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鎮眩顆粒毒理學實驗研究
佚名
作者:胡瓊力 陳寶田 崔桂梅
【摘要】 [目的]觀察動物天麻鎮眩顆粒的急性毒性和長期毒性。[方法]以最大可灌濃度、最大體積的天麻鎮眩顆粒溶液1d內灌服小鼠1次,測定最大耐受量,并推算出相當臨床人用量的倍數。以高、中、低劑量的天麻鎮眩顆粒溶液經胃灌服大鼠,連續12周。觀察大鼠的生長發育、血液學、生化學、心肝腎功能、臟器系數、組織病理變化及停藥2周后,上述指標的變化。[結果]小鼠1d內1次經胃灌服受試物的最大耐受量>140g/kg。長期毒性試驗高劑量組雌性大鼠用藥第5周出現脫毛,2周后恢復。高劑量組大鼠給藥后24h血小板、白細胞、淋巴細胞高于對照組,統計結果有顯著性差異,停藥后2周以上三項恢復,與對照組比較未見顯著性差異。[結論]天麻鎮眩顆粒對血液學的影響是可逆的,連續口服給藥較安全。
【關鍵詞】 天麻鎮眩顆粒;急性毒性試驗;慢性毒性試驗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acute and chronic toxicity of Tianmazhenxuan Granules.[Method]Oral maximal tolerance dose(MTD) was determined for mice.The chronic toxicity was performed in rats, the treatment groups(large, middle, small dose of Tianmazhenxuan Granules) and control group were made.After continuously feeding rats orally for 12 weeks, we observed the rats′appearance, behavior, blood, organ coefficient and pathologic changes of organ.The above physiological signs were inspected again 2 weeks after cease of feeding.[Result]MTD>140g·kg-1.In the chronic toxicity experiment,the hair of female rats in large dose shed at the 5th week of administration, but after 2 weeks they all recovered.24 hours after feeding, the rats′platelet, white blood and lymph cell of high dos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and had remarkable difference in statistics.2 weeks after cease of feeding, the above indexes returned to normality.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in statistics.[Conclusion]The present studies show that it is safe to take Tianmazhenxuan Granules for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Tianmazhenxuan Granules;acute toxicity;chronic toxicity test
天麻鎮眩顆粒是在陳寶田教授的經驗方――鎮眩湯基礎上加天麻,用科學的方法提取有效成分經特殊工藝精制而成的純中藥復方制劑,處方符合中醫標本兼治、辨證施治的理論,有較好的臨床基礎。天麻鎮眩顆粒具有健脾利濕,養血活血,祛痰定眩,平肝潛陽等功用,臨床上用于治療耳源性眩暈,即現代醫學的美尼爾氏綜合征,屬于中醫的“眩暈”范疇。毒理學研究是新藥進入臨床前必不可少的環節,為新藥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據,現將其毒理學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
1.1 藥物 天麻鎮眩顆粒,4g生藥/g顆粒,由南方醫院制藥廠提供,批號:20060809。實驗前用負離子水配成87.5%、43.8%、21.9%濃度的溶液,置4℃冰箱保存備用,實驗時采用不同濃度等體積灌胃給藥。
