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類本科學生動物生產實驗課的改革與實踐
佚名
作者:黃大鵬唐德江范春玲孫斌
摘要:介紹了養殖類本科學生動物生產試驗課程在教學體系、教學方法及考核等方面進行的改革和實踐。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改革,提高整體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實現了資源共享。就今后實驗教學進一步深化改革一開設多層次實驗教學模式、建立多媒體教學體系以及對實驗課教學效果的檢查與評估提出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動物生產實驗;課程改革;多層次 為了適應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對本科人才素質、知識和能力的要求,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需要,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適應對學生進行整體化知識教育的現代教育思想,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對養殖類本科學生動物生產試驗課程進行了改革與實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動物生產實驗課改革的研究 (一)內查外調,制定改革方案 2001年初,該院動物生產教研室在全國召開的“農、林高校課程改革研討會”精神啟發下,走訪調研了國內兄弟院校動物生產實驗課的教學情況。在充分了解國內、外動物生產實驗教學經驗的情況下,針對該院動物生產實驗教學的實際,制定了該院動物生產實驗教學改革的方案。 (二)建立新的動物生產實驗課程體系 長期以來,農業院校的動物生產實驗課附設在各有關課程之中,處于從屬地位。評定學生動物生產課的學習成績,主要以理論課的考試成績為依據,實驗課的成績處于無足輕重的地位。鑒于這種情況,該院打破了原有的課程設置體系,把所有動物生產實驗高度綜合、融于一體,自成體系,設立了一門獨立、完整、系統的新課程《動物生產實驗》,在教學中單獨考核計分。 (三)動物生產實驗內容的改革 新課程《動物生產實驗》設課后,打破了原來實驗課的舊格局,對原有課程《養禽學》、《養豬學》、《養牛學》、《養羊學》本著“刪重、增新”的原則,結合農業院校的特點,優化實驗內容,淘汰一些驗證性實驗(從原來驗證性實驗占78%減少到35%),增加一些操作性、應用性、設計性強的實驗和一些綜合性實驗,如:體質外貌鑒定、動物屠宰、肉質評定、畜牧場設計規劃等實驗,使學生完成一個養殖生產的全過程,學生經查閱資料、制定方案、完成實驗、處理數據一系列實驗環節,可以全面培養其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改革動物生產實驗課的考試方法 動物生產實驗課程單獨設課后,獨立考核計分,學生的實驗成績有平時實驗成績、期末實驗操作考試和筆試三部分綜合評定。其中,尤其注重學生平時的實驗成績(占70%),平時成績主要考核學生預習、回答課堂提問、參加課堂討論、實驗操作、實驗結果和完成實驗報告等情況,期末筆試和操作占30%。通過考核,可以全面了解學生對動物生產實驗理論和實驗技能的掌握情況,了解學生自學能力、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及創新能力。 二、實驗教學改革后的效果 (一)有利于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整體師資水平 動物生產實驗獨立設課,實現了動物生產教師、實驗技術人員的人力資源共享,有利于教師、實驗技術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改革后的實驗動物生產涉及的知識面寬,現有教師很難承擔全部的實驗內容。根據新的形勢要求,我們制定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實驗教師隊伍總體水平的長遠和短期人才培養規劃。長期規劃是引進高學歷的教師充實教師隊伍,使該院的動物生產實驗課的教學水平達到同類院校教學的先進水平;短期計劃是由原來承擔各門動物實驗課的教師,通過內部傳、幫、帶,互教互學,最終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經過實踐,效果良好,在較短的時間內,很多教師都能上多門動物生產課。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教學質量 動物生產實驗在教學中獨立考核計分,實踐證明,這種改革改變了過去動物生產試驗課程的從屬地位,克服了學生只重視理論課而輕視實驗課的傾向,建立了新的教學體系;同時,回避了教學內容的不必要重復,節約了學時,有利于提高動物生產教學實驗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這種新的教學體系使教師和學生更加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學生的操作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等動物生產素質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有利于建立教學新體系,實現資源共享 實驗課的合并,帶動了教研室、實驗室庫房的合并,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師、實驗室、儀器設備等實驗資源和教學經費的利用率,節約了人力、物理、財力,適應了當前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擴招快速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