于存在肥胖、糖尿病、貧血、水腫等以及手術持續時間延長、術中出血量增多的患者,事先考慮到發生本病的可能,術后換藥時,注意敷料上沾染滲液的色和量并觀察切口的清潔度,看切緣周圍是否有紅腫發硬或皮溫增高的現象,可于切口兩側適當加壓觀察是否有滲液滲出。
治療:①如術口無裂開,脂肪液化滲出液少,予消毒、擠壓切口、更換敷料、包扎,每日1次;滲出液較多,可拆除該處縫線1針(必要時間斷拆線),予擠壓、沖洗、上藥、引流,加壓包扎,視滲出液多少,1~3d換藥1次。②如術口裂開,也可行如上治療,至無滲液,術口愈合;必要時在麻醉下行清創縫合術(必要時行減張縫合術)。③注意預防感染,另外可補充營養,靜脈輸注白蛋白,對全身情況給予糾正。α-糜蛋白酶為蛋白分解酶,可迅速分解壞死組織,使其變得稀薄利于引流排除,加速創面凈化,從而有利肉芽組織生成,治療脂肪液化方法簡單,療效滿意,值得推廣。④可進行輔助治療,即給予微波治療以加強切口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水腫消退及滲出物吸收,從而促進切口愈合。
護理方法:①術口護理;②基礎護理;③心理護理;④向病人解釋并說明合理飲食的重要性,注意休息,保持大便通暢,保護術口。
總之,對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的問題,應積極有效的預防,正確及時的治療,耐心周到的護理,才能明顯減少術后病率及平均住院時間,促進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張德喜.微波治療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5例療效觀察[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5.12
[2]梁俊霞,位秀芳.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60例相關因素探討[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