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腫瘤疫苗的制備工藝的優化及特性鑒定
李俠
【摘要】 目的: 制備無明顯毒性、 高效的惡性腫瘤基因工程納米疫苗。方法: 純化融合蛋白MH, 薄膜分散-超聲法制備包裹MH的納米脂質體腫瘤疫苗NL(MH), 并評價其粒徑、 包裹率及穩定性; 觀察NL(MH)免疫組小鼠的急性毒性反應, 及重要臟器的病理學改變。結果: 成功制備出粒徑為(80±250) nm的納米脂質體, 其藥物包裹率為30%, 于4℃放置6個月后或3 000 r/min 10 min離心后無分層, 證明其穩定性良好; 與PBS對照組相比, 免疫組小鼠未見明顯毒性反應。結論: 該惡性腫瘤基因工程納米疫苗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質, 未見毒性反應。
【關鍵詞】 腫瘤特異性抗原 脂質體 樹突狀細胞 腫瘤疫苗
腫瘤疫苗能誘導特異性的抗腫瘤免疫反應, 在腫瘤防治上已經顯示出一定的效果, 被認為是最具前景的腫瘤治療方法。本實驗室運用MAGE3/Hsp70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 結果顯示融合蛋白誘導機體產生高效的MAGE3特異性CTL, 對表達MAGE3的B16細胞有很好的殺傷效果[1] 。為了使該融合蛋白能更好地被機體攝取且更好地靶向腫瘤組織, 更有效地激活機體產生針對MAGE3的特異性CTL, 對表達MAGE3的腫瘤細胞具有更強的殺傷作用, 本部分實驗中采用納米脂質體為載體, 包裹MAGE3/Hsp70的融合蛋白(MH)制備惡性腫瘤基因工程納米疫苗。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分光光度計(UV3000型)為日本島津公司產品; 透射電子顯微鏡(JEM2000 EX型)為日立公司產品;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DF101B型)為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責任公司產品; 20 kHz/500 watt超聲粉碎儀為美國ColeParmer公司產品; RPMIl640培養基購自 美國Gibco公司; 蛋黃卵磷脂和膽固醇為德國Merck公司產品; 其他試劑均為進口超純級或國產分析純級; pET28α(+)MAGE3/Hsp70質粒由本實驗室研制。
1.2 方法
1.2.1 MAGE3/Hsp70融合蛋白的純化與鑒定 MAGE3/Hsp70融合蛋白的純化見文獻[1]。采用Western blot法對MAGE3/Hsp70融合蛋白進行鑒定, 即取10 μg MAGE3/Hsp70的融合蛋白, 采用20 μL 20 mol/L PBS重懸細胞, 加入20 μL 2×Loading Buffer, 進行SDSPAGE。采用80 V, 60 min轉移PVDF膜, 50 g/L脫脂乳TTBS室溫下封閉PVDF膜60 min, 用TTBS 1∶500稀釋MAGE3抗血清, 從封閉液中取出膜, 放入抗血 清中, 37℃ 60 min。TTBS洗膜3次每次10 min, 采用TTBS緩沖液1∶5 000稀釋HRP標記的生物素化二抗, 37℃ 60 min, TTBS洗膜, DAB顯色。
1.2.2 納米脂質體的制備及工藝優化
采用薄膜分散超聲法制備納米疫苗, 選用4因素、 3水平正交設計進行工藝優化見表1(4個因素分別為大豆卵磷脂和膽固醇摩爾比(A)、 脂和水體積比(B)、 超聲時間(C)、 PBS的pH值(D), 以包封率為考察指標來篩選處方)。脂質體具體制備步驟如下:秤取處方量的大豆卵磷脂和膽固醇于100 mL燒瓶中, 加入氯仿1~2 mL, 置于65~70℃ 水浴中, 于旋轉蒸發儀上旋轉, 減壓除去氯仿, 得到磷脂膜。另取溶有目的蛋白(1 g/L)的PBS( pH=7.5±0.5)20 mL 于小燒杯中, 同置于65~70℃ 水浴中, 保溫待用。取預熱的PBS, 加至含有磷脂膜的燒瓶中, 65~70℃水浴中攪拌水化10~20 min, 即成脂質體液。取出該液于燒杯中, 置于磁力攪拌器上, 室溫下攪拌30~60 min。冰水浴條件下超聲10~20 min, 即得脂質體膠體液。0.1 μm聚碳酸樹脂纖維過濾3次, 整粒, 得粒徑較均勻的脂質體。用0.22 μm的濾膜過濾除菌后, 于4℃保存。表1 各個因素不同配比的正交設計(略)
1.2.3 NL(MH)的性質鑒定
