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疾病經濟風險分析
王剛
【摘要】 目的了解寧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農民的疾病經濟負擔。方法 采用整群抽樣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在每個試點縣抽取3個經濟狀況優、良、差的鄉鎮,然后在每個鄉鎮抽取3個經濟狀況優、良、差的村,在每個村隨機抽取20~40戶進行調查,共調查1584戶(6844人),其中618戶疾病家庭。結果 低收入家庭兩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高于高收入家庭,有2.42%的家庭屬于極度風險家庭,在市級醫院看病的經濟風險是鄉級醫院的3.28倍。結論 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減輕農民疾病經濟負擔的一種可嘗試方式。
【關鍵詞】 寧夏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經濟風險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conomic loan of diseases in farmers of experimental county. Methods The cluster sampling and the random sampling conjuctive were used. Three towns were selected in each county which economic conditions was high,Middle and low. Then three villages were selected in each town which economic conditions was high,Middle and low. 20 to 40 households were selected in every village at last. Results Twoweek prevalence and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in lower income family were higer than that the better income family. 2.42% households were the extremly risk households.The economic risk of in citylevel hospitals is 3.28 times as the townlevel hospitals. Conclusion The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is a tentative way to bring down the economic loan of diseases in farmers.
Key words: Ningxia; new rural cooperate medical system; economic risk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將最終解決農民看病后得到醫藥補助的問題,減少在農村“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現象的進一步惡化。舊的合作醫療體系解體后,我國政府也作出了許多措施來改變農村的衛生和農民的看病問題,但都沒有真正解決問題,使得占我國人口很大比例的農民并不能享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農民的醫療保健問題幾乎是無人監管狀態,所以農民得病后的疾病經濟負擔日益加重,為此我們對要進入合作醫療試點縣的農民疾病經濟負擔進行分析,了解寧夏回族自治區試點縣農民的負擔,為更好地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方法
對200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將要成為試點縣的鹽池縣、靈武縣、青銅峽市、原州區、彭陽縣、中寧縣、利通區、永寧縣進行基線調查,采用整群抽樣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每個試點縣隨機抽取3個經濟狀況呈現優、良、差的鄉鎮,每個鄉鎮再抽取經濟狀況呈優、良、差的3個村,每個村隨機抽取20~40戶進行調查,共調查1584戶(6844人),618戶疾病家庭。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入戶調查。
1.2 調查內容
家庭收入,一年內的醫療費用,兩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兩周就診率、兩周未就診率,住院率,未住院率,住院機構。