1.2 動物 昆明小鼠40只,體重20±2g,雌雄各半。實驗動物合格證號:0016417。Wistar大鼠80只,體重90~120g,鼠齡6~8周,雌雄各半。實驗動物合格證號:0016556。以上動物均由南方醫科大學動物中心提供。
2 方法[1]
2.1 小鼠急性毒性試驗 根據預試驗結果,未測出天麻鎮眩顆粒LD50,因此只做最大給藥量試驗。40只小鼠隨機分成2組,即天麻鎮眩顆粒組和空白對照組,每組20只,雌雄各半。禁食、不禁水12h后,天麻鎮眩顆粒組以87.5%濃度,0.8ml/20g體積(最大允許容量、最大可灌濃度)經胃一次性灌服天麻鎮眩顆粒溶液,劑量為35g/kg(相當于生藥140g/kg)。空白對照組給予等容積負離子水。給藥當日,嚴密觀察小鼠外觀、行為活動、呼吸、分泌物、排便、死亡等情況,常規飼養并觀察7d,稱取體重,記錄死亡及毒副反應癥狀。試驗結束時,將全部動物處死、解剖,肉眼檢查各主要臟器組織病變情況,計算最大耐受量,并記錄結果。
2.2 長期毒性試驗 Wistar大鼠80只,隨機分成天麻鎮眩顆粒高、中、低劑量組及對照組4組,每組雌雄各10只,試驗前觀察1周。受試藥物按60kg成人每天服用180g等效換算,高、中、低劑量組分別等效于成年人用量的40、20、10倍,即分別為0.68g/kg、1.35g/kg、2.7g/kg(相當于生藥2.7g/kg、5.4g/kg、10.8g/kg),給藥體積均為3ml/kg。連續給藥12周,每日上午給藥,每2周稱量記錄體重一次,并適時調整給藥劑量。試驗期間逐日記錄消耗的飼料重量、大鼠外觀、行為、分泌物、排泄物、死亡情況及中毒反應(中毒反應的癥狀、嚴重程度、起始時間、持續時間、是否可逆)等。最后一次給藥后24h每組處死10只大鼠(雌雄各半)檢測血液學包括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血小板(PLT)、白(WBC)細胞及其分類,心肝腎功能包括尿素氮(BUN)、肌酐(CR)、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堿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生化學包括鉀(K)、鈉(Na)、氯(Cl)、總蛋白(TP)、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CHOL),并進行系統尸解,秤取臟器重量包括心、肝、脾、肺、腎、腎上腺、腦、胸腺、睪丸、附睪、卵巢、子宮,計算臟器系數,肉眼觀察病理變化,并將各臟器、組織石蠟包埋、切片、鏡下觀察病理變化。每組留下10只大鼠(雌雄各半)繼續觀察2周,再處死檢查以上各指標。
3 結果
3.1 急性毒性試驗結果 天麻鎮眩顆粒以87.5%濃度,0.8ml/20g體積1d1次經胃灌服給藥后觀察7d,小鼠外觀、行為活動、進食進水、呼吸、分泌物、排便未見異常,未有小鼠死亡。給藥前給藥組與對照組體重(g)分別為26.05±3.22、24.50±2.76,給藥后第8天給藥組與對照組體重(g)分別為30.45±4.40、27.60±3.03,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肉眼尸檢心、肝、脾、肺、腎、胃腸等主要臟器組織未見明顯異常。測得最大耐受量≥140g/kg,此劑量是臨床成人(以60kg計算)每日口服劑量3g/kg的47倍。
3.2 長期毒性試驗結果
3.2.1 對大鼠一般行為及體重的影響 用藥第5周高劑量組雌性大鼠出現脫毛現象,2周后毛發恢復正常。其余各組一般體征、外觀、進食進水、分泌物、排便等與對照組比較未見明顯異常。高、中、低劑量各組給藥后24h與停藥后兩周體重增長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天麻鎮眩顆粒給藥不同時間對大鼠體重增長的影響(略)
以上各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
3.2.2 對大鼠臟器系數的影響 高、中、低劑量組各臟器系數在給藥后24h及停藥后2周與對照組比較均未見顯著性差異。結果見表2。
表2 天麻鎮眩顆粒對大鼠主要臟器系數的影響(略)
以上各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
3.2.3 對大鼠血液學影響:高劑量組大鼠給藥后24小時血小板、白細胞、淋巴細胞高于對照組,統計結果有顯著性差異,停藥后2周以上三項恢復正常,與對照組比較未見顯著性差異。中劑量組與低劑量組給藥后24h與停藥后2周的血液學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結果見表3。
表3 天麻鎮眩顆粒對大鼠血液學的影響(略)
與對照組比較,**P<0.01,*P<0.05,其余數據P>0.05
