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浪漫主義情懷的古典藝術
佚名
內容提要:勃拉姆斯是浪漫主義時期具有反潮流傾向的音樂家,正像他的生活中充滿矛盾和沖突一樣,在他的藝術歌曲的創作中也有著相當的復雜性,即在古典的精致形式中飽含浪漫主義情懷。本文即以此為視角,對他的藝術歌曲做全面的分析和論述。 關鍵詞:勃拉姆斯 藝術歌曲 古典主義 浪漫主義 勃拉姆斯雖然生活在浪漫主義的繁榮時期,卻執著地延伸古典主義,反對瓦格納等人的大膽瘋狂的音樂改革,延續德奧傳統音樂,他繼承和發展了古典主義的風格,創作了許多偉大的古典音樂作品,是德國音樂史上最后一個有重大影響的古典作曲家,被視為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時期的“復古”者。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包括鋼琴曲、交響樂、合唱曲等,創作歌曲近400首(200余首獨唱歌曲、大量的二聲部、三聲部、四聲部歌曲,以及民歌改編曲),絕大多數屬于藝術歌曲,這在他的創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偟膩碚f,勃拉姆斯的藝術歌曲雖然比較排斥當時的浪漫主義色彩,但是我們從其嚴謹的創作里,仍然可以窺視到一些浪漫主義帶給他的影響,他喜歡的愛情、大自然和死亡等主題都是典型的浪漫主義。另外,他的性格十分奇怪,“不受拘束,舉止隨意”,他時而怪僻的性格,使得除了克拉拉等幾位摯友之外,生活圈子相當狹窄。他的音樂創作與他的性格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充滿著矛盾與復雜性。在他的作品中,既有深沉嚴肅,又不乏輕松幽默;既有粗獷剛硬,又不乏夢幻般的柔和;既有古典主義的嚴謹結構,又有浪漫主義的情調;既有嚴肅、苦澀的來自北方的音樂風格,又或多或少感染了南方悠閑絢麗的色彩,使他的作品更為精致優雅。 下面從如下幾個方面對勃拉姆斯的藝術歌曲進行簡單分析: 從題材上看 與舒曼和舒伯特對選擇歌詞苛刻嚴格相比,勃拉姆斯選材要廣泛得多。除了保持從古典詩歌和同時代收入的詩歌中選取歌詞外,他的歌詞還有質樸的民間詩詞,戲劇家、哲學家的詩詞,甚至還從宗教教義中擷取詞章。他的藝術歌曲題材往往更多與他自己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或者說每一首歌的背后都有著一段動人的故事。這些歌曲大多比較關注家庭生活和親情,突出表現詩的質樸情緒,注重對主觀感受的自然和個人情感體驗的傾訴。他的作品有著對世界的熱愛和崇敬,不乏以大自然為主題的詩情畫意。如《愛之歌》(作品71,No?5)、《林中恬靜》(作品?85)、《寂靜的原野》(作品86,No?2)、《藏在心中的向往》(作品91,No?1)等,作者儼然置身廣袤的大自然、傾訴自己的一片片情思,不乏復雜的心理刻畫和感情的多種體驗。同時他脆弱和羞澀的個性,又常常傾向于保守和灰暗,帶上了失落、甚至隱退的悲觀色調。在內容上也常直接與“死亡”和宗教宿命相關的“哀訴”有關。如《死于寒冷之夜》(作品96,No?1)、《我的呻吟更形低微》(作品105)、《在教堂的墓地上》(作品105,No?4)以及最后一部聲樂作品《四首嚴肅的歌》(作品121)等,都是這一時期悲觀思想的典型反映。此外,勃拉姆斯還鐘情于民間的質樸詩詞,為民間詩歌譜曲。這源于他對民歌的喜愛,如他的《德意志民歌集》的創編就是最好的反映。勃拉姆斯的民族情結,使他的藝術歌曲甚至比貝多芬、舒伯特更具德國的民族性。 本畢業論文搜集整理于畢業免費論文下載中心 從體裁形式上 勃拉姆斯藝術歌曲大多以抒情歌曲為主,形式有分節歌、通譜體和變奏形式的結構。這也是藝術歌曲常見的結構形式,只是勃拉姆斯更加講究技巧性,尤其是變奏形式的運用。他的藝術歌曲在旋律上即優美又精致,保持著德國民歌歌唱性和韻味,同時更加懺細復雜。為了旋律的表現性,使歌曲的藝術形象更加飽滿,他的鋼琴伴奏并不僅僅起著輔助作用。他對鋼琴非常諳熟,所以鋼琴寫法更為開展,更為紛繁,形成纖巧細致的音樂語言。勃拉姆斯的藝術歌曲感情真摯,如歌曲《永恒的愛》(《Vonewiger Liebe》勒斯雷本 詞)正是這些特征的體現。鋼琴和歌唱旋律的密切結合,形象地表達了作曲家的心聲和渴盼,對人物心理活動、愛情的內心隱秘刻畫得細膩入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