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體系的兩個核心價值觀念
蘭久富
【內容提要】 價值體系是由眾多價值觀念構成的,不同的價值觀念在價值體系中占據不同的位置,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價值觀念對價值體系的影響最大。任何價值體系都有兩個核心價值觀念,一個是勞動觀念,另一個是地位觀念。勞動觀念和地位觀念之間應該保持必要的張力,否則對整個價值體系造成不利的影響。中國傳統價值體系最大的弊端是勞動觀念的缺失,當前價值觀念建設中最重要的任務是樹立積極向上的勞動觀念。 【關 鍵 詞】價值觀念/勞動觀念/地位觀念 【 正 文 】 一個完善的價值體系由涉及生活各個領域的多種價值觀念所構成,體系內部的價值觀念在價值方向和價值精神上是一致的,可以相互說明、相互支持和相互補充。但是,各個價值觀念在價值體系中的地位并不一樣,有些價值觀念處于價值體系的邊緣,而有些價值觀念處于價值體系的核心;有些價值觀念的變化只給價值體系帶來一些微小的震動,而有些價值觀念的變化會導致整個價值體系的崩潰。在價值體系中核心價值觀念的地位特別重要,它決定著整個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為價值體系的其他價值觀念提供合理性依據。在眾多的價值觀念中,只有兩個價值觀念有資格成為核心價值觀念,這兩個價值觀念就是勞動觀念和地位觀念。 一 價值體系不是由價值物構成的,而是由價值觀念構成的。構成價值體系的價值觀念既有觀念層次上的,也有心理層次上的;既可以表現在文化典籍中,也可以表現在日常行為中。人們通常認為價值觀念都是觀念層次上的,都是人能明確意識到的,其實不然,除了觀念層次的價值觀念之外,還有許多潛藏于心理深層的價值觀念,它們也像觀念層次的價值觀念一樣可以作為價值評價和價值選擇的標準,而且在許多時候心理層次的價值觀念發揮的作用更為強大和持久。例如,民族精神通常就是由觀念層次價值觀念積淀而成的心理層次價值觀念,它比觀念層次的價值觀念流傳得更為久遠,滲透到社會成員的思想感情和日常行為中,在不知不覺之間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評價和追求。我們在考察價值體系的核心價值時,不能把眼光局限在觀念層次的價值觀念上,還應更深入一些,去考察心理層次的價值觀念對人們思想和行動的影響。 在一個價值體系中各種價值觀念的地位并不相同,有些價值觀念處于主導的地位,有些價值觀念處于從屬的地位。處于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念代表著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體現著價值體系的基本價值傾向,統帥著其他處于從屬地位的價值觀念。對一個價值體系而言,最重要的是主導價值觀念,只要主導價值觀念沒有變化,整個價值體系仍然是穩固的,而當主導價值觀念發生變化時,整個價值體系也就隨之傾斜了。把握一個價值體系最關鍵的是把握價值體系的主導價值觀念,從主導價值觀念的沉浮中可以掌握整個價值體系的基本狀況和發展動向。 在結構上價值體系與科學體系有一些類似的地方。根據科學哲學家拉卡托斯的說法,科學體系是由“硬核”和“保護帶”兩部分構成的,硬核是一個科學體系得以確立的核心理論,如經典力學中的牛頓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而保護帶是建立在核心理論基礎上的其他理論。價值體系也是由居于核心地位的價值觀念和處于保護地帶的價值觀念所構成。每一時代或每一民族的價值觀念都是一個整體,內在的價值精神和基本的價值取向是一致的,這樣的整體構成一個相對封閉、價值自足的價值體系。其中總有一個或幾個價值觀念發揮著主導的作用,占據著核心的地位,代表著整個價值體系的總方向和總特征。核心價值觀念約束著外圍價值觀念,為外圍的價值觀念提供方向和根據,從而維護價值體系保持穩定和統一。 價值體系的核心之外是“保護帶”,保護帶由處于從屬地位的價值觀念所構成。保護帶中的價值觀念越靠近內核,受核心價值觀念的影響越大,越靠近外圍則靈活性越大。社會生活中總是不斷有新情況出現,這些新情況都會沖擊外圍的價值觀念,外圍價值觀念遭受沖擊之后,盡量在價值體系的基本傾向上調整自己,使生活的變化不至于影響核心價值觀念,起到保護核心價值觀念的作用。當現實生活不斷沖擊價值體系時,外圍保護帶會一層一層地剝落,直至核心價值觀念裸露在外,此時核心價值觀念沒有外圍價值觀念的保護,經不起時代變化的撞擊,整個價值體系的坍塌只是時間問題了。 什么樣的價值觀念才有資格成為核心價值觀念呢?在價值體系中獲取核心地位至少要具備如下三個條件:第一,價值觀念必須穩定,否則無法保持價值體系的穩定;第二,價值觀念必須隱蔽,否則很容易在外來沖擊中喪失自己的地位;第三,價值觀念必須深刻,否則無法給外圍價值觀念提供標準和尺度。