3.2.4 對大鼠心肝腎功能影響 高中低劑量組給藥后24h與停藥后2周心肝腎功能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結果見表4。
表4 天麻鎮眩顆粒對大鼠心肝腎功能的影響(略)
以上各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
3.2.5 對大鼠血液生化影響 高中低劑量組給藥后24h與停藥后2周血液生化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結果見表5。
表5 天麻鎮眩顆粒對大鼠血液生化的影響(略)
以上各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
3.2.6 對Wistar大鼠重要臟器的病理剖檢及組織學鏡檢結果P 連續灌服受試樣品12周后,處死大鼠,作病理學剖檢內臟并進行觀察,結果描述如下。(1)頭顱:顱骨無畸形,軟硬腦膜、腦垂體無異常,腦溝和腦回深淺正常,腦室結構清楚。(2)心:心外膜光滑,無出血點,心肌厚薄及色澤未見異常,未見心肌細胞結構壞死或疤痕,心瓣膜厚薄正常,腱索未見粘連,心內膜光滑,冠脈未見狹窄或硬化。(3)肝:色澤暗紅,表而光滑潤澤,肝小葉結構清楚,門靜脈區無變化,未見主要靜脈擴張,膽道內無結石,膽管腔形態正常。(4)肺:左右兩肺大小、硬度、色澤均正常,切而輪廓整齊明確,未見肺褐色硬變,未見支氣管、血管異常變化。(5)脾:硬度色澤均正常,切而輪廓整齊明確,未見異常變化。(6)腎:左右腎大小及硬度色澤均正常,切而光滑,未見包膜粘連,切面皮、髓質交界明確,皮層條紋清楚,輸尿管內未見結石,腎動脈壁未見異常。(7)睪丸:大小、質量及硬度均正常,睪丸曲精小管具彈性(可用鑷子拉引出來),附睪、精束和尿道口未見異常。(8)子宮及卵巢:子宮位置、大小、形狀等均未見異常;未見輸卵管與鄰近臟器粘連,腔內未見阻塞,卵巢大小正常,兩側對稱,色澤正常。
上述組織塊作常規組織學固定、切片、染色,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結果如下:(1)心肌纖維結構清楚,未見心肌變性、壞死、水腫或炎變,未見疤痕;未見粘液或纖維樣變性,未見風濕小結;瓣膜亦未見粘液水腫,未見灶性細胞壞死性或炎性細胞浸潤,未見肉牙等組織形成或膠原纖維增生等現象。(2)肝細胞輪郭及內部結構清晰,未見細胞膨脹及炎性細胞浸潤。(3)肺未見肺泡膨脹,間隔變窄,間孔變大等現象,未見小支氣管炎性病變或炎性細胞浸潤;未見肺泡壁毛細管擴張充血水腫或肺泡內充滿滲出物。(4)腎包膜正常無粘連,腎皮質與髓質分界清楚,腎盞腎盂大小正常,未見腎小球上皮細胞增生或脂變、腫脹;未見腎組織破壞、充血、水腫或炎性細胞浸潤。(5)睪丸細胞排列正常;結構未見異常;未見器質性病變或炎癥。(6)子宮未見腺上皮過度增殖,未見絨毛間質高度水腫或絨毛間質內血管消失,未見滋養層上皮細胞高度增生。(7)卵巢皮質髓質結構清楚,未見組變性或炎變,未見卵巢囊腫或實質瘤。
以上剖檢觀察及病理學鏡檢表明,受試樣品天麻鎮眩顆粒高劑量組和空白對照組大鼠的主要臟器沒有發現有毒性反應及病理性損害的改變。
4 討論
天麻鎮眩顆粒的初步藥效學研究結果證明其有鎮靜、催眠、利尿、鎮吐等藥理作用[2]。為了對天麻鎮眩顆粒的安全性做出科學的評價,為臨床試驗用藥提供科學的依據,保證臨床用藥安全,天麻鎮眩顆粒在臨床試驗前進行動物毒理學研究必不可少[3]。急性毒性試驗結果表明小鼠1d1次經胃灌服天麻鎮眩顆粒溶液外觀、行為活動、進食進水、呼吸、分泌物、排便未見異常,未有小鼠死亡。測得最大耐受量≥140g/kg,此劑量是臨床成人(以60kg計算)每日口服劑量3g/kg的47倍。長期毒性試驗高劑量組雌性大鼠用藥第5周出現脫毛,2周后毛發又長出,說明脫毛現象可恢復。高劑量組大鼠給藥后24h血小板、白細胞、淋巴細胞高于對照組,統計結果有顯著性差異,停藥后2周以上三項恢復正常,與對照組比較未見顯著性差異,說明天麻鎮眩顆粒對血液學的影響是可逆的。其余各項指標高、中、低各組與對照組比較均未見顯著性差異。對大鼠重要臟器的剖檢及組織學鏡檢未發現有病理性改變,提示在上述實驗條件下,天麻鎮眩顆粒無明顯毒副作用,服用安全。
【參考文獻】
[1] 陳奇.中藥藥理研究方法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
[2]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新藥研究的技術要求(五:毒理研究)[S].1999:2425.
[3] 崔桂梅,陳寶田,胡瓊力.天麻鎮眩顆粒的鎮靜催眠作用[J].廣東醫學,2007,28(10):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