(1)形態觀察: 將制成的NL(MH)500倍稀釋于生理鹽水中, 取100 μL滴于400目銅網上, 1 min后吸去上清, 10 g/L磷鎢酸負染色1 min, 自然晾干后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其形態。將采集的圖象經計算機圖象分析, 求得NL(MH)的平均粒徑。(2)包裹率及穩定性測定: 采用SephedexG100凝膠層析法, 洗脫液為PBS, 流速為0.5 mL/min。取NL(MH)1.0 mL上柱, 收集游離峰即為游離 的MH。同時制備不同濃度的MH標準蛋白樣品, Bradford法測定蛋白的含量, 計算出NL(MH)中游離MH的含量。將制備的NL(MH)置于4℃冰箱保存6個月后或3 000 r/min 10 min離心后, 電鏡觀察納米脂質體形態, 明確其穩定性。包封率=(系統中的總藥量 液體介質中未包封的藥量)/系統中的總藥量×100%。(3)納米疫苗急性毒性: 實驗取二級條件C57BL/6小鼠20只, 雌雄不拘, 隨機分為2組, 每組10只。PBS對照組:腹腔注射PBS 1.0 mL/鼠; 納米疫苗(NL(MH)組): 腹腔注射包封MH的最大濃度0.3 g/L的納米疫苗, 1.0 mL/鼠, 觀察實驗鼠有無急性中毒表現, 并記錄兩周內死亡小鼠的只數。實驗結束時處死動物、剖檢(肉眼觀察主要臟器的大小、 硬度、 有無胸腹腔積液等)、 取心臟、 肝臟、 脾臟、 肺臟、 腎臟, 用4 g/L的甲醛固定, 石蠟包埋, HE染色, 行病理組織學觀察。
1.2.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計量數據結果均以x±s表示。組間差異性比較采用oneway ANOVA。
2 結果
2.1 MAGE3/Hsp70融合蛋白的純化與鑒定 含有pET28α(+)MAGE3/Hsp70質粒的BL21(DE3), IPTG誘導后進行SPSPAGE, 表達相對分子質量(Mr)為8 700的蛋白。經NiNTA Resin分離純化系統分離純化后得到純度約為90%的蛋白(圖1); Western blot檢測于Mr約8 700出現特異性條帶(圖2), 證明是MAGE3/Hsp70的融合蛋白。
2.2 工藝優化結果
各因素的影響規律為C>B>A>D, 最佳工藝條件為A2、 B2、 C2、 D2 。按優化配方一次批量制備出納米疫苗以供后續實驗使用。
2.3 NL(MH)的形態與粒徑
按優化工藝制備出的NL(MH)為帶乳光的半透明均質膠體。透射電子顯微鏡下觀察發現納米脂質體呈近似球形, 大小較均勻(圖3)。將采集的圖象經計算機圖象分析, 求得NL(MH)的平均粒徑為80±25 nm。
2.4 納米脂質體的包裹率及穩定性實驗
經計算, NL(MH)的包裹率為30%。于4℃放置6個月或3 000 r/min 10 min離心后, 外觀依然為 均質膠體混懸液, 無分層和沉淀現象。電鏡觀察顆粒大小無變化。
2.5 急性毒性的觀察
對照組和實驗組小鼠給藥后均無呼吸急促、 搖擺、 發抖、 弓背、 半癱、 身體僵直等急性中毒癥狀, 兩周內無實驗鼠死亡。剖殺動物后, 經肉眼觀察, 對照組組織和器官未見明顯異常, 實驗組除小鼠脾臟相對增大外, 其他器官未見明顯異常。病理學檢查各重要臟器亦無明顯異常變化如圖4。納米疫苗測不出半數致死量(LD50), 最大耐受量在15 mg/kg 以上。
3 討論
NL(MH)具有納米級粒徑, 常規脂質體入血后, 血液中的調理素(補體、免疫球蛋白等)易吸附在它表面促使單核細胞吞噬并清除[2]。納米載藥系統可望克服蛋白/肽疫苗諸多的限制因素而成為肽類/蛋白質和DNA藥物載體的一個研究熱點[3]。不僅如此, 納米脂質體還具有緩釋的作用, Fundaro等研究了攜帶阿霉素的納米脂質體在大鼠體內的藥代動力學, 研究發現, 給藥后24 h血液內仍有阿霉素, 而常規給藥法則難以檢測到[4]。我們實驗制備的納米脂質體呈球形, 粒徑為(80±25) nm, 且大小較均勻, 首先從粒徑上保證了其具有納米藥物載體的特性。NL(MH)具有無明顯毒性特點:初步毒性實驗結果表明: NL(MH)免疫小鼠10只全部健康存活, 對小鼠的一般情況無不良影響。納米疫苗測不出半數致死量(LD50), 最大耐受量在15 mg/kg (以脂質體包裹的MAGE3/Hsp70融合蛋白的量計算)以上。剖檢后NL(MH)組除脾臟變大, 其他臟器系數以及重要器官病理檢查結果與PBS對照組之間均無明顯差異。提示本疫苗無明顯的毒副作用, 并且能夠明顯增大免疫器官指數。免疫器官指數的增加可增強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調動機體的防御系統起到遏制腫瘤生長和轉移的作用, 這是細胞毒類藥物所不具備的優點。我們實驗制備NL(MH)選用的載體材料為大豆卵磷脂和膽固醇, 這些原料無毒, 生物相容性好, 可以通過體內代謝途徑分解, 保證了制備的納米藥物載體具有無明顯毒性的性質。NL(MH)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實驗制備的納米脂質體在4℃條件下儲存6個月或3 000 r/min離心10 min后, 外觀形態及理化指標都無明顯改變。這一特性使納米脂質體便于運輸和保存, 將有利促進脂質體走向臨床運用。 實驗中制備的納米脂質體的包裹率和文獻報道的相差不大[5, 6], 后續實驗也證明該疫苗具有很好的療效, 但是距理想藥物載體還有一段距離。因為蛋白、 多肽和DNA分子質量大, 不容易得到高濃度溶液, 在脂質體制備過程中, 所以不易得到高包封率。還需深入研究, 采取一定方法進一步提高蛋白藥物的包裹率, 如改良制備工藝, 或者交聯基團增加融合蛋白的脂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