只有具備這三個條件的價值觀念才能成為核心價值觀念。在一個價值體系中這樣的價值觀念并不是很多,否則價值體系定然會因價值多元化而瓦解。 人們通常以為人生觀是價值體系中最核心的價值觀念,但是人生觀不能符合核心價值觀念的條件和要求。人生觀并不穩定,有時一件小事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全部人生觀;人生觀也不隱蔽,輕而易舉就可以發現一個人的人生觀是什么樣的;人生觀也不能給其他價值觀念提供合理性的根據,其本身的合理性還要依賴于其他價值觀念的支持。除了人生觀之外,政治觀念、經濟觀念、道德觀念、宗教觀念等價值觀念都不是核心的價值觀念,核心價值觀念要比這些價值觀念更穩定、更隱蔽、更深刻,是深藏于人們內心深處并表現于外在行動的價值觀念。 二 每一個價值體系的基礎都是現實的社會生活,構成價值體系的價值觀念都與現實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價值體系和價值觀念是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并且是為社會生活服務的。核心價值觀念應該與社會生活最廣泛、最深刻的方面相結合,以其特有的方式表達社會生活的根本狀況和根本要求。社會生活最廣泛、最深刻的方面當屬生產勞動和社會關系。社會生活的第一個前提就是勞動,社會生活的最主要內容也是勞動。在勞動過程中結成的各種社會關系也是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由價值觀念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可以斷定,關于生產勞動的價值觀念和關于社會關系的價值觀念在價值體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是社會價值體系的核心價值觀念。在人們的勞動熱情和對地位的看法中包含著這兩個核心價值觀念,它們有些時候表現在觀念層次上,但更多的時候存在于心理層次上,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制約整個價值體系。 沉淀在心理層次上的勞動觀念和地位觀念非常穩定,在通常情況下很少發生變化;這兩個價值觀念非常隱蔽,以致于人們經常忽略它們的存在;這兩個價值觀念也非常深刻,其他價值觀念如人生觀念、政治觀念等都以這兩個核心價值觀念為根據。勞動觀念和地位觀念統帥著其他各種價值觀念,這些被統帥的價值觀念是勞動觀念和地位觀念的保護層。由于核心價值觀念隱藏在各種價值觀念的背后,發現核心價值觀念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雖然如此,核心價值觀念并非完全不可認識,經過努力還是可以發現它們的。下面援引馬克斯·韋伯和托克維爾的研究成果,分析一下資本主義初期價值體系的兩個核心價值觀念。 馬克斯·韋伯對資本主義精神的分析至今仍然很有影響,他發現了資本主義價值體系的一個核心,從而把握了資本主義精神中最深刻、最穩定的因素。在他看來推動資本主義發展最有力的力量不是賺錢牟利的欲望,而是與新教禁欲主義有某種契合之處的關于勞動價值的理解,即“以勞動為自身目的和視勞動為天職的觀念”〔1〕。 新教倫理主張在工作上勤奮,在生活上節儉,并且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這些都非常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而其觀念的來源都集中在關于勞動價值的深刻理解中。這種勞動價值觀“乃是資產階級文化的社會倫理中最具代表性的東西,而且在某種意義上說,它是資產階級文化的根本基礎。”〔2 〕新教倫理對勞動價值的理解并不是表面的,而是在更深層次上理解了勞動的意義,把勞動與基督教徒的“得救”聯系起來,使勞動有了更高遠的價值。以這樣勞動觀念為核心的價值體系自然是積極向上的,具有不斷進取的內在沖力。 托克維爾在考察美國的民主時發現了關于社會關系和社會地位的核心價值觀念,即平等觀念。托克維爾承認核心價值觀念的重要地位,他說:“我們只要仔細考察一下,就會發現任何時代都有一個占有支配地位的制約其他事實的獨特事實。那個時代的基本思潮,或由此引起并將人人的感情和思想匯集起來的主要激情,幾乎都是由這個事實造成的。這就像一條大河把兩岸的小溪匯納起來一樣。”他認為在以美國為代表的民主社會里,“顯示民主時代的特點的占有支配地位的獨特事實,是身分平等。在民主時代鼓勵人們前進的主要激情,是對這種平等的熱愛。”〔2〕平等觀念在資本主義初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把人們的觀念從封建等級思想中解放出來,并建立起資本主義的民主秩序,給其他經濟觀念、政治觀念、人生觀念等等賦予了民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