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物理課堂教學的原則和操作策略
寧發嚴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既要把握好指導課堂活動的原則,又要適度把握操作策略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一、物理課堂教學必須遵守的原則
1學生主動參與的原則。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思考問題的活動過程,不能代替學生自己的思維活動。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充分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實際水平和學生所能接受的活動方式出發,精心設計學生活動程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欲,使各屢次的學生認知結構、個性品質在參與中都得到發展。
2個體活動和集體活動相結合的原則。物理課堂教學活動必須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各不相同的學習認知物理的機會,在設計學習方案時,要鼓勵個性化學習及同學間的互相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作用和全體效能。創造一種個體和全體相互促進的學習氣氛。
3具體與抽象結合的原則。由于青少年階段缺乏抽象運算能力而處在具體運算階段,必須依靠具體的對象進行思考。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制定活動方案,幫助學生學會內化,適應抽象思維形式。通過直觀教具的演示,生活實例的對比等多種活動形式,揭示抽象思維和抽象概念中的某種狀態、某個斷面,并通過學生的個別活動認知來形成概念,提高思維能力。
二、物理課堂教學的操作策略
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活動操作的策略。因此,課堂教學必須精心策劃活動的操作方法,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1活動內容的選擇和轉換。為了達到傳授知識、解決問題、提高能力的教學目標,物理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并抓住兩個環節:選擇和轉換。一是要選擇教材中的關鍵內容,便于以點帶面,以線成串;二是要選擇能啟迪學生思維的良機。把現成的教材轉換成既有數學內容又有活動步驟的優秀教材。
2創設良好的學習情景。課堂要從呆板、靜止的教室轉到具有一定深度、廣度的活動性立體課堂教學活動,首先是把握好活動情景的創設這個環節。因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們能在活動的起始階段多著筆墨,多動腦筋,往往能起到出奇制勝、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根據教學目標創設優良的活動環境,是一門教學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針對性、趣味性、創造性的創設原則開展活動。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做了以下創設:(1)設置懸念,即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構建迫切學習的活動情景;教學的雙邊活動,實際上是以問題為紐帶的動態統一體系。以問題為出發點,能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心理。從而造成積極活動的課堂氣氛。(2)設計實驗操作,構建手腦并用的活動情景,動作思維的操作直接制約著物理思維發展。在進行抽象的物理概念的教學時,教師應構建學生操作實驗的活動情景。并以學生操作獲得的結論為感性材料展開教學,形成猜想一驗證的教學活動模式。(3)實例引發,構建學用結合的活動情景。(4)采用電教手段,構建多媒體的活動情景。
3活動過程的組織和調控。為了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始終保持積極思維的心理狀態,教師必須把握好活動過程中的組織形式和活動調控手段。活動的組織形式分為個體活動、小組活動和班級集體活動。為了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個體活動必須貫徹活動的始終,通過小組活動和交流發展自己的思維。通過教師的調控、點撥和班級活動,集思廣益,使學生對問題的解決達到更深層次的掌握和理解。
4加強活動中的討論、交流和小結。討論和交流是物理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有:讓學生在討論中不斷消化知識;提供給學生主動思考和構建系統知識的機會;充分發揮個體和群體作用,創造出師生共同探究問題的良好氣氛。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活動的小結水平是檢驗教學成效的標準。學生學會對活動結果進行觀察和歸納總結,完成從具體到抽象、從模糊到準確、從單一到系統的思維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思維和能力,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
總之,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傳授知識、激發興趣和提高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物理教學中,作為主導的教師,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導學生的學法有機統一起來,同步進行,實現教學的優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