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舞蹈在節奏中的作用
佚名
一、 節奏在我們每個人的行為中,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就像一位專家說的:“節奏之于個體,是人的性格,節奏之于藝術,是作品的風格。”當你慢條斯理的做事情,會給別人穩穩當當的感覺;當風風火火的做事情,會給人以干練的感覺。只要有動作就有節奏,動作與節奏是結伴而行的,節奏形成了生活的狀態。節奏來源于生活,而生活又充滿了節奏。我們的生活節奏因地域等條件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表現形式也有快有慢,有舒有緩。但生活節奏與舞蹈節奏還不能等同。在我們日常生活里,有許多有節奏感的動作啊,像洗衣服、掃地、騎自行車、打球等等,它們有時也有形體美感和律動美感,但,它們能算是舞蹈嗎?當然不能,它們只能作為舞蹈模擬性動作的原始素材,要使它們成為舞蹈,還必須經過韻律化和情感化的藝術加工,節奏的處理就是韻律化的過程,賦予內在靈魂,就是情感化的工夫了。假如沒有情感的融化,既使有生動的節奏,也是沒有生命的動作。 二、 節奏,在音樂理論中被稱為旋律的骨架,是節拍的強弱或長短交替出現而形成一定規律的時間值。音樂的節奏是聽覺節奏。舞蹈中的節奏,是指舞蹈動作進行時所占的時間,動作的長短、強弱、快慢、及相互間的關系。舞蹈的節奏是視覺節奏。自古以來,舞蹈和音樂有著密切的聯系,歸根尋源是作為時間因素的節奏把他們聯系在一起的,成為了和諧一致的融洽關系。 何謂舞蹈節奏?舞蹈節奏就是舞蹈動作在力度的強弱、速度的快慢、能量的增減,以及幅度的大小、浮沉等方面的對比和變化。舞蹈動作的運動必須是在一定的節奏下進行,必須通過節奏的速度、力度、能量及抑揚頓挫等聽覺上的起伏多變,節奏的視覺化才能顯現出來。節奏感正是舞者對節奏產生的某種知覺和反應,只有舞者對節奏有了感覺,才有可能創造出千姿百態的舞蹈來。如果沒有對音響節奏產生感覺,觀眾甚至舞者自己也不可能直接從舞蹈動作上領悟出舞蹈作品中的深刻內涵。 節奏啊,它就好像色相單純和規格化的色塊,而舞蹈動作好比兩股冷暖對比的色流,當色流在單一的色塊間交叉流動時,就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色變,這些色變有時強烈、有時平淡,當這種色變在有規律的節奏中重複出現時,它會使人產生積極振奮的情緒。可見它們雖然都講節奏,都有節奏感,但它們因為各自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段不同,他們的節奏表現形式和美感也各不相同。
三、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地域遼闊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因環境與條件不同,每個民族也有它獨特風格的舞蹈。社會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形成了中國民間舞蹈內容形式上的許多差別,而這些差別又集中體現在各民族舞蹈的體態、、節奏、基本動作、動律上。其中,節奏占有不容忽視的地位。在民間舞中,舞蹈的風格通過不同的節奏表現出來。如:藏族民間舞中的“踢踏”,“弦子”,“鍋莊”三種形式。同是以上下運動的形式為主,但由于不同的節奏處理,使它形成了不同的動作性質。踢踏,膝部上下運動頻率快,形成了上下顫動的動律;弦子,膝部上下運動頻率放慢,形成曲伸的動律;鍋莊,仍以曲伸為主要動律,但節奏鏗鏘有力,具有塊狀的整體運動感。因此,藏族民間舞以它豐富的節奏、力度變化,極有效的訓練了舞者的節奏感。。 而我們云南的傣族舞蹈,優美恬靜,感情內在含蓄,手的動作非常豐富,舞姿富于雕塑性,四肢及軀干各關節都要求彎曲,形成特有的“三道彎”造型。舞蹈動作與節奏的特點是:重拍向下的均勻顫動,具有南亞舞蹈的特征。 再如蒙古族也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它的舞蹈的特點是節奏明快,熱情奔放,風格獨特。動作多以抖肩、翻腕來表現蒙古族姑娘歡快優美,熱情開朗的性格。是表達內在情感的基礎。人的感情世界,是一個多變的復雜的過程。民間舞蹈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就是因為它能夠表現人們豐富的情感。節奏是表達內在情感的基礎。
六、
總而言之,舞蹈只有與節奏相結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舞蹈藝術。舞蹈所表現的動作和姿態是世間萬物中最美、最能打動人的動作和姿態。 當節奏的作用充分表現在舞蹈的優美之中,舞蹈將更加打動人的心。千變萬化的節奏才能表現多姿多彩的生活,舞蹈藝術的精髓也才能永遠閃爍著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