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政治信仰的培育及分析
李保全 侯彬彬
: 摘 要:目前,我國當代大學生政治信仰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與此同時也存在比較嚴重的政治信仰問題,這些問題是由國內外環境、學校教育、學生自身等因素造成的。培育當代大學生正確的政治信仰應該從國家、社會、學校、個人四個層面入手。
關鍵詞:政治信仰;多元化;培育途徑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在西方一些腐朽思想的影響和沖擊下,當代我國大學生的政治信仰呈現多元化趨勢,表現出個性化的特點。積極探討加強當代大學生政治信仰培育的有效策略,無論對于大學生自身,還是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一、當代大學生政治信仰的現狀
1.當代大學生政治信仰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
(1)當代大部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的認可度較高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是被憲法規定了的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當代大學生正以自我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這些指導思想。這充分顯示出我國當代大學生良好的思想主流。
(2)當代大部分大學生對我國目前的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未來我們的最高理想——共產主義充滿了信心。
共產主義理想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追求目標,共產主義社會是中國社會長遠的奮斗目標,社會主義是中國社會的性質。當代大學生對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肯定和對未來共產主義的向往,充分顯示出他們正確和堅定的共產主義政治信仰。
(3)當代大部分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熱愛和擁護。
中國共產黨是新中國的締造者,也是不斷帶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領導者。當代的大學生能夠在如此優越的條件下學習和生活,來自于黨的正確領導,他們加入黨組織的熱情,充分顯示出他們對黨的熱愛和擁護。
2.當代大學生也存在著比較嚴重的政治信仰問題
(1)政治信仰淡化
伴隨著我國入世的程度加深,文化自由交流的頻率增加,來自于全球的各種因素,使得部分大學生受到西方腐朽思想的影響,過度追求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從而淡化了他們的政治信仰。
(2)政治信仰傾斜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的盛行使得網絡文化迅速成長起來,網絡文化在帶來豐富世界觀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腐朽的價值觀,這就使我國當代的大學生政治信仰發生傾斜。
(3)政治信仰多元化
目前,伴隨著我國民主和法制化進程的加快,社會的政治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觀。在過去的時代,馬克思主義信仰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唯一正確的政治信仰。現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劇,當代的大學生的政治信仰在多種不良因素的沖擊下更趨于多元化。
二、當代大學生出現政治信仰狀況問題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發生發展都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大學生這些政治信仰問題的產生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國際環境因素(外因):
第一,上世紀90年代的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等社會主義國家遭遇嚴重發展挫折的事件,一時間使部分大學生產生了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懷疑。
第二,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使得各個國家之間文化的交流更加頻繁。西方一些國家向社會主義國家大肆宣揚其非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以此來削弱當代我國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定性。
第三,經濟全球化使得各個國家的大門瞬間被打開,一些與本國政治信仰相背離的信仰隨之也被帶入,復雜的國際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我國大學生政治信仰的培育難度。
2.國內環境因素(內因):
(1)社會環境因素
改革開放使各種政治制度下的文化迅速闖入我國,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的政治信仰文化,帶來了不小的沖擊。政治體制改革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重要舉措,由于改革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負面問題,使得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信仰產生了動搖。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此外,當今一批批的貪污腐敗分子被繩之以法,這些馬克思主義信仰原本堅定的干部,卻一個個落馬,這無疑給當代大學生的政治信仰抹上了一層陰影。
(2)學校教育因素
第一,政治信仰教育的內容未與時代同步伐。目前我國各個高等院校普遍采取的是傳統的“兩課”教材,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的教育,而兩課的內容卻是與時代有一定差距的。
第二,政治信仰教育的形式過度單一。教學方式的單一化已經不適合新時期大學生的需求,對大學生政治信仰的培育也構成了一個巨大的障礙。
(3)學生自身因素
第一,政治信仰模糊不清。由于缺乏必要的判斷力,一部分大學生存在著政治信仰模糊的狀況,他們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政治信仰是馬克思主義,還是非馬克思主義。
第二,大學生自律性差。由于大學生自身突出的特點——獵奇心理,這也使得他們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呈現出一定的脆弱性。 三、當代大學生政治信仰培育的途徑
馬克思主義是迄今人類為止最具科學性的理論,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也是正確的政治信仰,要培育當代大學生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我認為應該形成國家、社會、學校、個人四個層面的合力:
1.國家層面
(1)加大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研究和資金投入
國家加大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研究和投入,能夠更好地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為優良的師資隊伍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
(2)積極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好先鋒模范作用
國家應積極引導具有著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廣大黨員干部以自我為榜樣,為青年大學生樹立一個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楷模。
2.社會層面
(1)提供良好的社會政治氛圍
社會應該加大創設具有馬克思主義特色的政治文化氛圍,為大學生政治信仰的培育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保障。
(2)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文化事業和產業
社會提供大量的與馬克思主義有著密切關系的文化產品,才能給當代大學生形成一種視覺上的沖擊,使當代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來自于馬克思主義的獨特魅力。
3.學校層面
(1)加強“兩課”教育的探索
各個高校只有不斷加強兩課教育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與時俱進,才能迎合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特點,才能更好的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的教育。
(2)嚴抓“兩課”師資隊伍建設
各個高校只有不斷加強“兩課”教師的隊伍建設,才能更好的發揮教師在政治信仰塑造方面的巨大作用,從而形成“優師引導,良生學習”的和諧政治信仰培育模式。
4.個人層面
(1)自覺主動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
大學生只有自我樹立了良好的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意識,才能更好的為自身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信仰提供強大的動力。
(2)不斷提高自我的約束性
當代大學生對新事物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理,面對來自于各個方面的文化,大學生應該自覺提高自我約束力,堅持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
當代大學生思想的靈活性和目前多元化的文化狀況,決定了對于他們政治信仰的培育與研究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積極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當代大學生才能承擔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重任。
參考文獻:
[1] 閻良礎、張暉.青年學生政治信仰危機之哲學探析[J].理論觀察,2007(05).
[2] 荊學明.人類信仰論[M].上海市: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18.
[3] 郭秀蘭、黃建華.大學生政治信仰狀況的調查與思考[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10(12).
[4] 井中雪.論政治信仰[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