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再認識——再論經濟文化落后國家社會發展道路的選擇
劉勇 費迅
論文關鍵詞: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社會發展道路;世界歷史
論文摘要: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并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形式和發展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在20世紀中國革命的進程中,毛澤東正確分析了世界歷史狀況和中國國情,提出中國只有經過新民主主義,才能最終走向社會主義。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形態理論,對于經濟文化落后國家選擇適合自身的社會發展道路,對于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等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從近代中國和世界的實際出發,提出的關于中國社會發展道路問題的科學論斷。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理論界對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的研究,缺乏從世界歷史性的整體高度來進行考察,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較大缺憾。本文力圖從世界歷史的角度對新民主主義論的某些有益方面作些嘗試,以求教于各位學仁。
一、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觀的理論基礎
1、馬克思恩格斯的東方社會發展道路理論,是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的理論基礎。19世紀70年代以后,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俄國公社的發展道路問題時指出,由于俄國公社不是脫離現代世界而孤立存在的,它處在現代勞動環境和文化較高的時代.和資本主義生產所統治的世界市場聯系在一起,如果俄國農村公社通過俄國革命能夠在西方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以后得到及時幫助,實現先進文明成果和落后生產方的跨時空融合那么俄國就有可能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實現社會制度的跨越。雖然馬克思恩格斯并沒有提出俄國可以在農村公社的基礎上直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但他們關于俄國社會發展道路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那就是:在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東方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只要得到代表人類社會發展水平的先進文明成果的灌輸、并運用這種成果對國內落后的生產方式進行根本改造,那么,它們就可以在世界歷史的既有范圍內實現社會制度的跨越。這是因為:隨著巧世紀末以來世界歷史的生成和發展.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不一定非要等到這種矛盾在某一國家發展到極端尖銳的地步。才導致這個國家內發生沖突。由廣泛的國際交往所引起的同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的競爭,就足以使工業比較不發達的國家內產生類似的矛盾。也就是說,在世界歷史時代,任何一個民族國家探討適合自身的社會發展道路.不僅要從本國生產方式的實際出發,而且必須充分考慮到世界范圍內生產方式的影響和制約。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找到正確的社會發展道路。
2、列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理論,是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的又一理論基拙。20世紀初,列寧在研究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俄國的社會發展道路時指出,隨著資本主義由自由向壟斷階段的發展,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成了絕對規律,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以及剝削民族和被剝削民族的矛盾構成了世界范圍的主要矛盾,由此社會主義不能在所有國家內同時獲得勝利,它將首先在一個或者幾個國家內獲得勝利。作為帝國主義“最薄弱環節”的俄國,資本主義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由于資產階級統治比較薄弱,各種社會矛盾十分尖銳。而無產階級的組織程度和覺悟程度都比較高,因此可以首先爆發社會主義革命。在《論糧食稅》中,列寧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論述:“德國和俄國在1918年最明顯地分別體現了具體實現社會主義的兩方面的條件:一方面是經濟、生產、社會經濟條件,另一方面是政治條件。’,乏針對第二國際的唯生產力者的論調,他深刻指出:“既然建立社會主義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雖然誰也說不出這個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樣的.因為這在各個西歐國家都是不同的)、我們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達到這個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農政權和蘇維埃制度的基礎上趕上別國人民呢?這是因為:雖然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運動決定社會發展的方向,但是,“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的形式和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也就是說,在特定的世界歷史背景下,某一民族國家可以首先通過革命手段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然后通過經濟建設和文化技術達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整體水平。
3、共產國際的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理論,是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的另一理論基礎。十月革命勝利以后,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與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接近起來。共產國際二大明確指出,帝國主義戰爭把附屬國的人民卷進了世界歷史,全世界已經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為數眾多的被壓迫民族,另一部分是少數幾個擁有巨量財富和強大軍事實力的壓迫民族。雖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只能是資產階級民主性質的,但是在先進國家無產階級的幫助下,經濟文化落后國家的發展能夠突破它們目前所處的階段。即:“在先進國家無產階級的幫助下,落后國家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而過渡到蘇維埃制度,然后經過一定的發展階段過渡到共產主義。共產國際三大指出,隨著世界歷史時代進人帝國主義時代,占世界人口的大多數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必將反對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而且一定會在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以后各個階段起非常巨大的革命作用。1928年共產國際六大通過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革命運動》(提綱)中明確指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革命運動的一切基本問題,都同資本主義體系和社會主義體系之間的偉大的劃時代的斗爭有著直接的聯系。’,邏這是因為:一戰以后國際形勢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內部結構的變化.使得“幅員廣大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已變成了無法撲滅的革命群眾運動的策源地”。也就是說,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在探索社會發展道路時,必須把本國的民族民主革命同整個世界范圍的社會主義革命運動結合起來,以便革命能夠突破自身的發展階段從而向更高的社會主義階段邁進。
