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論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業績的關系

潘煜雙 姚瑞紅

【摘要】 本文以2005-2007年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為樣本,通過對半年度報告進行內容分析,研究了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情況與企業財務業績之間的相關性問題。結果表明,財務業績越好的企業,更傾向于披露社會責任信息。同時在研究中發現,整體來說我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在近兩年有了明顯改善。圍繞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業績的關系,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相應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 企業社會責任;企業財務業績;相關性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這一概念自19世紀產生以來,目前已經成為世界性熱門話題。許多商業領袖、消費者、投資人等呼吁并促使企業在為股東和利益相關者謀取利潤之際,在向自然、社會和成員索取資源的時候,必須承擔責任和義務。企業不能僅以盈利作為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唯一標準,而是兼顧企業對自然、社會、環境、成員的貢獻,即“企業社會責任認證標準(Social Accountability,SA8000)”已經成為衡量企業是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業績之間關系的分析就成為企業社會責任研究領域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 企業社會責任的提出

“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起源于歐洲,涉及社會責任的法律規定與公司實踐很早以前就已經開始。但是,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討論和實踐真正成為一種運動,還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趨勢迅速加快的時代。隨著發達國家產業轉移和跨國公司全球擴張的展開,跨境投資和貿易活動異常活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傳統的利益分配關系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投資企業與東道國之間、跨國公司與當地企業之間、企業內部合作方和勞資之間、跨國公司與當地社區居民之間、資本輸出方與東道國雙方的行業協會和勞動組織之間的各種關系錯綜復雜,利益沖突與矛盾時有發生,逐漸演變為社會性問題,甚至導致一些反全球化運動,引起各國政府和產業界的廣泛關注。在這一背景下,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在歐美發達國家發起,并逐漸演變成一股世界性潮流。總的來說,企業社會責任主要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

(一)20世紀60年代

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年平均增長率達4.9%,被稱之為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第二次黃金時代”。在這個階段,企業主張“利益至上”,此時社會經濟觀提出: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第二目標,企業的第一目標是保證自己的生存。自此,企業開始意識到企業生存的目的并非僅僅為股東獲取最大利益,而是要考慮和平衡企業周圍所存在的眾多關系到企業生存的利益群體。

(二)20世紀80年代

企業社會責任運動開始在歐美發達國家逐漸興起,它包括環保、勞工和人權等方面的內容,由此導致消費者的關注點由單一關心產品質量轉向關心產品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和勞動保障等多個方面。一些涉及綠色和平、環保、社會責任和人權等的非政府組織以及輿論也不斷呼吁,要求社會責任與貿易掛鉤。

(三)20世紀90年代中期

隨著消費者主權運動和環境保護運動的蓬勃興起,企業所承受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企業社會責任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完整意義上的企業社會責任就在這個階段產生。此時,利益相關者理論也日益成熟,為企業社會責任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業績之間的關系分析

(一)研究現狀

近幾年來一些世界大公司如安然、安達信、美林證券等財務丑聞的曝光,企業社會責任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已經成為企業管理學研究的熱點課題。那么,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企業的財務業績是否會受到影響?這種影響是否會損害股東們的利益?一直是理論界關心的話題。

西方學者對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關系進行多年研究,在以會計指標衡量企業績效方法的實證文獻中,大部分實證結果證實,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相關關系。但也有一些研究則發現企業的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業績之間存在負向的關系或者沒有關系。

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業績之間的關系是復雜的,而且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方法上看,研究過程也很復雜。但是研究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無論對企業管理者、股東,甚至直接或間接地對企業的所有利益相關者來說,其價值都是無法衡量的。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所關心的一些重要問題受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業績的關系影響,并可能由此影響企業的發展。因此,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具有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研究方法

作者試圖通過實證方法對我國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披露與財務業績的關系進行分析,主要步驟如下:

1.選取樣本。樣本數據選取2005-2007年半年度報告中制造業上市企業所披露的數據,同時剔除數據不全及ST的上市企業。數據來源是新浪財經網、巨潮資訊網和國泰安數據庫,所有數據均為手工錄入。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來自于在財務報表中沒有正式以會計科目反映的,主要包括半年度報告中的董事會報告,董事會討論與分析、公司治理報告、報表附注以及重大事項等。

2.指標定義: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計量。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把年度報告作為內容分析的來源。結合我國的國情和我國企業自身的特點,本文主要從以下5個方面來研究社會責任的披露情況:一是環境問題,包括環境污染的治理,有害氣體的排放,環保設備的使用等;二是職工問題,包括職工培訓,職工福利等;三是社區服務,包括公益性捐贈,參與社區建設等;四是消費者服務,包括對顧客滿意度的調查,售后服務的跟蹤等;五是對相關利益者的權益,包括對銀行、債權人利益的關注等。

研究中,企業財務業績的指標選取:總資產周轉率、資產利潤率、主營收入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增長率。

