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美和藝術美的雙重角度解讀聲樂作品
劉群霞
內容摘要:聲樂作品的賞析是一種高級的思維認識和審美活動。它需要在運用直覺感知作品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歌曲的名稱、創作背景、旋律、歌詞等進行理性的分析、鑒別,以達到客觀全面地評價聲樂作品、正確體驗聲樂藝術魅力的目的。
關 鍵 詞:聲樂 聲樂作品 賞析
音樂是美的。一部好的聲樂作品能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讓人心曠神怡、精神振奮,還可以使其靈魂高尚、行為優美。它何以有如此神奇的魅力呢?這就需要我們對它進行認真、準確地賞析。聲樂作品的賞析過程是一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循環往復、不斷深入的音樂印象過程。它是一種高級的思維認識和審美活動,需要既有感性又有理性,含辨別、評論的成分。那么,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賞析一部聲樂作品呢?
一、直覺感知
當初次接觸一部聲樂作品時,通過聽覺,我們馬上會產生一種直覺的感知,覺得旋律和諧、優美、動聽,在頭腦里形成一個朦朧的音樂形象,并進而產生或寧靜、輕松,或緊湊、激昂,或甜蜜、優美的情緒感情。如,當我們聽到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越來越好》時,立刻會被這種歡快的節奏、優美的旋律所吸引,心中油然而生喜悅、歡快、振奮之情;聽到《江河水》時,那如泣如訴的歌聲,會馬上將我們帶入一片幽怨、悲哀與憤慨之中;聽歌劇《白毛女》選曲《恨似高山仇似海》,那滿蓄的悲慨與仇恨,會深深震撼每個人的心靈。但是,這種感知往往是膚淺的、模糊的、帶有隨意性的,因它僅僅是一種由聽覺而導致的直接心理感受。在這基礎上,我們需要進一步從審美欣賞的高度,去了解、欣賞音樂作品,這種理智的欣賞包括分析歌曲的歌名、創作背景、歌曲旋律、歌詞等方面。
二、分析歌名
一般來說,聲樂作品的題目是根據歌曲的主要表現內容來命名的,歌名是對歌曲內容的集中體現和精辟概括。因而,通過歌名,我們可以了解到作品的大體內容。當我們看到《我愛你,中國》《我的祖國》《歌唱祖國》等歌名時,便能很快地得知這些歌曲是歌唱祖國的,一看就令人振奮,并激發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看到《趕牲口》《推船號子》《打酸棗》等歌名,一幅幅生動的勞動場面便呈現在面前;而《沂蒙山好風光》《無錫景》《人人都說山西好》,則會激起我們對大自然美麗景觀的想象。同樣,也有一些一看便可知是低級趣味或反映不健康情趣的歌曲,對此我們一定要用高尚的審美觀進行正確地引導,保持理智的鑒賞眼光,堅決抵制不健康歌曲。
三、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
歌曲的創作背景主要指詞曲作者的情緒情感、寫作動機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等。一首歌曲,必定融進了詞曲作者短則某一刻、某一時間,長則多年甚至一生情感的積蓄,歌曲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他們的思想感情和主觀意愿。對此,我們可以通過了解詞曲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寫作期間的境況來把握。舒伯特(1797—1828)是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一生都掙扎在貧困和疾病之中,因而在他的大量作品中都能感受到他在梅特涅時期苦悶、壓抑的心情及渴望自由的愿望,如聲樂套曲《冬日旅行》、歌曲《魔王》等。另外,分析歌曲創作時期的歷史背景和時代精神,對于鑒別歌曲的好壞,深刻地領會作品的思想內容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歌曲《到敵人后方去》(趙啟海詞、冼星海曲)作于1938年,當時,正處于抗日戰爭初期,聯系歌曲創作的時代背景,我們仿佛還看到了無數的革命青年,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為了人民,拿起武器,滿懷愛國的熱情和抗日必勝的信念,斗志昂揚、精神抖擻地“到敵人后方去”,為“把鬼子趕出境”和敵人進行著英勇頑強的斗爭。
四、分析旋律
旋律又稱曲調,是若干樂音有組織地進行,是節奏、節拍、音高、力度等要素有機結合組成的音的線條。旋律是音樂表現的基礎和靈魂,能表達某種特定的思想、情緒。它也是塑造音樂形象的最主要手段,具有語言性和形象性。從聲樂作品中旋律的走向、速度的變化、力度的對比中,我們還可以了解到作者的創作意圖、歌曲的表現內容和所要塑造的音樂形象。如歌曲《小白菜》的旋律:5 3 3 2 | 5 5 3 3 2 1— |這種下行走向的旋律,宛如生活中悲痛的哭泣和嘆息,讓人聽后不禁為之感動甚至潸然淚下,“小白菜”這個出生貧寒、命運悲慘的小女孩的藝術形象,也讓人油然而生憐愛、同情之心。又如《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這是一首很有特色的抒情歌曲,它的旋律大多是變化模進:5 6 5 4 5 3 3 |,這段音樂以級進為主,上下波浪式的節奏型,更表現出濃厚的新疆維吾爾族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而歌曲《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哭倒長城八百里的動人場面,從中我們也清晰地看到了孟姜女這個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
五、品味歌詞
歌詞是表現歌曲思想內涵的文字表現和文學體式,大多是語言精練、含義雋永、節奏鮮明、富有美感的詩詞,它高度精練地概括了歌曲的表現內容。歌詞能夠大大加強我們對歌曲的理解力,有助于我們準確把握歌曲的思想內涵。如藝術歌曲《斑竹淚》:“山重重水茫茫,山高水又長;古舜帝去南方,巡狩賞風光……歡情薄,美夢破,蒼穹星辰落,帝駕崩、二妃驚、蒼梧散魂魄……”這些充滿詩情畫意的歌詞,先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如詩如畫的意境,又向我們交代了一樁驚天動地的歷史事件。從這里,我們可以了解到舜帝南巡,后駕崩于蒼梧而與蛾皇、女英生離死別的悲壯愛情故事。歌詞最后以“千年事,萬人說,悲歌天地和”結束,將全曲的情緒升華到了極致。又如歌曲《祝酒歌》:“美酒飄香歌聲飛,朋友請你干一杯,勝利的十月永難忘,杯中灑滿幸福淚”,充分展現了粉碎“四人幫”后,全國人民互相舉杯祝賀、共慶勝利的喜慶場面。而歌詞“明日上陣勁百倍,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愿灑熱血和汗水……待到理想化宏圖,咱重擺美酒再相會”等,真實生動地表達了我國各族人民幸福、喜悅的心情,和對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強烈愿望與信心。歌詞集中、簡練地體現了歌曲主題,形象具體鮮明。
總之,聲樂作品的賞析首先需要運用直覺的感知,這是初步的、模糊的、直接的;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理智的欣賞,這是通過對歌曲的歌名、創作背景、旋律、歌詞等進行全面地了解和分析而進行的,從中,我們可以辨別歌曲的創作成功與否,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品通過動聽的旋律、優美精練的歌詞所表現出來的藝術魅力。當然,要完美地欣賞一部音樂作品,還要有比較豐富的生活經驗和一定的專業知識及想象力。這樣,才能達到客觀全面地評價聲樂作品、正確體驗聲樂作品藝術魅力的目的。
[1]王盛昌,李保彤.中外名曲賞析.山西教育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
[2]金月春.民族聲樂藝術.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3]尹頌軍.斑竹滴淚情牽古今.湘江歌聲,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