二、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的基本內涵
1、新民主主義論提出中國革命是新式的民主主義革命。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由于西方列強的人侵,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由于中國特殊的歷史國情,中華民族要贏得獨立。中國社會要獲得自主發展,首先必須推翻的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而不是一般的資本主義,正如毛澤東所說的,“我們現在干的是資產階級性的民主主義的革命,我們所作的一切。不超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范圍。中共二大雖然將中國革命分為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但遺憾的是、二大后相當長的時間內.未能將兩者的關系予以科學的闡述,卻走上了“二次革命論”和“一次革命論”的歧途。在《新民主主義論》一文中,毛澤東多次指出,從中國發展的實際看,由于中國社會的基本特點,決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不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而只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現階段中國革命的性質,不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而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從整個世界的角度看,由于十月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劃分了整個世界歷史時代。在這樣的世界歷史時代,中國的民主主義革命,“不再是屬于舊的世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而屬于新的范疇了;它不再是舊的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即無產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了。這種革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已經不能當作世界資本主義反革命戰線的同盟軍,而改變為世界社會主義革命戰線的同盟軍了。”因此,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的因素決定了中國革命“現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義,而是中國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義,而是新民主主義”。
2,新民主主義論提出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轉變論。毛澤東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轉變論,把不斷革命論和革命發展階段論統一起來,正確說明了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他說:“中國革命不能不做兩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義,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而且第一步的時間是相當地長,決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我們不是空想家,我們不能離開當前的實際條件。’吻七大期間,他明確提出了先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主張。他指出:“只有經過民主主義,才能到達社會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天經地義。他提出要反對黨內出現的民粹主義的思想傾向,反復強調新民主主義革命對于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性。他指出:“現在中國是多了一個外國的帝國主義和一個本國的封建主義,而不是多了一個本國的資本主義.相反地,我們的資本主義是太少了”,“我們共產黨人根據自已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明確地知道,在中國的條件下,在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制度下,除了國家自已的經濟、勞動人民的個體經濟和合作社經濟之外,一定要讓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在不能操縱國民生計的范圍內獲得發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會的向前發展。因此,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的民主主義革命,第二步是社會主義革命。第一階段的民主革命的結果“是要建立以中國無產階級為首領的中國各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社會”,然后再“使之發展到第二階段,以建立中國社會主義的社會”。 3、新民主主義論提出必須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科學論斷。毛澤東認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的,“就是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建立一個人民民主的共和國。”“它比起現在這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狀態是不相同的,跟將來的社會主義制度也不相同。甸948年9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著重探討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重要性問題。他指出:我們的經濟性質既不是“新資本主義”,也不是“農業社會主義”,而是“新民主主義經濟”。“我們在經濟上完成民族獨立,還要一二十年時間。我們要努力發展經濟,由發展新民主主義經濟過渡到社會主義。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從當時中國社會的五種經濟成分狀況出發,闡明了中國只有實施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政策和政治制度,才能“由新民主主義社會發展到將來的社會主義社會。’,。之后,在全國政協一屆一次全體會議上制定和通過的起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明確肯定新中國建立后將實施新民主主義的建國綱領。正如薄一波所指出的,中共中央決定在(共同綱領》中不寫人社會主義的前途,既不是一時的疏忽,也不完全是出于策略的考慮,而是從當時的實際出發,為了避免急躁地把社會主義的前途當作新民主主義社會要實行的政策,避免發生“左”傾錯誤。。建國以后,毛澤東在不同的范圍內多次強調,中國要進人社會主義,必須以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充分發展為前提和基礎。他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指出:“我們的國家就是這樣地穩步前進,經過戰爭,經過新民主主義的改革,而在將來,在國家經濟事業和文化事業大為興盛了以后,在各種條件具備了以后,在全國人民考慮成熟并在大家同意了以后,就可以從容地和妥善地走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
三、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的方法論價值
