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專業強勢本科的打造及其實現路徑研究
未知
內容摘要:當前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的設計理念、新的表現手段、新的設計材料等在不斷地涌現,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大。1999年全國高校擴招以后,學生規模急劇擴大,生源質量普遍下降。在這種形勢下,提出“打造藝術設計專業強勢本科教育”勢在必行。文章在綜合分析當前藝術設計本科教學的現狀下,提出了打造強勢藝術設計本科的八大實現路徑,希望能夠實現培養高素質藝術設計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關 鍵 詞:藝術設計 強勢本科 教學改革 應用型人才 從1999年起,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全國高校擴招,教育提速。藝術設計類專業也成為全國最熱門的專業之一,本科生人數增長了好幾倍。在學生規模急劇擴大的形勢下,從教學實踐和社會對畢業生的反饋信息來看,藝術設計教育面臨著許多不容回避的問題,如:面對社會對創造性人才的要求,面對知識更新、信息科技飛速發展的勢態,確定和采用什么樣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面對各高校大量擴招,生源質量普遍下降、各高校專業雷同、畢業生就業困難等窘況,我們該如何應對?怎樣為保證人才培養的高質量而提高辦學水平,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挑戰。 一、藝術設計專業本科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招生模式 當前國內部分綜合性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招生模式明顯存在著與專業發展不相適應的弊端。考試科目都是素描、色彩、速寫,內容大致相同,要求都是寫實的。考生在考前主要精力都花在磨煉技法,沒有對技法以外的知識結構和專業素養作更多思考。在這方面,國外的藝術類專業招生模式值得借鑒。在歐洲,藝術類考生不僅要有藝術天賦,文化科目的考試標準也要與其他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考生相同。因為廣泛的文化知識是進行藝術設計活動的前提。然而自擴招以來,大部分考入綜合性院校的藝術類學生的共同特點是文化課水平較差、專業基礎素質一般、喜歡藝術設計的考生較少。[1]由此可見,要打造藝術設計專業強勢本科,首先要改革招生模式,并恰當準確地定位培養目標。 (二)學生的心態 由于當今中國的建設發展迅猛,人們受到市場環境驅使,普遍存在一種浮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態。近幾年,筆者擔任班主任同時又是專業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溝通中發現一些學生存在一種“短線獲利”的心理,例如有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學這門課程對將來工作有沒有用?能不能短時間掌握?能否馬上見效?”更有甚者提出:“不必講太多原理,直接教我們怎樣做就行了?!边@種問題體現學生沒有認識到設計帶來效益的背后是設計的內涵,這種內涵是與設計師自身的理論、知識素養是分不開的。所以藝術設計教育首先要解決觀念上的問題,革除忽視理論教學的弊病。[2] (三)教學模式 現行的教學計劃是按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順序線性安排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或多或少地導致了課程與課程之間的分割,各課程的任課教師孤立地講,學生被動地聽,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和課程之間的融會貫通。與此同時,不少藝術設計院校的在校學生認為到企業兼職能學到更多東西,而且比課堂教學內容直觀、實用。這種現象在第三學年和第四學年尤為突出,影響理論知識的學習,也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3] (四)畢業生就業狀況 從近年來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上分析,能夠貼近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是藝術設計本科教育培養的趨勢。而所謂應用型人才的教育是更側重在綜合素質教育基礎上強化專業知識以及實踐課程設置。通過實踐教學環節的創新,力求在課程體系設置上以市場為導向,突出實踐性、專業性和操作性,將市場實際應用需求前置化。也就是將市場需求提前體現在課程設置當中,使學生所學課程就是以后社會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通過這種應用型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就是應用型人才。目前藝術設計本科教育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與市場需求有一段距離,主要原因反映在學校教育與實際有一段距離,要縮短這段距離,關鍵是加強實踐性教學[4],這樣才能夠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藝術設計人才。 二、打造藝術設計專業強勢本科的路徑 筆者所任職的廣東工業大學正在實施“打造強勢本科教育”的發展戰略?!皬妱荨钡膬群w現在三個方面:學校在本科規模、本科專業覆蓋面、教學水平、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在廣東具有強勢地位;有一批適應廣東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特色鮮明的本科專業群;培養出一大批適應廣東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打造藝術設計專業強勢本科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觀念,實行全方位的教學改革。面對“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的新形勢,設計專業培養目標要重新定位,要從原來的培養“藝術型”人才轉向培養“應用型”人才。社會最需要的是具有獨創設計思維與實踐能力強的人才,社會的需要就是教學的任務。要實現以上目標,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八大路徑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 (一)依托地區優勢,突出教育特色 藝術設計院校應深入探討所處地區的文化特征、經濟結構、優勢等,提出自己的培養目標,突出教學特色,應從專業特色上統一認識,組織新的教學計劃,以適應所在地區社會發展的需要。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特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專業辦學定位上,應該明確培養目標;在辦學的理念上,有獨特的特色及文化內涵;在學生的就業方向上,有明確且具備相對優勢的領域;在學科教育上,要有自己優勢的教學內容。也就是把特色教育、特色文化、特色經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此外,挖掘、整理、吸收區域文化也是彰顯藝術設計教育特色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地區藝術設計教育應該把現有的地方文化研究成果進行整理,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建立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使學生從傳統藝術中體會設計元素與文化的關系,找到地方文化內涵和自己個性之間的契合點。 (二)探索跨學科教學模式,培養具有綜合專業素質的人才 對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是一種綜合專業素質的培養,既要掌握現代設計的表現手法和專業技能,更要具備創新設計理念、管理水平、文化涵養、職業操守、社會責任和與時代發展同步的審美水準,既要有專業理論為依托,又要有設計實踐作保障。它需要各種理論知識,包括藝術、營銷、管理、文學、心理學等作為創造的基礎。設計理論課程內容必須與設計范疇結合,形成交叉學科,突破設計教育單學科的局限,如藝術設計專業的心理學是側重于設計心理學,方法論則側重于指導設計的設計方法論,管理學要和策劃學結合起來,形成整合策劃、設計、管理學科的跨學科交叉管理學。藝術設計教育具有多元性,要探索跨學科培養模式,在教學計劃的制訂中要予以體現。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重視學科的交叉融合,靈活將各科專業知識點全面融合,務必介紹這門課程與專業設計的相關性和輔助作用,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重視。
參考文獻: [1]任虎,馬輝.關于綜合性高校培養藝術設計人才的幾個問題[J].藝術教育,2007(1). [2]朱和平,王美艷.談藝術設計專業理論課程體系的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2007(2). [3]孔凡智.藝術設計教育教學管理模式之探索[J].湖南輕工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2(9). [4]歐陽瑰麗.對當代藝術設計教育的再設計]J].當代教育論壇,2007(2). [5]陳奕丞,岳曉泉. 也談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創新[J]. 藝術百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