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創新精神在我的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李元科
羅杰斯提出:改進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對于全面發展的人,最根本的標志在于具有創造性。教學要善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性,發展其創造力。本人就“創新精神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為題,談幾點自己在教學中的做法和體會:
一、具有創造型的教師是實現創新教育的首要條件
教師自身要有創新意識和不斷進取的精神, 教師本身所具有的創新精神會極大地鼓舞學生的創新熱情。因此,要充分調動教師本身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掌握更具有創新性、更靈活的教學方法,在數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它不是另起爐灶的教育體制,也不需要設置專門的課程和形式,但必須依靠改革現有的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來實現。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水平的學生,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的教學方法,綜合靈活地加以運用,以實際效果為評價,堅持進行課后總結,修改教案,作出講后小結,以便以后參考。
二、創新精神在課堂中充分應用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關鍵
(1)創建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供適宜的“氣候”和“土壤”。
要打破原來老師高高在上,一副嚴肅面孔,令學生望而生畏的老格式。“滿堂灌”、傳統教育中的“ 填鴨式”教學方法,顯然阻礙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把學生局限在死的框框里。會照葫蘆畫瓢就算不錯的學生了。但遇見新的題型就放棄,更不用說“難題”了。缺乏認識新事物和解剖新事物的能力,也就是把創造能力無形中給抹殺了,從而產生厭學和自卑心理。因此,進行心理的解放才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
羅杰斯提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平等、友善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不歧視任何一位學生。人人都創造性,創造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發言的機會,對于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應加以愛護和培養。要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采取小組討論式等開放式教學方式,如編應用題過程中,能明顯地看到創造性思維或創造性的表現,以及思考數學問題時方法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一題多解,在幾何中輔助線的作法不只一種,但都能證出結論,可讓學生開拓思維,大膽思考,踴躍發言,這其中教師要對創新學生提出表揚,使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形成班風,促進全體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2)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當新的需要與學生原有的數學水平之間存在著認識上的沖突,這種沖突能誘發學生的數學思維的積極性。如在講二次函數在生產生活的應用時,我舉例奧運會點燃火炬就是要提前進行精細的數據計算,還有戰斗中發射導彈,要能擊中目標,就要用到有關二次函數的有關知識。這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思維活躍起來,然后出示投影片,打出題目。同學們就會積極地觀察分析。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要盡量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加體會學習數學、探索數學的重要性。“來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才能體現學習的真諦。
(3)經常利用數學中的歷史人物、數學家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比如講函數圖像一節時,我先講了一個故事。17世紀前,人們認為幾何和代數是迥然不同的兩個分支。傳說法國數學家笛卡爾一次臥床期間,還在反復琢磨用怎樣的方法才能使平面幾何的點與數發生聯系。這時,墻角處一只蜘蛛在織網。他靈機一動,想到能否用一組數把蜘蛛在網上的位置表示出來?經過潛心研究,終于創立了坐標系,溝通了數與形之間的聯系。這是數學發展的轉折點。此后人類進入變量數學階段。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要善于提疑 ,并注意 觀察,以及堅韌不拔的探索創新精神,才能成功。
(4)在教學過程中,每堂課都要進行總結。可以對一個題進行總結:這道題用了哪些性質定理,體現了哪些數學方法,這樣鍛煉了學生的集中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可以進行一堂課的小結,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每次總結選多位學生發言,說出自己理解。總結完后,學生若能發現更深層次的問題,進一步延伸,拓寬思維就更好了。另外,進行堅持整理改錯本也能收到不錯的效果。
(5)讓學生創設圖案,創造心中的美。比如:學習圓后,我就布置課后作業:回去觀察圓在生活中的應用,并且自己設計出一個美的圖案來。同學們的創作熱情特別高,一連好幾天,都有同學在作業本里夾上自己設計的不同的圖案來。
三、愛和鼓勵是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催化劑
“告訴孩子,你真棒!”這時知心姐姐盧勤寫給家長朋友們的一句名言。今天我們教師也可以對自己的學生這樣說:“你真棒!”,要和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學生。對學生的正確行為,不要錯過任何一個表揚的機會。“你真棒!”,“有進步”,“很好”,使學生明白老師對他們的評價,增強其自信心,使學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即使學生回答錯了,我們也可以說:“我們大家應該謝謝他為我們提個醒,這時好多同學容易出錯的地方,他提出來了,我們就要避免錯了,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的謝謝他。”這樣既挽回了該學生的面子,還提高了大家的學習積極性,不要怕回答錯了受批評或是譏笑,這里永遠是溫暖的有鮮花盛開的地方。
在教學實踐中,創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培養出來的,需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配合,堅持應用,才能得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