1、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形態的理論。馬克思經典作家曾根據人類生產方式的演變,從世界歷史發展的整體高度,把人類社會看成是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等幾個依次更替的社會形態。但是,這里所講的五種社會形態,是從世界歷史性的高度得出的整個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歷程,它不是也不可能是某一個國家在整個人類社會歷史演進中的具體模式。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既沒有脫離整個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也沒有脫離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而是中國特定的國情和世界特定的環境的有機結合的理論產物。從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來看,它屬于從資本主義世界歷史時代向社會主義世界歷史時代的過渡階段;從中國社會的發展實際來看,它屬于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跨越的過渡階段。它既不完全屬于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的范疇,也不完全屬于社會主義社會形態的范疇,而是兼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這兩種社會制度的雙重特征,是相對于中國特定的歷史環境而言的一種特殊的社會形態。雖然新民主主義論多次提到它僅僅是一種過渡形態,但更多地是把它作為獨立的社會形態.強調它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不同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這對于我們如何從具體的角度認識馬克思主義的人類社會形態理論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視角。
2、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為經濟文化落后國家探索本國實際的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如前所述,對于經濟文化落后的民族國家如何走向社會主義,馬克思恩格斯的東方社會發展道路理論以及列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理論明確指出,某一民族國家在一定的歷史時刻選擇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取決于該民族國家的自身歷史條件和所處的特定歷史環境。然而.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理論界對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的理解,往往注意的是對中國歷史國情的分析,而忽視了整個世界歷史的發展狀況對中國選擇社會發展道路的內在制約性,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缺憾。其實,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社會論,十分注重把中國作為世界歷史發展有機整體的一個部分,突出強調十月革命造成的世界歷史發展新趨勢對中國社會發展道路選擇的影響作用,自始至終把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與世界革命的發展形勢結合起來。可以說,新民主主義社會論既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世界歷史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又是經濟文化落后的中國在世界歷史發展進程社會發展道路的科學選擇。它對于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如何在當今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中選取適合自身的社會發展道路,對于廣大發展中國家如何正確處理和解決“后發展”問題具有重要的方法論啟示作用。
3、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提供了直接的理論來源和實踐參照。從總體上看,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著力解決的是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如何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問題,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著力解決的是經濟文化落后國家進入社會主義以后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兩者存在著內在的前后相續的繼承和發展關系。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堅持生產力標準.是兩者一脈相承的共同立足點。但是,由于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實踐過早中斷,未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莫定堅實的物質文化基礎,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將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艱巨的歷史進程。在這個歷史進程中,必須完成新民主主義建設遺留下來的經濟和文化建設的歷史重任。因此,我們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生產力落后、市場經濟不發達、文化基礎薄弱的基本國情并沒有根本改變,從而把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心放到發展生產力和文化建設方面。只有這樣,才能完成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偉大使命,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這一世界歷史性事業在中國的優越性.為社會主義最終戰勝資本主義樹立榜樣和示范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新民主主義論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的理論來源,新民主主義的社會實踐又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踐提供了歷史參照。
4、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為正確認識和處理兩制關系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指導。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關系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一個十分重大的理論和實際課題。馬克思、列寧在探索經濟文化落后國家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明確表示反對由前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民粹主義的理論觀點,主張必須吸收、借鑒和利用資本主義來發展社會主義。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明確提出在經濟文化落后的中國,只有在新民主主義條件下不操縱國計民生的資本主義的廣大發展,才能夠同歷史上各種民粹主義思想區別開來,才能最終到達社會主義。這是因為,雖然資本主義落后于社會主義,但是人類社會在資本主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切先進生產力和文明成果,卻是社會主義必不可少的歷史前提條件。既然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國家,沒有建立社會主義的直接物質文化前提,就必須把利用資本主義作為發展生產力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措施。可以說,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不僅很好地解決了中共在處理兩制關系特別是資本主義問題上長期的認識誤區和實踐失誤,而且對在當今一球兩制的竟爭格局下如何利用、吸收和借鑒資本主義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來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