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實施“STS”教育的研究
祿淑玲
摘要:“STS”教育是實施物理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素質教育的體現形式。實施“STS”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同時也能提高教師素質。本文對“STS”教育在物理教學中的實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物理教學;“STS”教育;實施
所謂“STS”教育,就是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ociety教育,即社會中的科學和技術教育,簡稱“STS”教育。“STS”教育是當前國際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它運用在科學教育中,不僅要給學習者提供真實客觀的科學技術知識,還要為學習者提供掌握科學方法并運用科技解決現實問題做出決策的機會,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習者的科學素養。“STS”教育體現了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是當前科學教育改革的新理念。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對“STS”教育的實施有了一些初步認識。下面就在物理教學中實施“STS”教育談一些認識和具體的做法: 一、“STS”教育的目的 1.要把先進的科學知識介紹給學生,使學生了解科學的發展、科學技術在社會實際中的應用。 2.使學生知道科學不僅僅在科學家的實驗室里,還存在于現實社會的各個方面,提高科學與技術對社會所產生作用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和奮發進取的創造精神。 3.使學生認識到在實際中需要考慮技術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要將環境危害減至最低限度,提高對環保及天然資源的使用等一些問題的認識。 4.使學生知道現實生活中的決策常常是不得不建立在相互矛盾或不充分的知識基礎之上,那些決策包括著一些妥協辦法,而且并不總能獲得“正確”的答案。 5.從能力培養方面,通過“STS”教育還要使學生獲得:(1)在事實基礎上展開辯論,提高分析、判斷的能力;(2)在一個科學論題的范圍內和其他同學討論自己的觀點,進行開放式的討論及互相學習的能力;(3)對一些技能進行實踐的能力,包括閱讀和理解、數據收集和分析、信息檢索、問題解決、戲劇活動和交際等能力。 二、確立“STS”教育在各章節、各知識點的切入點 根據物理教材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確立各章節、各知識點的“STS”教育的切入點。確立切入點要把握以下兩個方面: 1.與日常生活、生產關系密切的物理知識可確立為“STS”教育的切入點 如:講述升華和凝華特點時,可給學生介紹電冰箱、電冰柜中氟立昂制冷過程,進而引出最新的無氟冰箱(進行環保教育);介紹船閘的工作過程后,可介紹葛州壩,進而介紹目前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三峽大壩工程及發電、防洪等功能;講分子運動論、內能知識后可給學生介紹微波爐的工作原理…… 2.與當前科學技術新發展有關或與社會發展有重大關系的物理知識 如:講相對靜止知識時,可介紹同步衛星知識,進而介紹我國衛星發射情況及火箭、a磁譜儀,美籍華人科學家丁肇中是a磁譜儀主體設計者;而磁譜儀上一個很重要的部件永磁體正是包頭稀土院研制的,從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自然科學。“STS”教育切入點很多,只要把握以上兩點,在教學中做一個有心人,時時注意,就會找到各章節、各知識點的切入點。 三、收集和選取適合的“STS”教育素材 1.“STS”教育素材的收集 進行“STS”教育需要有“STS”教育素材,而目前并沒有現成的“STS”教材,這就要求教師平時注意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注意收集各種在生活、生產中與物理有關的資料、信息,以備選為“STS”教材。“STS”教材的資料收集包括:(1)文字資料收集:報紙上有用的資料,可剪集或摘抄;各種科技雜志上有用資料可摘抄下來,整理成冊,以備查用。(2)錄相、錄音、照片資料收集:收集各種認為有用的光盤資料;利用數碼相機等隨時錄制和拍攝,電視節目或廣播中有用資料可錄制下來,如:激光、照相機、照相技術、計算機病毒、火箭衛星發射等科普資料。學生對這些知識的學習非常有興致,興趣很高。照片資料如雨后的彩虹、吊上魚的魚竿、地上剽起的魚等。到目前為止,筆者大約抓拍到幾百張和物理現象有關的照片,分類保存,以便講課時隨時選用。在課堂上插入這些教師自己拍的照片,學生會覺得特別親切,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STS”教育素材的選取 根據確定的“STS”教育的切入點,從資料中選取合適的“STS”教育素材。選取素材的原則包括:(1)易接受性原則。我們平時收集素材難易參差不齊,選取時,從學生的角度講,“STS”教育內容要與學生智力和知識水平相適應,選取他們能接受、易理解的素材;從學校具體情況講,要與本地區、本學校的教學環境相適應。(2)適量性原則。選取“STS”教育素材要適量。 四、確定合適的方式進行“STS”教育 1.在課堂滲透 課堂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渠道,也是物理教學實施“STS”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課堂教學中可適時進行滲透。如講導體絕緣體時,介紹閃電形成;講到動能和勢能轉化時結合課本中人造地球衛星,介紹地球同步衛星繞地球一周所須時間不是正好24小時,而是23小時54分4秒;講電功率時,對學生進行節約用電教育,介紹包頭一、二熱電廠的情況、達茂旗風力發電等;講安全用電路后,給學生提出保險絲能救你嗎?經過討論及學生調查了解后,再給學生介紹有關漏電保護器的知識…… 2.科技活動 通過科技講座、小制作、小建議、小論文、小發明等形式進行“STS”教育。如講激光通信,就是以科技講座和播放錄制的激光科教片的形式進行的,講照相機、火箭也可用此方法。我們的學生制作了彈簧秤、潛望鏡、上下樓梯中的電路、鉛筆滑動變阻器控制電路、電鈴、水平儀等小制作。他們寫的小論文“鏡子中鐘表的讀數六法”、“伽俐略的設想能實現嗎?”“教師用圓規的兩點改進”,有多篇在《中學物理報》、《中學生數理化》上發表。小建議以奇思妙想為題,他們的奇思很多,妙想很妙,如怎樣才能使拉鎖不夾布?怎樣才能使水龍頭把手一分為二,使其中一個為潔凈把手?
Abstract: “STS”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lement physics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reflec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S” education can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scientific quality, but also improve teachers’ quality. This paper makes a discuss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S” in physics teaching. Key words: physics teaching; “STS”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