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數學教學中創造思維的培養
黃婭輝
數學是一門全面培養人才的學科,具有培養人的綜合能力、科學推理和創新思維方面的功能。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任務。我結合數學教學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在教學過程中,加強雙基訓練。
數學基礎知識包括有關的數學概念、數學公式、法則、定理、命題和數學方法等,只有正確理解并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并且在逐步的學習和積累的過程中,才能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發展和延伸。事實上很難設想,一個知識貧乏的人會有什么發明創造。
能力總是存在于人的具體活動中,培養創造性思維品質就必須加強數學基本技能訓練,如加強基本運算的訓練、加強識圖與畫圖的訓練等,這樣才能在直覺認識上,理性地分析和挖掘內涵,創設條件,然后經過分析、綜合、抽象、判斷、推理,得出正確的有創造性的結論。
二、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
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是中學數學教學目的,一個不具備數學基本能力的學生,又怎能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怎能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呢?
數學這門學科具有準確性、抽象性和嚴密邏輯性的特點,因此只有具備良好思維品質的人才能把學過的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按自己的理解在個人頭腦中積累和整理,從而通過聯想、類比、想象以形成一種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然后才能有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三、 在教學過程中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
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而教學過程又是老師
組織安排的,是在教師的主導下進行的,因此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狀況特點,將教學過程安排設計的有條理、有根據、有新意、有科學性。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提高思維品質,培養創造性思維品質。
四、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參與。
貴在參與是大家經常說的。學生的創造思維品質更應在參與中體現和培養,這也是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思路。
教師在教學時注意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出發,創設恰當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只有參與了,才能談得上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數學思維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例如每周進行一次數學活動課,在活動過程中,學生首先要準備收集首先史料、數學家的故事,于數學有關的成語、趣味性數學、有關的數學用具、數學模型等。其次,在課堂上,學生是主題,要進行實際測量、動手制作、快速搶答等。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發散思維、多向思維的品質。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品質的前提是加強雙基訓練,基礎是培養學生的數學基本能力,關鍵是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重點是讓學生積極地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