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怎樣提高學生素質(zhì)
胡祖超
: 【關(guān)鍵詞】 中學生
【Abstract】 AIM: To develop a questionnair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gnition examination. METHODS: Following open questionnaire answered by 54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interview of 16 teachers, a preliminary questionnaire, composed of 65 items, was developed. The preliminary questionnaire was distributed to 72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data of 687 (9542%) subjects were retrieved. The formal questionnaire was established by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examined. RESULTS: The questionnaire consisted of 8 factors, namely: ability to prove oneself, 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s, over generalization, requital for elders, antipathy to test, test preparation, test selfefficiency, and test implication.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ies of the 8 factors were all more than 07, and the content validity and the structure valid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good. CONCLUSION: The questionnair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the validity and can be used to examin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gnition.
【Keywords】middle school students;cognition;questionnaires
【摘要】 目的: 初步建構(gòu)中學生考試認知評價問卷.方法: 根據(jù)對54名中學生的開發(fā)性問卷調(diào)查和對16名教師的訪談,編制了含65個條目的問卷初稿;然后對720名中學生進行調(diào)查,得到有效問卷687份,有效率為9542%;對687份問卷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據(jù)儉約的原則和因子分析的具體結(jié)果對條目進行簡化,對問卷結(jié)構(gòu)進行探索;最后對問卷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結(jié)果: 中學生考試認知主要包括8個因子,分別為:“證明自己”、“擔憂心情”、“過度引申”、“報答長輩”、“抵觸情緒”、“考試準備”、“考試效能”、“考試意義”,8個因子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均在07以上,并具有較好的內(nèi)容效度和結(jié)構(gòu)效度.結(jié)論: 本問卷信、效度已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關(guān)鍵詞】 中學生;認知;問卷
0引言
考試是每個中學生都會遇到的典型學校情境.在我國現(xiàn)階段的教育體制下,考試對一個中學生來說決不僅僅意味著是一項對學習效果進行檢驗的活動.它還關(guān)系到很多其他附帶問題: 諸如前途,個人和家長的面子,老師、同學和家長對自己的態(tài)度等等.因此考試是中學生最重要的應(yīng)激源之一,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會引起學生各種各樣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以至于近年來考試焦慮成了心理學研究的一個熱點領(lǐng)域[1-3].但根據(jù)應(yīng)激反應(yīng)的特點,各種社會性應(yīng)激源必須通過個人的認知評價系統(tǒng)整合后,才會引起應(yīng)激反應(yīng)[4].因此,中學生如何看待考試,其考試觀是否正確、客觀等構(gòu)成了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1.1.1問卷條目提取調(diào)查對象西安地區(qū)中學(含初、高中部)3所,其中重點中學、一般中學和農(nóng)村中學各一所.從每校初一至高三,按學號順序抽取前3名,合計54名.其中男生31名,女生23名;以及16高年資教師,平均教齡2032±431 a,均為高級教師以上職稱.
1.1.2問卷初測調(diào)查對象西安地區(qū)中學(含初、高中部)3所,其中重點中學、一般中學和農(nóng)村中學各1所.從每校初一至高三按學號順序抽取前40名,合計720名,平均年齡1572±275歲,其中男生351名,女生336名.
1.2方法
1.2.1條目搜集采用開放式問卷調(diào)查以及和老師座談的形式對54名中學生以及16名教師進行調(diào)查.主要內(nèi)容為: (1)提到考試,你首先想到什么?主要考慮的是什么?(2)關(guān)于考試,你最擔心的是什么?要求被調(diào)查者盡可能多地列舉條目.隨后對條目進行整理,形成含65個條目的問卷初稿.反應(yīng)形式采用likert 5點評分.1~5分依次為: 完全同意、基本同意、說不準、基本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
1.2.2探索性因子分析對720名對象進行問卷調(diào)查,回收問卷720份,回收率100%剔除字跡不清和明顯填寫不認真的問卷,如: 一道題選擇多個被選答案等.最后得到687份有效問卷,有效率9542%.對687份問卷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e factor analysis,EFA),采用SPSS120軟件.根據(jù)儉約的原則和因子分析的具體結(jié)果對條目進行簡化.
