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濃厚興趣構筑數學高效課堂的基石
孫文龍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讓不少學生覺得它抽象難懂。要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光講大道理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想方設法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學生只有具備了對學習的興趣,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興趣的事情就表現出心不在焉。顯而易見,如果學生產生了學習數學的興趣,便會進一步轉化為學習動機,主動地去深入鉆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構筑數學高效課堂的強有力的保障,我在教學過程注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精心設計新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學生對剛接觸的事物有一種好奇心和探索心,要想把學生的思維吸引到教學內容上來,樂于聽講,并非一件易事,這需要教師不斷摸索和完善各個教學環節,其中設計一個好的新課導入非常重要。成功的新課導入可以馬上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力,如同樂章的序曲,使學生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和震撼,從而為整堂課的成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傳統的新課導入多為新舊聯系式,這種新課導入有利于知識間的銜接,使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間的系統聯系,體現著溫故而知新的教學思想,但往往缺少了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顯得平淡呆板而常常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因此,不拘一格,因課而導,用豐富多彩的形式來縮短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產生渴求知識的心理和愿望,定會有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新課導入方式應力求抓住學生興趣,重視投入小而收效大;導入的時間不宜太長,要簡潔實用,新穎而有效,如果時間過長,往往會分散學生對知識的注意力,而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無關的事件或故事情節中。
二、認真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要讓數學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喜歡的參與活動,問題情境的創設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不能單純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習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更能激起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的需要。古人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開始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教學內容,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某個結論改為探索性實驗,讓學生研究的方式,參與到探索、發現,獲得知識的全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會自己取得成功的快感,并且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
三、精心設計課堂活動,發展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的傳統習慣是“師講生聽”、“師寫生抄”。學生在教師唱獨角戲這樣的課堂上,一般都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學習興趣都被壓抑著。這種課堂可以說是低效的,甚至可以說是無效的。要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條重要的途徑就是根據教材的內容,利用圖示、教具、學具等材料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全過程。使其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升華為興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因此,在教師指導下,鼓勵學生親自動手拼一拼、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不但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實踐操作的意義,而且還可以學會既動腦、又動手的本領,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起新的學習需要,不斷的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鞏固學生學習興趣
做數學題有時很費“腦筋”,要進行大量的計算,而學生往往最討厭繁瑣的計算,所以在設計課堂練習時,多安排一些在計算中存在計算技巧的題目,讓學生在平淡的計算中體會無窮的樂趣,成功次數越多,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越濃。對于課堂練習,要少,要精,有目的、有針對性,難易也要適度,注意練習的層次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使練習層次成動態發展。這樣的設計有層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減緩梯度,也能體現新舊知識的比較綜合以及對新知識的引申發展與思考。學生對這類問題既感興趣又能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與威力,激活了他們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做數學的,從而鞏固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深感必須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從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出發,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形成一種培養興趣、傳授知識,提高能力同步良性循環的發展趨勢,從而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我相信,只要我們數學教師在平時細心地發現、思考、研究、積累、總結、提高,我們的學生將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充分享受到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