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舒肝顆粒毒理學實驗研究
廖志新 李昌平
論文關鍵詞:舒肝顆粒;毒性;動物試驗;中藥;小鼠;大鼠
論文摘要:目的:觀察舒肝顆粒對小鼠的急性毒性和對大鼠的長期毒性反應,以評價該藥物臨床用藥的安全性。方法:急性毒性試驗用小鼠以最大濃度和最大客積24h內灌服3次舒肝顆粒,然后連續觀察7天。長期毒性試驗將大鼠分4組,分別以24、12、6.0g/(kg·d)3個劑量組和等容積生理鹽水組連續灌服12周,處死大鼠,測大鼠體重、血液學、血液生化學、臟器系數各指標,臟器組織病理學變化。結果:小鼠無1例因藥物導致死亡,其最大耐受量為96g/(kg·d),相當于成人的224倍。長期毒性結果顯示,各組大鼠體重增長正常,臟器系數、血液學指標和血液生化學指標無顯著差異,臟器組織未發現因藥物導致病理學改變。結論:中藥舒肝顆粒對受試動物未有明顯毒性作用,可安全用于臨床。
舒肝顆粒是由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科根據中醫中藥理論,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研制而成的純中藥制劑,由黃芪、丹參、鱉甲、茵陳等11味中藥組成,具有補脾益氣、活血通絡功效,對酒精性肝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已在舒肝顆粒灌胃對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動物藥效學試驗中得到證實,本文對其進行毒理學實驗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試驗藥物
舒肝顆粒成品,由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中醫研究所提供,批號20041225,每10g相當于20.25g生藥。
1.2動物及實驗條件
KM系小鼠30只,體重為18-22g,雌雄各半:Wistar系大鼠80只,體重130-180g,上述為封閉式、普通級動物,均由瀘州醫學院動物科提供。動物分籠飼養于清潔的籠架上,自動供水,全價顆粒飼料,室溫(28±2)℃,相對濕度為(70±5)%。
1.3儀器
電子天平,批號200101064,沈陽龍騰電子稱量儀器有限公司;Leitz1516切片機,德國;motic BA300光學顯微鏡;全自動生化儀,Olympus2700,日本;SAGO全自動血凝儀,法國;雅培3700血細胞分析儀,美國。
1.4方法
1.4.1小鼠急性毒性試驗將20只KM小鼠(雌雄各半),分2箱籠養,讓其自由活動,以適應環境。用藥前禁食不禁水12h。將舒肝顆粒碾碎,用細孔網篩篩成粉末,用蒸餾水配成80%混懸液,每毫升相當于原生藥1.52g,以能抽取的最大容積0.4mL/10g灌胃。24h灌胃3次,每8h灌胃1次,然后自由進食進水,觀察7天,同時記錄小鼠用藥前后的皮毛、活動狀態、飲食、排泄情況,以死亡為最終觀察指標,以測得其最大給藥量。
1.4.2小鼠長期毒性試驗將Wistar大鼠80只隨機分為4組,每組20只,雌雄各半,分別給予舒肝顆粒24g、12g、6.0g(kg·d)及等容積生理鹽水,每天灌胃給藥2次,給藥體積為2mL/100g,連續給藥12周,每周稱體重1次。12周后處死一半大鼠,觀察血液細胞學: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含量(HGB)、白細胞計數(WBE)、淋巴細胞(L)絕對計數、中性粒細胞(N)絕對計數、血小板計數(PLT);生化學檢查:血漿總蛋白(TB)、血漿白蛋白(ALB)、血漿球蛋白(GLO)、總膽紅素(TBIL)、血清丙氨酸氨基轉換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換酶(AST)、堿性磷酸酶(ALP)、尿素(urea)、肌酐(Crea)、總膽固醇(TCH)、血糖(GLU)。對重要臟器心、肝、脾、肺、腎、腎上腺、睪丸、卵巢進行稱重并計算臟器系數,對心、肝、脾、肺、腎上腺進行肉眼觀察并做常規HE染色病理學檢查。另一半動物停藥觀察2周后再處死,作上述同樣的指標檢測。
1.5統計學處理方法
應用SPSS11.5通用軟件進行分析,實驗數據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t檢驗。
2結果
2.1急性毒性試驗
以最大濃度和最大容積舒肝顆粒灌服小鼠,連續觀察同樣時間后,發現最初1-2天內小鼠的精神、活動狀態差、喜群集、進食進水少、大便稀溏(4只小鼠因操作導致窒息死亡),以后小鼠大小便、精神狀態、飲食轉為正常,皮毛光澤,無一例因藥物中毒而致死亡,由此測得該藥物的最大給藥量為96g/(kg·d),相當于成人用量的224倍[成人臨床用量為0.428g/(kg·d)]。
2.2長期毒性試驗
2.2.1一般狀況及死亡情況在整個用藥過程中和停藥觀察期間其攝食、皮毛、排泄、行為活動等均無異常改變,與對照作用于比較無明顯不同。
2.2.2對大鼠體重的影響各組動物體重均有增長,各劑量組與對照組均值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3個劑量組間均值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2.3對大鼠體重的影響各組動物體重均有增長,各劑量組與對照組均值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3個劑量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停藥14天后與用藥12周末無差異。