1.2.3信度和效度檢驗信度檢驗采用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效度檢驗采用獨立專家評定的方法對本問卷的內(nèi)容效度進行檢驗.具體做法: 請5名教育心理專家(均為副高級以上職稱)和5名高級別的中學教師(兩名特級教師、3名高級教師,教齡均在30 a以上)對條目進行審定(均未參加過題目編制).采用5級評判對其內(nèi)容效度進行評判,1~5級分別為很好、好、一般、較差、差,并賦予5、4、3、2、1的分值.
2結(jié)果
2.1因子分析結(jié)果KMO=087,球形檢驗χ2=561547,p<001,表明數(shù)據(jù)適合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提取(Principal components)公共因子,最大方差旋轉(zhuǎn)(Varimax)法進行因子分析嘗試.提取特征值>1的因子,共8個.對在多個因子上有大致相當?shù)呢摵蓷l目,以及在8個因子上負荷均未超過04的項目剔除,再作探索性因子分析,最后形成含30個條目的問卷,共包含8個因子,對總方差的解釋率為5130%.結(jié)果見Tab 1.隨后根據(jù)每個因子高分條目特質(zhì),為這8個因子命名,具體如下:表1考試認知評價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矩陣(略)
因子1: “證明自己”.高分者將考試看作是證明自己能力,改變別人對自己看法的最重要途徑.如:“老師平時瞧不起我,我要考個好成績,讓他(她)刮目相看”;
因子2: “擔憂心情”.高分者對考試過程和結(jié)果抱有一種無根據(jù)的悲觀態(tài)度.如:“我考前準備得再充分,也無法取得最好的成績”;
因子3: “過度引申”.高分者將一次考試的失敗引申為對整個前途的否定.如:“如果名落孫山,我就毫無前途可言,與理想也越來越遠”;
因子4: “報答長輩”.高分者將考個好成績看成是對長輩,如:老師、父母、親友等的報答或?qū)λ麄円笄邢M幕貓?如:“親戚和鄰居們都認為我是個用功、懂事的孩子,我要用好成績來證明這一點”;
因子5: “抵觸情緒”.高分者對考試存在比較嚴重的抵觸情緒,幻想能夠取消考試.如:“如果沒有考試,我會更喜歡學習”;
因子6: “考試準備”.高分者總是擔心考試準備不充分,或者會出現(xiàn)各種意外情況.如:“考前突然病了,考前沒有睡好”;
因子7: “考試效能”.高分者具有較強的考試自我效能感.如: “我只要稍微復(fù)習就能取得好成績”;
因子8: “考試意義”.高分者認為考試是檢查學習成效的重要手段.如: “通過考試能使自己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不足”.
2.2信度檢驗對各因子內(nèi)部進行內(nèi)部一致性檢驗,結(jié)果見Tab 2.根據(jù)心理測量學原則,Cronbach a系數(shù)在07以上即可接受,因此,本問卷8個因子內(nèi)部均有較高的內(nèi)部一致性.表2中學生考試認知評價問卷的Cronbach a系數(shù)(略)
2.3效度檢驗專家獨立對本問卷的評價的平均分為47分,因此表明本問卷具有較好的內(nèi)容效度.另外,本問卷所有條目均來源于對中學生的直接調(diào)查,以及對高年資中學老師的訪談,因此從條目形成的過程上也保證了本問卷具有較好的內(nèi)容效度.
3討論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中學生對考試的評價主要來自8個方面[5],即:“證明自己”、“擔憂心情”、“過度引申”、“報答長輩”、“抵觸情緒”、“考試準備”、“考試效能”、“考試意義”.
“證明自己”顯示了中學生將考試作為證明自己能力的一個事件,這一維度的看法無論得高分者還是得低分者都表現(xiàn)出對考試的一種比較客觀理性的看法.
