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余慧芬
摘要:當代大學生是我國新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著振興中華的歷史重任,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狀況,直接影響著我國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進程。因此,研究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分析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病,探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意見強調,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尤其是在當今國際國內形勢都發生著深刻變化,高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價值取向較之以往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他們價值取向的功利性、多元性、現實性日趨凸顯。面對新形勢、新情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開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項極為緊迫的重要任務。
一、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教育面臨的客觀現狀
當代大學生是沐浴著祖國改革開放的春風而成長起來的,在社會學領域被稱作“80后”一代。他們思維活躍、觀念開放、個性明顯,這種情況較之以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表現為多重矛盾并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快速接納新事物與對傳統文化漠視的矛盾
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充滿信心。但與前輩相比,他們沒有太多傳統文化的記憶,沒有刻骨銘心的政治、歷史的沉淀。因而,在今天網絡虛擬文化的感召和誘惑下,當代大學生更加偏好直觀的感覺和體驗,并常常以此作為選擇和判斷事物的重要依據。大學生對網絡平等交互的環境充分滿足,使他們更多地將傳統視為藩籬而加以逾越,并對熟知卻并非真知的東西抱有不屑一顧的輕蔑與漠視。
2、人生觀的崇尚理想與注重現實的矛盾
富有理想是大學生的天性。我國大學生從小接受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的教育,“時刻準備著,為共產主義而奮斗”的歌聲曾點燃起幾代大學生的理想之火,他們把為共產主義奮斗作為自己人生的最高信條,為了理想,他們心甘情愿地犧牲眼前利益和幸福,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但是由于國內經歷文化大革命的劫難,國際上蘇聯和東歐劇變,共產主義運動遭受挫折,再加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艱巨性,以及我們黨內和社會上的腐敗現象屢禁不止,使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發生了變化。他們的價值取向由理想轉向現實。他們認為理想雖然美好,令人神往,但是太遙遠,不實惠。因此,他們更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個人利益和物質利益。近年來大學生在學習觀上的急功近利,擇業觀上的“白領情結”,閑暇生活中的“超前消費”,戀愛觀上的“尋求刺激”等等,都是人生價值觀趨向現實主義的表現。
3、思想觀念上知行背離的矛盾
當前各高校的校園網BBS站點,都倍受學生們的青睞。他們可以相對自由地發表個人觀點,探討問題,交流信息,真正做到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網絡使他們的視野豁然開闊,他們的觸角可以延伸到國內各個角落,他們的思想更加自由、開放,更加全球化。在這個虛擬世界里,他們傾訴心聲,獲取思想和學術上的指導等種種渴望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與此同時,他們的心理性格方面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網絡占據了學生們交友、打球、看書的時間,他們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計算機上。幾乎人手一臺的高計算機擁有率下,很難看到過去以大幫同學聚在一起高談闊論的場景,甚至同宿舍的同學間交流都要靠QQ等工具來完成。他們坦誠地說自己是“行動的巨人,語言的矮子”。有些大學生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個別人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心理障礙,電腦和網絡如影隨形,導致嚴重的惡性依賴,成為他們心理上的一把枷鎖。許多學生操作電腦得心應手,可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卻感到無所適從。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和方法上有一定的創新和改進,總的趨勢是好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問題:
1、指導思想上缺乏全面性
在處理思想政治教育和業務、科學文化教育的關系問題上,重后者,輕前者。在一些高校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軟指標’,有時間就安排,沒時間少安排,認為這無非是少學些政治理論知識,對學生成績不會有太大影響、對學校評估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些學校中處于沒有保證的地位,甚至是在一片加強聲中不斷地被削弱。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又比較重視來自書本的理論,忽視由于社會變革引起的大學生青年求異性的思維特點。不能回答他們提出的一些現實問題,不能進行暢所欲言的“啟發示”教育。
2、教育目標上缺乏實際性
長期以來,中國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呈現著模式化和理想化的特點,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過于單一,不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缺乏針對性。對所有學生都提出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和道德認知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過高、過空、過大,不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內在需求,只重視遠大理想的樹立,忽視學生的個人利益和主體需要,學生不好理解,也難于在心理上接受。過于模式化、理想化的要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學生中客觀存在的大量現實思想問題無法得到解決,極大地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際效果。這種脫離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征不適應,也不符合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
3、教育評價上缺乏有效性
目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沒有建立起科學、簡明、便于操作的評價體系,沒有形成檢查、督導、評估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有效機制。考試成績成為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唯一尺度,它是學生能否參評優秀、入黨選干、能否畢業的主要依據,而學生的道德素質和修養卻顯得無足輕重。學校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在實際上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正是因為評價體系的不健全,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矮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有的地位。
4、教育內容上缺乏及時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空泛,缺乏即時性。“兩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但“兩課”教育的授課內容大多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教師的教學又脫離社會和學生實際。教師在課堂上教條地灌輸結論性的知識,而用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去說明和印證這些理論不夠,教育內容很難內化為大學生自己的思想,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實效。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過于簡單陳舊,缺乏新意,只注重強調理性知識,沒有把理論與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相結合;習慣于對學生進行外在的強化灌輸,而忽視了學生自身的主體性作用。因此,這樣的課堂教學難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目的。
三、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建議
1、全面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
全面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視從政治上、思想上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清醒地把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所面臨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充分認識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的狀況和存在的薄弱環節,做到高度重視,深入研究,采取措施,不斷推進。解決好這些問題,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