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中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舒明禮
長期以來,困擾學生成績的“題沒看清”“理解錯了”等因素,歸根結底還是數學閱讀能力差所致。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過多地追求讓學生從生活中感知數學,卻忽視在語言文字中理解數學。殊不知“數學閱讀”也是現代數學教育中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數學閱讀有別于一般閱讀,它必須在符號語言、圖形語言、自然語言間頻繁轉換,需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學閱讀是一種主動式的閱讀,要求手腦結合,要求在適當的地方,通過思維或推演主動預測或概括下文將要給出的結論。
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需過好三關:文理關、行理關、數理關。對普通文字的閱讀理解能力低導致不少學生過不了“文理關”;由于先前相關概念、相應知識缺失(或理解上有偏差)又使一部分學生難過“行理關”;因為缺乏對普通語言、數學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進行相互轉換的能力,使不少學生無法徹底理解課文、習題,無法建立數學模型而過不了“數理關”。 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呢?我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優化過程,提高閱讀技巧
數學閱讀過程應當是一個積極的思考過程,教師應根據不同的閱讀任務的性質,合理安排閱讀時間,時間太長,影響教學進度,也不利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時間太短,學生來不及思考,閱讀也會流于形式。因此,向學生提出合理的閱讀要求,應該是作為一名指導者、參與者、合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數學閱讀不能只是用眼瀏覽,而應當是眼、口、手、腦等器官充分協同參與,即所謂的“四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
1. 口到。數學閱讀不同于小說,快速瀏覽便知故事情節。數學閱讀要對數學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識反復咀嚼,準確理解。
2. 眼到。就是除了把字句一一看清楚,重要的是集中注意力,提高閱讀能力。
3. 手到。讀寫結合,手腦并用,能促使思維展開,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重要途徑,也就是說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首先要動筆勾畫重點、標出疑問、批注所得,這就是與作者產生思想共鳴的過程,是在分析思考中讀書的一種表現。偉大領袖毛主席就是這樣閱讀的;其次對書中一些“做數學”的內容,要指導學生邊看內容,邊動手實踐,通過親手剪、拼、折、量、擺、畫、觀察、比較、體驗,感悟新知,深入理解、驗證;再次就是動筆演練。讀中演,嘗試演算驗證推理;讀后練,形成技能技巧;練后再讀,反思失誤,總結經驗,回顧內化,變“厚”為“薄”。
4. 心到。即養成讀書要動腦的習慣。思考是對輸入大腦的閱讀文字信息的識別和加工。閱讀中必有思考,邊讀邊思,讀思結合。思考是讀書的靈魂,要細心體會、品位文字的含義,要多問幾個為什么。 總之,心、眼、口、手在讀書過程中是互相聯系,共同促進的一個整體,心到了,眼、手、口自然會到,而眼、手、口的全面使用,才有利于心。
三、加強指導,培養閱讀習慣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學生較快的提高閱讀水平,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實踐和訓練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從而節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高度集中注意力。
1. 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質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質疑的過程是學生逐步理解問題的過程,也是思維能力發展、自學能力提高的過程。要求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質疑使學生觀察的更仔細,發現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來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學生在閱讀時,也會抓住關鍵,多問幾個為什么,思維的深刻性隨之得到培養。
2. 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比較。比較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使學生新舊聯系,實現學習過程的正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目的。比較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同類題目的比較,也可以是新舊知識的比較。常用的比較方法有同中求異法和異中求同法。通過同中求異讓學生明白,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許多舊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新問題。通過異中求同可以讓學生在數學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問題雖是千變萬化的,但是有很多問題有著共同的規律,有很多知識具有內在聯系。
四、相互轉化,駕馭數學語言
數學閱讀,實質是對數學語言(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的理解。因而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其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對數學語言相互轉化能力的培養。研究表明:“數學認知能力的發展將更加依賴于數學表征能力的發展,而語言認知能力在數學認知能力發展中的作用將進一步減弱或變得非常有限。”因此數學語言相互轉化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指文字語言向符號語言、圖形語言轉化和符號語言與圖形語言之間的相互轉化。
文字語言向符號語言轉化關鍵是如何把文字信息轉化為符號信息。必須注意幾點:一是在閱讀文字語言時既看條件又看結論,既看整體又要看部分,明確問題的目標,抓住關鍵字句,理解本質含義,將文字信息中的概念、條件、符號、數量、公式及方法,通過類比、聯想將其轉化為相應的符號語言,從而完成由一般問題到數學問題的轉化過程。
課堂教學需要留給學生的東西很多,但首先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考慮并分步實施之。終身發展有兩個要素:一是習慣,二是創新。習慣與創新相比,人們可能更青睞創新,但良好的習慣恰恰是創新的墊腳石。閱讀習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容易被忽略的技能,且數學新知識的學習離不開閱讀,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自己閱讀例題的解法,是他們數學學習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也是值得我們去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