“擔憂心情”體現(xiàn)了被試對考試預(yù)期的評價.高分者對考試過程和結(jié)果抱有一種無根據(jù)的悲觀態(tài)度,如:“我考前準備得再充分,也無法取得最好的成績”,這可能是由于多次的考試挫折而導(dǎo)致的一種“習得性無助”的表現(xiàn),這種消極的暗示極易引起學生的焦慮情緒以及在考試過程中的思維阻滯[6].今后在問卷使用過程中,如果被試在這個維度上得高分的話,則需要進行相應(yīng)的認知干預(yù).
“過度引申”,也反應(yīng)了中學生一種不成熟、不理性的思維模式.高分者將一次考試的失敗引申為對整個前途的否定,這是一種不合理概括的認知模式,同樣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必須通過認知重建來加以改變.
“報答長輩”,將學習看成是為了報答父母長輩.高分者認為:考試成績好就是報答了父母,考得差便是對不起父母,讓父母丟了面子.這種看【關(guān)鍵詞】 中學生
【Abstract】 AIM: To develop a questionnair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gnition examination. METHODS: Following open questionnaire answered by 54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interview of 16 teachers, a preliminary questionnaire, composed of 65 items, was developed. The preliminary questionnaire was distributed to 72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data of 687 (9542%) subjects were retrieved. The formal questionnaire was established by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examined. RESULTS: The questionnaire consisted of 8 factors, namely: ability to prove oneself, 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s, over generalization, requital for elders, antipathy to test, test preparation, test selfefficiency, and test implication.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ies of the 8 factors were all more than 07, and the content validity and the structure valid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good. CONCLUSION: The questionnair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the validity and can be used to examin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gnition.
【Keywords】middle school students;cognition;questionnaires
【摘要】 目的: 初步建構(gòu)中學生考試認知評價問卷.方法: 根據(jù)對54名中學生的開發(fā)性問卷調(diào)查和對16名教師的訪談,編制了含65個條目的問卷初稿;然后對720名中學生進行調(diào)查,得到有效問卷687份,有效率為9542%;對687份問卷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據(jù)儉約的原則和因子分析的具體結(jié)果對條目進行簡化,對問卷結(jié)構(gòu)進行探索;最后對問卷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結(jié)果: 中學生考試認知主要包括8個因子,分別為:“證明自己”、“擔憂心情”、“過度引申”、“報答長輩”、“抵觸情緒”、“考試準備”、“考試效能”、“考試意義”,8個因子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均在07以上,并具有較好的內(nèi)容效度和結(jié)構(gòu)效度.結(jié)論: 本問卷信、效度已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關(guān)鍵詞】 中學生;認知;問卷
0引言
考試是每個中學生都會遇到的典型學校情境.在我國現(xiàn)階段的教育體制下,考試對一個中學生來說決不僅僅意味著是一項對學習效果進行檢驗的活動.它還關(guān)系到很多其他附帶問題: 諸如前途,個人和家長的面子,老師、同學和家長對自己的態(tài)度等等.因此考試是中學生最重要的應(yīng)激源之一,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會引起學生各種各樣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以至于近年來考試焦慮成了心理學研究的一個熱點領(lǐng)域[1-3].但根據(jù)應(yīng)激反應(yīng)的特點,各種社會性應(yīng)激源必須通過個人的認知評價系統(tǒng)整合后,才會引起應(yīng)激反應(yīng)[4].因此,中學生如何看待考試,其考試觀是否正確、客觀等構(gòu)成了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1.1.1問卷條目提取調(diào)查對象西安地區(qū)中學(含初、高中部)3所,其中重點中學、一般中學和農(nóng)村中學各一所.從每校初一至高三,按學號順序抽取前3名,合計54名.其中男生31名,女生23名;以及16高年資教師,平均教齡2032±431 a,均為高級教師以上職稱.
1.1.2問卷初測調(diào)查對象西安地區(qū)中學(含初、高中部)3所,其中重點中學、一般中學和農(nóng)村中學各1所.從每校初一至高三按學號順序抽取前40名,合計720名,平均年齡1572±275歲,其中男生351名,女生336名.
