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新課標下高中數學課堂怎樣教學
范子寒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學習是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學質量的好壞,主要取決于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怎樣才能較好地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筆者根據多年的高中教學經驗以及這三年新課改的體會認為:必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課堂結構,改進教學方法,重視培養和提高數學思維.
一、創設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何達到這個目標?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起推動作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是構成學習動機的重要成分.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作為數學教學的資源,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并不是枯燥無味且沒多大用處的,而是與生活的聯系緊密.為此,可以與學生多交流,了解他們喜歡什么,對什么感興趣.通過學生所了解、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如環境問題、治理垃圾問題、旅游問題等),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講循環結構時引進電腦病毒事件“熊貓病毒”,一開始就“引人入勝”,產生好奇心,并由此產生求知欲望與熱情,對理解內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及時地進行表揚與鼓勵,是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課堂教學中,要對同學們的熱情態度和取得的成績給予正確的評價和適當的鼓勵.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后,讓學生復述,并回答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講完一個例題后,讓學生歸納其解法,運用了哪些數學思想和方法.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一些基礎問題,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耐心細致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并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增強學生提問的勇氣和信心.當學生的作業做得很好時,當學生的解題方法新穎時,當學生的成績有進步時,當學生表現出刻苦鉆研精神時,都要給予適度的表揚,以增強學習信心,達到表揚一個人,激勵一大片的目的.
二、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
數學課堂教學一般有復習、引入、傳授、反饋、深化、小結、作業布置等過程,如何恰當地把各部分進行搭配與排列,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層次,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是上好一節數學課的最重要的因素. 設計課堂層次時,必須重視認知過程的完整性,要回歸認識的最初,也就是要遵循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由于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學層次的展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方面的活動協調和諧.在組織課堂教學時,當同學初步獲取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后,應安排動腦動手獨立思考與練習,教師及時捕捉反饋信息,并有意識地讓它們產生“撞擊”與“交流”,這樣,同學們對某一概念的理解,對某一例題的推演,就會有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并由認識到實踐的過程,從而對知識的領會加深,能力也得到發展.
三、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率
教學方法是教師借以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巧的一種手段,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必須有良好的教學方法,深入淺出,使學生易于吸收.具體一堂課,到底選用哪種教學方法,必須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考慮.一般而言,每節數學課都要求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講授與練習相配合的方法.有些課題要數形結合求解,此時可聯系圖形,以使問題直觀易懂,學生吸收自然好.對于一些綜合題,可結合分析,采用點撥講授法,要挖盡條件,點其竅門,減緩坡度,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解題能力,也便于學生吸收.
需要指出的是,設置問題時要盡量具體,環環相扣,而且要多范圍,最后也要有“從中你有什么收獲“這樣的總結性問題,切忌蜻蜓點水,不深不透.
教學方法上,要求教師必須在“講”上下工夫,狠抓“練習”這一環節,注重啟發式、探索式,講授時做到深入淺出,語言規范簡潔,練習時做到難易適中,適時啟發反饋,力求使同學在認識與實踐中逐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以達到吸收消化的目的.
總之,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方活動.要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必須樹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辯證觀點,形成具有激情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這樣就一定能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