2.2.4對大鼠血液生化學的影響舒肝顆粒對大鼠肝功能:各劑量組用藥12周末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各劑量組停藥14天后除血清AST、ALT水平明顯比用藥12周末高外(P<0.05),其余指標無差異。
舒肝顆粒對大鼠腎功能和血清ALP TCH GLU的影響:各劑量組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各劑量組與對照組比較均值無顯著差異(P>0.05)。
2.2.5對大鼠重要臟器系數的影響各劑量組間心、肝、腎、腎上腺臟器系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各劑量組與對照組比較均值無顯著性差異(P>0.05)。
各劑量組間脾、肺臟器系數均偏高,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停藥14天后觀察肺的臟器系數比藥12周末低(P<0.05),而脾則無明顯差異(P>0.05)。各劑量組間睪丸、卵巢臟器系數比較無差異,與對照組比較也無差異。
2.2.6病理組織學檢查用藥12周末和停藥14天后處死大鼠,各劑量組間心、肝、脾、肺、腎、腎上腺重要臟器外觀色澤及質地正常。HE常規病理檢查發現心、肝、腎、腎上腺組織結構正常,無細胞水腫、變性;脾在用藥組脾小體增多,淋巴濾泡生發中心擴大;大部分肺的支氣管無充血、水腫,纖毛上皮無脫落,肺泡結構正常,僅高劑量組2例在用藥12周末有小葉化膿性肺炎,中劑量組有1例小葉化膿性肺炎,停藥14天后則沒有上述改變,另外用藥組鏡下肺內巨噬細胞增多。
3討論
舒肝顆粒是由黃芪、丹參、鱉甲、茵陳等11味中藥組成的純中藥復方合劑,處方中各藥材均是廣泛使用的傳統中藥材,符合國家法定標準,無毒性藥材,無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原藥材加工、炮制、提取時未經化學處理,該復方合劑為制備工藝穩定、符合臨床試用質量標準規定的中試樣品,每10g相當于原生材20.25g。以往動物藥效學試驗用1g/(kg·d)分2次灌胃對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證實能防止肝細胞脂肪變性、壞死和肝纖維化。急性毒性以能配制最大濃度和最大容積舒肝顆粒灌服小鼠,連續觀察7天后,無一例因藥物中毒而致死亡,由此測得該藥物的最大給藥量為96g/(kg·d)該最大給藥量相當于成人用量的224倍。由于急性毒性試驗受到藥物的濃度和小鼠所能容納的胃容積的限制,本試驗難以求得LD50,而藥理學上通常將藥物5%的致死量(LD5)與95%有效量(ED95)之間的距離來衡量藥物的安全性。而該藥物在動物試驗以最大給藥量難以出現藥物中毒死亡,說明臨床使用量安全系數較高。長期毒性試驗結果顯示該制劑對動物的飲食、排泄、精神狀態、行為活動無影響,體重也隨著實驗進程而增加,說明該藥對大鼠生長發育無抑制作用。在毒理學中,臟器系數可以作為了解臟器生長發育以及病理損傷情況,一般認為臟器系數下降意味著該器官萎縮、退行性變或功能減弱;臟器系數加大,可能是該器官充血、水腫、增生性肥大性變化或功能增強。各組心、肝、腎、腎上腺、睪丸、卵巢臟器系數與對照組比較亦無顯著差異;脾的臟器系數偏高,各處理組無論是用藥12周還是停藥14天后均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表明該藥對大鼠臟器系數的影響是不可逆的,而病理學檢查存在脾小體增生,生發中心擴大。國內董淑英認為與免疫毒性有關,但是否真有免疫毒性還是增強機體免疫力,需作進一步的實驗證實。肺的臟器系數在用藥12周后各處理組比對照組高,但停藥14天后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差異,說明該藥對大鼠肺臟器系數影響是可逆的。血清TP、ALB、GLO、TBIL、AST、ALT均與文獻報道的范圍相同,血清TP、ALB、GLO、TBIL與對照組比較元差異,處理組之間也無差異,但各處理組停藥14天后ASTALT數據明顯比用藥3個月后高,推測舒肝顆粒可能有定的降酶作用。血清Crea、Urea、ALP、TCH、GLU水平與對照組比較無差異,表明舒肝顆粒對大鼠腎功能、血脂、血糖無毒性影響。大鼠血液學檢查顯示RBC、HGB、WBC、LYNEU、PLT、PT與文獻報道相似,并且在各處理組與對船組之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3個劑量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提示舒肝顆粒對造血系統無毒性損害。心、肝、脾、肺、腎、腎上腺重要臟器外觀色澤及質地正常,HE染色病理檢查未發現心、肝、脾、腎、腎上腺有因藥物而導致的病理改變,但用藥12W末高劑量組有2例小葉化膿性肺炎,中劑量組有1例小葉化膿性肺炎,推測其原因為:本實驗大鼠為封閉群普通級動物,因此在引入實驗室時就可能存在潛伏的肺部感染,動物飼養環境如氣溫、濕度、氨濃度以及動物飼養密度等,灌胃不同程度導致人為的吸入是肺部感染的原因。本實驗病理組織學檢查可見肺內的細支氣管和肺泡腔中出現單核巨噬細胞增多,可能與灌胃過程中舒肝顆粒的誤吸有關,作為異物顆粒,肺內巨噬細胞起著吞噬清除的作用,這和塵肺的發病機制相似。目前國內尚缺乏嚴格、致密的整套毒性病理學的評價規范,上述肺臟病理改變的描述尚屬于探索性。舒肝顆粒急性毒性試驗未導致大鼠死亡,臨床使用量安全系數較高;長期毒性試驗對大鼠生長發育無抑制作用,對大鼠血液學、血液生化各指標及重要臟器組織未發現因藥物引起的毒性影響,說明該藥是一安全性較好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