1.2方法
1.2.1條目搜集采用開放式問卷調(diào)查以及和老師座談的形式對54名中學生以及16名教師進行調(diào)查.主要內(nèi)容為: (1)提到考試,你首先想到什么?主要考慮的是什么?(2)關(guān)于考試,你最擔心的是什么?要求被調(diào)查者盡可能多地列舉條目.隨后對條目進行整理,形成含65個條目的問卷初稿.反應(yīng)形式采用likert 5點評分.1~5分依次為: 完全同意、基本同意、說不準、基本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
1.2.2探索性因子分析對720名對象進行問卷調(diào)查,回收問卷720份,回收率100%剔除字跡不清和明顯填寫不認真的問卷,如: 一道題選擇多個被選答案等.最后得到687份有效問卷,有效率9542%.對687份問卷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e factor analysis,EFA),采用SPSS120軟件.根據(jù)儉約的原則和因子分析的具體結(jié)果對條目進行簡化.
1.2.3信度和效度檢驗信度檢驗采用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效度檢驗采用獨立專家評定的方法對本問卷的內(nèi)容效度進行檢驗.具體做法: 請5名教育心理專家(均為副高級以上職稱)和5名高級別的中學教師(兩名特級教師、3名高級教師,教齡均在30 a以上)對條目進行審定(均未參加過題目編制).采用5級評判對其內(nèi)容效度進行評判,1~5級分別為很好、好、一般、較差、差,并賦予5、4、3、2、1的分值.
2結(jié)果
2.1因子分析結(jié)果KMO=087,球形檢驗χ2=561547,p<001,表明數(shù)據(jù)適合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提取(Principal components)公共因子,最大方差旋轉(zhuǎn)(Varimax)法進行因子分析嘗試.提取特征值>1的因子,共8個.對在多個因子上有大致相當?shù)呢摵蓷l目,以及在8個因子上負荷均未超過04的項目剔除,再作探索性因子分析,最后形成含30個條目的問卷,共包含8個因子,對總方差的解釋率為5130%.結(jié)果見Tab 1.隨后根據(jù)每個因子高分條目特質(zhì),為這8個因子命名,具體如下:表1考試認知評價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矩陣(略)
因子1: “證明自己”.高分者將考試看作是證明自己能力,改變別人對自己看法的最重要途徑.如:“老師平時瞧不起我,我要考個好成績,讓他(她)刮目相看”;
因子2: “擔憂心情”.高分者對考試過程和結(jié)果抱有一種無根據(jù)的悲觀態(tài)度.如:“我考前準備得再充分,也無法取得最好的成績”;
因子3: “過度引申”.高分者將一次考試的失敗引申為對整個前途的否定.如:“如果名落孫山,我就毫無前途可言,與理想也越來越遠”;
因子4: “報答長輩”.高分者將考個好成績看成是對長輩,如:老師、父母、親友等的報答或?qū)λ麄円笄邢M幕貓?如:“親戚和鄰居們都認為我是個用功、懂事的孩子,我要用好成績來證明這一點”;
因子5: “抵觸情緒”.高分者對考試存在比較嚴重的抵觸情緒,幻想能夠取消考試.如:“如果沒有考試,我會更喜歡學習”;
因子6: “考試準備”.高分者總是擔心考試準備不充分,或者會出現(xiàn)各種意外情況.如:“考前突然病了,考前沒有睡好”; 因子7: “考試效能”.高分者具有較強的考試自我效能感.如: “我只要稍微復(fù)習就能取得好成績”;
因子8: “考試意義”.高分者認為考試是檢查學習成效的重要手段.如: “通過考試能使自己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不足”.
