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的方法
黃東
在教學活動中,往往發現有些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的講課,而學生卻昏昏入睡,這樣的教學效果根本談不上培養學生的能力。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要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向45分鐘要質量。
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呢?根據我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精心設置最優化的教學設計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精心設置教學設計,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一節成功的物理課,后面凝聚的是教師精心設置教學設計的辛勤汗水。教學設計是為了解決某種教學問題而教學的教學問題分析、教學目標確定、教學方案設計以及對教學方案評價和修改等操作的總和,而這一系列的最后結果就是建造一個能滿足要求的教學系統。教學設計是教學過程中的首要環節,是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首先需要教師精心設置教學設計。教師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置最優化的教學設計是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條件。最優化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最優化是以最小的代價(資源、時間等的投入)得到令人滿意的效益(產量、質量等的產出)。
1. 定準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目標是課堂的靈魂。我們的教學是圍繞教學目的進行。教學目標不明確,容易迷失方向、走入歧途。初中物理教師要精心設置最優化的教學設計,就要依據新課程倡導的“三維目標”理念,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定準課堂教學目標,使課堂教學在正確的軌道上前進。
2. 設計恰當的教學策略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設計得當的教學策略,目的是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所謂“教學策略”,主要是指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或教學任務,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特點,選擇或研究制定的對策和方法。教學策略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課堂要有實效,就是要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想辦法,運用得當的教學策略突破教學重難點。
3. 設計有效學法
教師要考慮學生用什么的學法可以省時高效的掌握知識與技能,以免出現缺乏學法指導、教學的隨意性、浪費時間和精神,影響課堂的實效性。
二、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
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是實施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策略。德國教育家芭斯多惠曾經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去學習。這說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是一種教育藝術。激勵、喚醒、鼓舞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助推器。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要做好課堂教學的“導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教學思想影響,導致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實施“滿堂灌”,這“一言堂”的教學方式,一方面,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不自覺地剝奪學生問的權利;另一方面,教師一個人基本上占用了全部教學時間,學生不可能有機會提出問題或自己的見解,這就導致學生的主體精神缺失。為了轉變這一局面,教師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時間交給學生,把提問題的權利歸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依據自身知識基礎、能力、經驗、學習需要等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興起、愛好、特長、個性和潛能,充分利用教師為他們學習而設置的必要的時間、空間和條件,去“發現”生成“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地把自己在學習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來,并通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合作交流、討論探究、解決困難和問題,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實施問題引領教學策略
西方教育家布魯巴克說: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是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古人早就認識到問題對學習的價值,指出質疑是學習的源頭。我國教育歷來重視問題教學。“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朱嬉曾經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都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學習的過程,其實一個質疑、解疑、答疑的過程。實施課堂有效教學,離不開一個“問”字。一節課的優劣,與教師和學生相互提問有密切關系。教師與學生的提問制約著學生的思維訓練的發展。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一個好的問題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創造意識。好的課堂提問能促進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啟迪學生的心智和思維,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問題既是思維的起點,又是思維的動力。有了疑問,才有求知欲。教師實施問題引領,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自學為核心,以問題為主線,組織課堂教學,在問題教學上下功夫,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啟發誘導學生敢于向教材挑戰,向教師挑戰,向權威挑戰。教師要大力倡導提問光榮,激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對膽小怕事的、不敢提問的學生,要幫助其樹立自信心,給予勇氣,給予鼓勵,激發提問熱情,體驗提問快樂。對能提出問題的學生,不但要給予恰當的評價,而且要給予大力的支持和肯定,多給一些表揚,多給一些鼓勵。對提出古怪問題的學生,要正確引導,莫嘲笑,不諷刺,不打擊,保護自尊心。對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的學生,要大力贊揚,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用親切的態度、鼓勵的語氣、信任的目光、和諧的微笑去感化學生,給學生提供心理安全地帶,并產生提問的光榮感,這就為學生的問題意識這顆種子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陽光、水分和土壤,使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四、加強能力訓練
一節物理課的成功與否,不是取決于學生的知識獲取多少,而是取決于學生的能力是否獲得。能力是人們表現出來的解決問題可能性的個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任務、達到目標的必備條件。完成任何一項活動度需要人的多種能力的結合。能力是在掌握知識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離開學習和訓練,任何能力都不可能發展。能力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條件。能力直接影響活動效率,是順利完成活動的重要內在因素。
新課改要求我們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使學生成為會學習的人。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加強學生的能力訓練。通過有意識、有計劃的訓練,使學生開動腦筋,形成多種能力,去敲開知識大門。
總之,提高物理課堂教學實效的方法是多樣的,只要我們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行為,做好課堂“導演”角色,發揮學生課堂“主角”作用,一定能譜寫課堂實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