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與革新
肖發展
內容摘要 :中國高等學校設計教育是隨著市場經濟建設發展起來的,高校設計教育在表面的繁榮景象下也存在著諸多問題,諸如課程體系陳舊、缺乏優秀的專業師資、學生實踐經驗不足、綜合性的設計創新能力差等等。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應該盡快順應新形勢下對設計人才的需求,結合學校辦學優勢,整合優化相關專業課程和部分基礎課程,構建一套具有特色的現代藝術設計教育體系,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市場意識,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培養出具有綜合創新能力和設計審美能力的人才。
關 鍵 詞 :高等學校 藝術設計教育 改革 創新 一、當前藝術設計專業的迅猛發展 1.設計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人們的充分認識 在當代多元多層次的文化氛圍中,藝術設計比其他造型藝術更貼近當代文化和生活,設計藝術的本質是具有前瞻性的,它不斷追尋視覺設計的前沿,推陳出新,引領設計潮流,滿足現代社會對視覺設計的更高要求,以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和欣賞水平。可以說,藝術設計已經遍及現代生活的各個角落,人們不是選擇要不要設計,而只能選擇要怎樣的設計,而設計產品的優劣主要取決于從事設計的各類專業人員,專業設計人員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高等學校的設計教育是隨著市場經濟建設發展起來的,高校設計教育肩負著為社會培養急需的設計人才的重任。而高校對于設計人才的培養,由以前單一的精英教育為主轉向以大眾化教育與精英教育的多層次培養方式,接受過設計教育的學生,畢業后在社會的不同崗位發揮著各自的專業職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大眾對藝術設計的接受與欣賞水準。而大眾的設計品位又決定著中國藝術設計的整體素質,一個國家的藝術設計狀態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文化發展程度與國民的文化素質,所以,設計藝術教育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已經得到人們的充分認識。 目前,設置各類藝術設計專業的高校如雨后春筍般增長,除了原有的各大美術學院和工業類設計院校開設藝術設計專業以外,其他的綜合類高校以及工科、農學、文科(政法、外語)、理科等高校也相繼開設了藝術設計專業,藝術設計教育呈現出迅猛的發展趨勢。 2.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存在的弊端 在藝術設計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實際的操作環節,注重短期即得的視覺效果和專業成效,急于跨入其具體的專業范疇,而忽視了專業理論知識的重要性,甚至誤認為理論知識是紙上談兵,無法引領專業實踐,即便開設了理論課程,也只是一種形式,沒有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重視。然而設計藝術是一個綜合的知識體系,其中每一個專業體系都是建立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理論知識反映了一個學科的發展規律、歷史與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沒有設計理論知識的引導,學生往往會陷入形而下的盲目操作,缺乏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其設計作品便會缺乏深度,畢業后也無法自我提高。 當前一些高校缺少在專業設計和教學實踐兩方面均為優秀的教師,尤其是一些跟風而上新開設藝術設計專業的學校,沒有相應的專業教師,而又急于招生,其師資大多是本校畢業生留校任教,甚或引進純繪畫專業教師,從繪畫專業轉行從事藝術設計教學,用純藝術的教育方法來指導藝術設計教學;有的學校為了提高其知名度,聘請繪畫界的知名畫家牽頭或掛名組建設計專業,其教學質量可想而知。還有的學校專業教師梯隊不合理,人才儲備不充分,年輕化、學歷低,沒有學科帶頭人。這些從業的教師,甚至未經崗前培訓,不懂得教育學、心理學,不能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倉促上陣,疏于對專業的不斷學習與研究,知識體系陳舊,教學模式單一,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專業素質不高,紀律渙散。這與社會對高素質的設計專業人才需求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是目前我國藝術設計教育教師隊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些高校由于盲目擴招,硬件設施短期內無法改善,辦學條件差,教學場所、教學設施、圖書資料匱乏,沒有實習基地,沒有與設計專業對應的實驗室。學生沒有實踐操作的基地,也沒有和校外企業建立合作辦學模式,教師無法引導學生將設計用于實踐,只能滿足于學生的紙上創意訓練。然而藝術設計要與生產相結合,設計教育不能與實踐操作脫節,實踐是理論思維與實際應用之間的橋梁。學生沒有機會進行實訓與操作,缺乏動手能力和專業創新能力,知識面窄,不能獨當一面,缺乏溝通與創新能力。 還有許多諸如人才培養觀念保守、教育的體系與目的不夠明確、學科建設不規范等問題,通過一批批流向社會的畢業生充分暴露出來。一些設計類畢業生專業素質普遍低下,缺乏綜合性的設計創新能力,實踐經驗不足,沒有社會責任感,無法滿足社會對于高層次設計人才的需求。 二、藝術設計教育的革新 1.探尋適合學校發展的藝術設計學科體系 當前一些新開設設計專業的高校盲目照搬其他高校設計教育的專業設置模式,不顧本地區與本校的實際,片面追求課程體系的大而全,分散了人力財力,造成資源浪費。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應該確立自己鮮明的辦學風格,立足本校的整體文化特點,根據所處地方的經濟環境、文化教育特點、市場需求,結合本校的資源優勢制定與之相適應的特色鮮明的藝術設計課程體系,使專業設置具有獨特的特色。 與繪畫專業的教育不同,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應該在掌握本專業課程的基礎上還要具備較好的人文和審美的基本素養,并且必須熟練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能在較高的人文學科基礎平臺上發揮其綜合能力,所以設計教育要整合優化相關專業課程和部分基礎課程。尤其要注重基礎課的設置,基礎課分為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兩大部分。其中,公共基礎課包括藝術素養課和公共文化課兩大部分,藝術素養課旨在提高學生的藝術品位和修養,涉及到造型基礎(素描、色彩)、透視、計算機應用基礎等;公共文化課可以依托本校優勢文化資源,開設心理學、美學、文學、中西美術史等。專業基礎課作為專業核心課的基礎,包括圖案、圖形設計、字體設計、三大構成,設計素描、設計心理學、中國設計藝術史、西方設計史、人體工學、設計美學等。不同的高校在專業基礎課程安排就應該有所區別,切合本校實際,比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應該致力于培養懂結構、重技術與施工的專業人才,基礎課強調透視與工程圖學、空間設計、效果圖表現技法、建筑裝飾材料與施工;對于工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可以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訓練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的靈活切換,鍛煉直覺洞察力和主觀感悟力,研究形態、色彩、材質等基本要素的構成與表現,基礎課除開設工程制圖、工程力學、機械設計等工科課程外,還應注重造型能力的培養,例如設計色彩、結構素描、圖形設計等課程。通過讓學生涉獵比較寬泛又有針對性的文化藝術領域,提高其專業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