采用疾病家庭經濟風險度(FR)來衡量不同家庭患病經濟風險,FR=疾病家庭年醫療費/家庭年純經濟收入[1]。FR≤0.50說明因疾病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明顯小于家庭純收入,屬于低風險疾病家庭;0.50<FR≤1.00,說明疾病帶來的經濟損失接近家庭年純收入,會對家庭帶來一定的經濟困難,但不會致貧,屬中等風險疾病家庭;1.00<FR≤1.20,說明疾病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超過了當年的年純收入,通過動用存款,還不至于立即陷入貧困,屬于高風險疾病家庭;FR≥1.20,說明疾病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已嚴重超過了家庭的承受能力,將會直接導致家庭陷入貧困,屬于極度風險疾病家庭[2]。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Epiinfo 3.3.2版本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錄入,采用SPSS 11.5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不同經濟收入家庭的疾病風險指標
共調查1584戶(6844人),戶均年收入8448.21元,戶均年醫療支出331.27元。人均年收入2405.56元,年人均醫療費用支出154.79元,人均收入600元以下的只占總戶數的12.18%,600元~的占總戶數的29.99%,1200~2500元的占總戶數的31.87%,2500元以上的占總戶數的26.64%。
此次調查結果來看,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600元)的兩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都高于高收入家庭(人均收入>600元),但是低收入家庭的住院率稍低于高收入家庭,未住院率卻遠高于高收入家庭。
2.2 不同經濟收入家庭成員患病后花費
采用門診次均費用、住院次均費用、門診人均費用、住院人均費用等指標來反映患者就醫后的經濟損失。從表2可以看出,門診人均費用、門診次均費用都以經濟收入低者居高,而每病例均住院費用和次均住院費用以收入高者居高。表1 不同經濟水平調查人口疾病風險概率(略)表2 不同經濟收入家庭的患病風險損失額(略)
2.3 疾病家庭相對疾病經濟風險的總體特征
此次調查的618戶疾病家庭中,FR≤0.50的共有181戶,屬低風險疾病家庭,占疾病家庭數的29.28%;0.50<FR≤1.00的412戶,占疾病家庭的66.67%。1.00<FR≤1.20的10戶,占疾病家庭的1.62%,而FR≥1.20的15戶,占疾病家庭的2.42%。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家庭FR較低,但有2.42%的家庭屬于極度風險疾病家庭,因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要對這部分疾病家庭進行重點保障。
2.4 不同級別醫院的疾病經濟風險
從表3可以看出,在試點縣主要的住院機構是鄉、縣級醫院,年住院人次和住院人次構成隨著醫院級別的升高而降低,但年住院費用及住院費用構成卻升高,通過疾病經濟風險(RR)值[3],RR=特定人群醫療費用/該人群人數觀察人群醫療費用/觀察人群人數可以算出,在市級醫院住院的的疾病經濟風險是鄉級的3.28倍,是縣級醫院的5.56倍。表3 不同級別醫院住院疾病經濟風險(略)
3 討論
3.1 對經濟收入低的家庭進行重點保護,防止其因病返貧和因病致貧 通過表1可以看到低收入家庭雖只占調查人群的12.18%,但這組人群的兩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兩周未就診率、未住院率都高于其他組。這組人群由于經濟收入較低,就診和住院時多考慮自身經濟原因,不能得到根本性治療。以至于小病養成了大病,慢性病患病率較高,這也是農村地區現在慢性病高發的根本性原因。同時通過疾病家庭相對疾病經濟風險的總體特征分析。在調查的618戶疾病家庭中,2.42%的家庭屬極度風險疾病家庭,這些家庭一旦有成員患大病住院,最后的結果是因病返貧。通過對低收入家庭的保護,同時利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互助共濟,抵御大病風險的制度,為那些患大病而無法承擔的家庭提供幫助,防止其因病返貧和因病致貧。
3.2 控制醫療費用
本次調查顯示,門診次均費和門診人均費用,以低收入者較高,但例均住院費用、次均住院費用以高收入者較高。低收入家庭在門診就醫過程中,會盡量利用僅有的經濟資源,多買藥自行治療,由此導致門診費用的增高,但在住院就診過程中,還是考慮到經濟因素,沒有治愈就出院或者在感覺好轉后自行出院,而高收入者由于受經濟因素的限制較低,則會盡可能的利用醫療資源達到根治疾病的目的。
醫療費用過高是農民患病后怕住院的主要因素,所以在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后,我們應該對醫療費用嚴格控制,對病人的處方嚴格審核,要求醫生按照基本用藥目錄開藥,超出規定比例的對醫生進行處罰,對病人的住院費用進行一定的比例補償,不致于讓農民因病返貧。
3.3 對醫療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技術水平。通過表3可以看出雖然鄉級和縣級醫院的住院人次較低,但主要費用構成較高。而且在市級醫院看病的經濟風險是鄉級的3.28倍。現階段我國的醫療資源多集中在大城市,而基層醫療技術水平、設備落后,使許多能在鄉、縣級醫療機構治療的疾病,病人卻選擇了去大醫院,造成了大醫院看小病的局面。因此我們建議,在我區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期間,加大對鄉級醫療機構的投入,提高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購置相應的設備,并定期派縣級或省級醫務人員下鄉義診,加強三級醫療保健網絡的建設,使得農民在得病后能享受到良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