3.分析方法:本文通過相關性分析來研究我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企業財務業績之間的關系。相關性分析主要研究企業社會責任表現與財務業績之間有無關系,這種關系是正相關關系還是負相關關系?如果相關性分析顯示我國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業績相關,則說明財務業績是影響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因素。

三、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業績關系研究結論

從表面上來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業績是相互矛盾的,因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短期內不會帶來經濟效益。但是從長遠來看,企業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企業的“價值最大化”。從以上研究可知,企業的投資收益、償債能力、經營效率、盈利能力、成長能力來分析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業績之間的關系如下:

(一)描述性分析結果

根據所構建的社會責任披露和財務業績指標體系,得出在2005-2007半年度報告中披露了相關社會責任的比例為:34.94%,43.52%, 43.53%。深市在2005-2007半年度報告中披露了相關社會責任的比例為:32.12%,43.35%,48.80%,滬市在2005-2007半年度報告中披露了相關社會責任的比例為:36.64%,43.63%,39.42%。可以看出,從2006年起,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披露的情況有了明顯改善。

(二)相關性分析結果

樣本總體回歸分析結果:社會責任披露情況與總資產周轉率、資產利潤率、主營收入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增長率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094(**)、0.071(**)、-0.021、0.072(**)、-0.012,(帶“**”表示顯著性概率水平為1%)。不相關假設成立的概率相對應的為:p=0.000,p=0.003,p=0.383,

p=0.003,p=0.614。

從相關性檢驗中可以看出,總資產周轉率、資產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與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之間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而主營收入增長率與總資產增長率與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不顯著負相關。 這說明財務業績好的企業更愿意披露自己企業的社會責任信息。

當然財務業績可能并不是影響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唯一因素,可能還存在其他影響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因素,這有待于進一步探索。

總的來說,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一定可以得到比其付出更多的收益。特別是隨著“十一五”規劃的實施和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提出,人民幣的升值,出口退稅率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企業應該更多地關注生態環境,有意識地樹立企業良好形象,積極披露社會責任。通過履行社會責任來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優化員工關系,提升企業的財務業績。同時,企業良好的財務業績也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因此,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企業的財務業績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四、 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建議

我國的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主要反映在企業的年度報告中,但是比較分散,使用其社會責任信息時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尋找。在研究中發現,整體來說我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在近兩年有了明顯改善。圍繞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業績的關系,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筆者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企業要轉變觀念,樹立社會責任意識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不能僅僅把追求利潤作為企業的唯一目標,其良好的形象、穩定的財務結構等往往更能滿足股東和社會的期望。因此,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堅持以人為本,改善職工待遇,把社會責任管理貫徹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企業要樹立較強的社會責任意識,要對員工、消費者和社會負責,對企業的生產安全、環境保護等全面兼顧,才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取得更好的財務業績。

(二)加大政府管理的力度

政府對經濟運行進行宏觀調控和管理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共性之一,除傳統的企業經營信息之外,國家和政府還有必要了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結合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總體情況,進一步貫徹落實《勞動法》、《環境保護法》、《安全生產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提高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自覺性。同時政府應該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加以指導和監管,鼓勵企業自愿性地、充分地履行社會責任。2006年9月25日深交所頒布的《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企業社會責任指引》對有關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范圍、具體內容和披露方式都進行了有關指導。同時有必要推出完整獨立的社會責任報告體系,在企業的財務報告中單獨列示。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開展需要全社會的支持與關注。

(三)建立激勵機制

對于履行社會責任好的企業,社會應該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可以促使更多的企業更積極地履行社會責任。例如,浙江省每年都會舉辦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會議,例如“企業社會責任論壇”,“科學發展與浙商責任”等大型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活動。通過社會公眾的參與,評選出社會責任表現優秀的企業。這樣一方面可以激勵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另一方面也可以擴大企業的社會影響力,提升企業的財務業績。同時可以對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給予實質上的獎勵,比如免稅等政策,通過社會手段使得社會責任觀念滲透到每一個企業。

(四)充分發揮民間團體的監督作用

比如環保組織、消費者協會、工會等。在西方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過程中,開始起重要作用的往往是作為社會一般成員的消費者、投資者和大眾媒體。有組織的消費者運動、勞工運動、投資者運動在為自身爭取利益的同時,也促成了相應的立法,從而使得企業充分全面地重視社會責任。由此可見,社會團體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我國社會責任監督體系的形成也可以充分利用這部分團體的力量,從政府和社會兩個方面著手,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會責任監督體系。

【主要參考文獻】

[1] 沈洪濤.企業特征與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來自我國上市企業的經驗數據[J].會計研究,2007(3).

[2] 李正.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研究——來自滬市上市企業的經驗數據[J].中國工業經濟,2007(2).

[3] 沈洪濤,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業績關系研究——基于相關利益者理論的分析[D].廈門大學博士論文,2005.

[4] Cathering Barnard, EC Employment Law,John Wiley & Sons, England, 1995.

[5] Drucker. peter f, MANAGEMEN, task,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 Harper, & Row publishers ,New Youk, 1974.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