2.2信度檢驗對各因子內(nèi)部進行內(nèi)部一致性檢驗,結(jié)果見Tab 2.根據(jù)心理測量學原則,Cronbach a系數(shù)在07以上即可接受,因此,本問卷8個因子內(nèi)部均有較高的內(nèi)部一致性.表2中學生考試認知評價問卷的Cronbach a系數(shù)(略)
2.3效度檢驗專家獨立對本問卷的評價的平均分為47分,因此表明本問卷具有較好的內(nèi)容效度.另外,本問卷所有條目均來源于對中學生的直接調(diào)查,以及對高年資中學老師的訪談,因此從條目形成的過程上也保證了本問卷具有較好的內(nèi)容效度.
3討論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中學生對考試的評價主要來自8個方面[5],即:“證明自己”、“擔憂心情”、“過度引申”、“報答長輩”、“抵觸情緒”、“考試準備”、“考試效能”、“考試意義”.
“證明自己”顯示了中學生將考試作為證明自己能力的一個事件,這一維度的看法無論得高分者還是得低分者都表現(xiàn)出對考試的一種比較客觀理性的看法.
“擔憂心情”體現(xiàn)了被試對考試預(yù)期的評價.高分者對考試過程和結(jié)果抱有一種無根據(jù)的悲觀態(tài)度,如:“我考前準備得再充分,也無法取得最好的成績”,這可能是由于多次的考試挫折而導(dǎo)致的一種“習得性無助”的表現(xiàn),這種消極的暗示極易引起學生的焦慮情緒以及在考試過程中的思維阻滯[6].今后在問卷使用過程中,如果被試在這個維度上得高分的話,則需要進行相應(yīng)的認知干預(yù).
“過度引申”,也反應(yīng)了中學生一種不成熟、不理性的思維模式.高分者將一次考試的失敗引申為對整個前途的否定,這是一種不合理概括的認知模式,同樣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必須通過認知重建來加以改變.
“報答長輩”,將學習看成是為了報答父母長輩.高分者認為:考試成績好就是報答了父母,考得差便是對不起父母,讓父母丟了面子.這種看法雖然顯得不夠成熟,但對中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說,這種看法有其合理性,只需稍加引導(dǎo)即可.
“抵觸情緒”.高分者對考試存在比較嚴重的抵觸情緒,將考試當成一種完全的負性事件,幻想能夠取消考試.但考試在現(xiàn)有的教育體制下是不可能取消的,因此高分者可能會有明顯的考試焦慮癥狀,這一推論尚需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
“考試準備”.高分者總是擔心考試準備不充分,或者會出現(xiàn)各種意外情況,如: 考前突然病了,考前沒有睡好等.這種擔心往往會伴隨各種焦慮癥狀,如: 煩躁不安,失眠、食欲下降等.
“考試效能”.這個因子主要是考察被試對考試的自我效能感.是其對自身學習狀況,身心準備狀況、考試難易預(yù)測等多方面信息進行整合后得到的對順利通過考試,達到自己內(nèi)心標準的信念.根據(jù)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論[7],這個因子將對考試成績有較好的預(yù)測.
“考試意義”.這個因子主要考察被試對考試的認知成熟度.高分者將精力主要集中于考試本身,認為考試是檢查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通過考試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而不太考慮與考試相關(guān)的其他問題,諸如: 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等.因此如果學生能在這個因子上得高分,表明學生具有較成熟的考試觀.
總之,本問卷較好地反映了中學生考試認知評價的特征,為中學生考試焦慮相關(guān)認知缺陷的診斷提供了一個有用的工具,這一個工具的使用可為進一步的心理咨詢和治療明確方向.
[1] 黃高貴,吳燕.考試焦慮與自我接納及應(yīng)付方式關(guān)系的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1;15(5):301-302.
Huang GG,Wu Y.Test anxiety,coping style and selfacceptance[J].Chin Ment Health J,2001; 15(5):301-302.
[2] 陳祉妍.中學生負面評價恐懼與考試焦慮的相關(guān)性[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16(12):855-857.
Chen ZY.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and test anxiety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J].Chin Ment Health J, 2002;16(12):855-857.
[3] 王才康,劉勇.一般自我效能感與特質(zhì)焦慮、狀態(tài)焦慮和考試焦慮的相關(guān)研究[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8(4):229-230.
