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驛城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龔現麗 萬三喜
摘要總結了驛城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基本情況,分析了土地流轉的效益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為加快驛城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土地流轉;效益;問題;對策;河南駐馬店;驛城區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農村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農業和農村經濟逐步走向市場化、規模化的必然結果。近年來,駐馬店市驛城區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核心,狠抓產業結構調整,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通過政策宣傳、試點帶動等途徑引導農民進行土地流轉,現將其基本情況介紹如下。 1驛城區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基本情況 驛城區土地流轉形式多樣,有轉包、互換、出租和入股等,轉入對象有農民專業合作社,企業和種養大戶,在用途上以良種繁育、蔬菜種植為主,采取的模式有“企業+農戶+基地”、“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和種糧大戶直接耕種等。 截至2009年,驛城區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235 hm2,涉及農戶750戶,其中轉包面積23.33 hm2,占流轉總面積的10%;互換82.33 hm2,占流轉總面積的35%;出租89.33 hm2,占流轉總面積的38%;股份合作40 hm2,占流轉總面積的17%。 2土地流轉效益分析 2.1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在農村土地承包工作中,村委按照好、中、差地塊分別承包給農戶,致使每個農戶有2~3塊土地,經營分散,耕種粗放。通過土地流轉,對原來零星分散的土地進行了整合,改變了傳統農業經營模式,形成了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模式,提高機械化運作程度和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力成本,使土地的綜合利用率達到最大。 2.2實現了農業增產增效 耕地流轉以后,嚴格按照統一模式進行標準化生產,節約了種子、機械、人工等項費用,提高了經濟效益。據農業部門專家分析,統一耕種后,用于良種繁育的耕地小麥產量平均可達到9 000 kg/hm2,比種植普通小麥高出2 250 kg/hm2左右;另外,加上企業回收價格要比國家普通小麥市場價高出10%,真正實現了節本增效。用于蔬菜種植的流轉土地大都建造了塑料大棚和日光溫室,效益更為可觀,年收入可達30萬元/hm2左右。 2.3加快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增加了農民收入 農民把土地流轉以后,有的被流轉企業返聘,從事基地季節性臨時用工,每人每年收入可以達到2 000元左右。有的充分發揮地處城郊的區域優勢,進城務工經商,轉向二、三產業,人均年收入1萬元左右。 3存在的問題 3.1部分農民思想認識保守 當前,土地仍然是大部分農民主要的生活保障,土地的收益仍然是農戶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一些農戶雖長期在外做工經商,但始終不愿輕易放棄承包田,把保留承包田作為自己經濟依靠的退路。加上近幾年國家對“三農”加大扶持力度,實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取消了農業稅,糧價趨漲,土地升值,部分農戶“戀土”觀念加劇,寧愿粗放經營,甚至撂荒,也不愿將土地流轉出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