Wang CK,Liu Y.Correlation among general selfefficacy,trait anxiety,state anxiety and test anxiety[J].Chin J Clin Psychol, 2000;8(4):229-230.
[4] Friedman I,Bendas JO.Measuring perceived test anxiety in asolescents: A selfreport scale[J].Educ Psychol Meas,1997;57(6): 1035-1046.
[5] Oostdam R,Meijer J.Influence of test anxiety on measurement of intelligence[J]. Psychol Rep, 2003;92(1):3-20.
[6] 蔣傳發(fā).高考生考試焦慮來源的調(diào)查分析[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9(1):14-15.
Jiang CF.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exam anxiety of candidates fo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J]. Health Psychol J, 2001; 9(1):14-15.
[7] Bandura A.Exercise of human agency through collective efficacy[J]. Curr Dir Psychol Sci, 2000;9:75-78.法雖然顯得不夠成熟,但對中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說,這種看法有其合理性,只需稍加引導(dǎo)即可.
“抵觸情緒”.高分者對考試存在比較嚴重的抵觸情緒,將考試當成一種完全的負性事件,幻想能夠取消考試.但考試在現(xiàn)有的教育體制下是不可能取消的,因此高分者可能會有明顯的考試焦慮癥狀,這一推論尚需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
“考試準備”.高分者總是擔心考試準備不充分,或者會出現(xiàn)各種意外情況,如: 考前突然病了,考前沒有睡好等.這種擔心往往會伴隨各種焦慮癥狀,如: 煩躁不安,失眠、食欲下降等.
“考試效能”.這個因子主要是考察被試對考試的自我效能感.是其對自身學習狀況,身心準備狀況、考試難易預(yù)測等多方面信息進行整合后得到的對順利通過考試,達到自己內(nèi)心標準的信念.根據(jù)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論[7],這個因子將對考試成績有較好的預(yù)測.
“考試意義”.這個因子主要考察被試對考試的認知成熟度.高分者將精力主要集中于考試本身,認為考試是檢查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通過考試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而不太考慮與考試相關(guān)的其他問題,諸如: 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等.因此如果學生能在這個因子上得高分,表明學生具有較成熟的考試觀.
總之,本問卷較好地反映了中學生考試認知評價的特征,為中學生考試焦慮相關(guān)認知缺陷的診斷提供了一個有用的工具,這一個工具的使用可為進一步的心理咨詢和治療明確方向.
[1] 黃高貴,吳燕.考試焦慮與自我接納及應(yīng)付方式關(guān)系的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1;15(5):301-302.
Huang GG,Wu Y.Test anxiety,coping style and selfacceptance[J].Chin Ment Health J,2001; 15(5):301-302.
[2] 陳祉妍.中學生負面評價恐懼與考試焦慮的相關(guān)性[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16(12):855-857.
Chen ZY.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and test anxiety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J].Chin Ment Health J, 2002;16(12):855-857.
[3] 王才康,劉勇.一般自我效能感與特質(zhì)焦慮、狀態(tài)焦慮和考試焦慮的相關(guān)研究[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8(4):229-230.
Wang CK,Liu Y.Correlation among general selfefficacy,trait anxiety,state anxiety and test anxiety[J].Chin J Clin Psychol, 2000;8(4):229-230.
[4] Friedman I,Bendas JO.Measuring perceived test anxiety in asolescents: A selfreport scale[J].Educ Psychol Meas,1997;57(6): 1035-1046.
[5] Oostdam R,Meijer J.Influence of test anxiety on measurement of intelligence[J]. Psychol Rep, 2003;92(1):3-20.
[6] 蔣傳發(fā).高考生考試焦慮來源的調(diào)查分析[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9(1):14-15.
Jiang CF.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exam anxiety of candidates fo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J]. Health Psychol J, 2001; 9(1):14-15.
[7] Bandura A.Exercise of human agency through collective efficacy[J]. Curr Dir Psychol Sci, 2000;9: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