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雕塑造型與民族的思維取向
潘松
論文關鍵詞:民族思維取向 雕塑造型 論文摘要:不同的文化理念制約并影響著人類的思維取向,民族獨特的審美趨向和哲學氣質影響雕塑作品的造型。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明誕生了獨特而偉大的雕塑藝術。中西文化形態和思維方式的差異,注定中國雕塑造型的獨特性。今天,中國雕塑藝術需要建立一種全新的視覺思維,方可自立于當代與未來的世界藝術之林。
偉大的中華民族有5000年的悠久文明歷史,在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上,從不排斥異地文化,相反在吸收的同時,由恒久的居住地域、獨特的風俗習慣、獨特的哲學思想的交互感應,發展了自身長期的文明史,有著精神上和風格上的一致性,綻放著燦爛的光彩。在思想文化領域,主要表現為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儒道互補是兩千多年來中國思想的一條基本線索,左右著中國文化內核的心理結構和審美心態的形成,影響著藝術形式的發生與發展。 從雕塑形式的風格分析,具有雕塑意味的青銅器是商周時期的主要代表。殷商時期的主要特征是凝重與華麗。西周的青銅器由華美轉向簡樸、端莊,由巫術的美到理性的美,從精神的激情到知性的平衡,使浪漫與古典成為中國藝術不斷變幻和交替的主題。春秋戰國時期是青銅器時代向鐵器時代的過渡時期,裝飾性雕塑極為發達。一些工藝品上的裝飾雕塑,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形象的再現。這一歷史時期在中國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改變了西周以來深厚淳樸的格調,奠定中國寫實雕塑藝術的基礎。 以紀念碑式雕塑著稱的秦漢時期,是中國雕塑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其代表作是秦始皇陵兵馬俑和霍去病墓雕塑。秦始皇兵馬俑是秦王朝統一中國的偉大象征,同時也是國家強盛的標志,它以巨大的氣勢與威懾力量震撼著人們,有著巨大的感染力。霍去病墓前的石雕,對石料的應形而用,與山體自然相融匯,注重整體,簡略細節,量感和石質感極強,襯托出主人開邊拓荒的氣概,成為不朽之作,充分體現出中國人與自然調和、統一的精神理念。此外還有《馬踏飛燕》、《長信宮燈》等大量杰作涌現出來,因此,后人稱秦漢時代的雕塑是呈現整體性的民族精神的代表,是中國雕塑史上新的偉大篇章。 漢朝時佛教的傳入,從內容到形式都給中國藝術注入了新的血液。魏晉南北朝時各種宗教雕像得以大量制作,這段時期是歷史上的動亂時期,也是宗教之所以廣泛傳播的內在原因,龍門、云岡、敦煌石窟先后開鑿。隋唐時代,由于國力上升,經濟發展迅猛,達到了中國文化發展的鼎盛與黃金時代。在這一歷史時期的各個石窟,繼續制作以佛教題材為主的雕像,作品走向形體飽滿、衣著瑰麗的成熟階段,佛的莊嚴、菩薩的溫和嫵媚、迦葉的含蓄、阿難的瀟灑、天王力士的雄健威武,還有中國的藝術家創造的飄逸優美的飛天,中國唐代佛教藝術已走向成熟,并在中華大地生根開花,它在印度佛教藝術的美學基礎上,充實了中華民族的美學,再以后,出現造像量度經,所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說明中國已有了完善的造像標準。中國的美學特征及民族習慣,表現在雕像上較為含蓄,從印度傳來的過度的表現被隱藏起來,消失在不太強調性的自然特征的中國傳統觀念之中。唐的陵墓雕刻也有其特點,唐朝國勢強盛,乾陵的蹲獅、順陵的走獅,在形體的塑造上,圓拙、渾厚、氣壯山河,展現出唐朝的威武強大氣勢,雕塑以寬廣無垠的自然山巒為背景,與自然相和諧,追求著空間縱深的"無垠"。 代表作之一的昭陵六駿,表現的是唐太宗追念這六匹有戰功的駿馬,體現的是唐朝開國時的歷史戰功。六匹馬的立、行、奔、馳,動勢強勁,結構刻畫準確,這也是托物言志的含蓄語匯,與西方直截了當地表現開國元勛或歷史人物的具體形象刻畫有根本區別。 宋代的石窟造像繼往開來,麥積山石窟的許多傳世精品有相當一部分出自宋代的能工巧匠。山西晉祠的彩塑仕女,也是這一時期的珍稀之作,使人更有親切感,反映了當時的現實生活。明代的彩塑作品中,山西運城雙林寺的雕塑技藝可稱一絕,其精妙的表現技巧,無與倫比的塑造手段,使我們對中國無名藝人的才華感到震撼,從塑造方法上來看,這些雕塑家們完全具備了所謂寫實的功力,作品細而不膩,夸張而不失真,可謂形神兼備,充分表現出中國傳統的審美理念,突出了作品的精神氣質。 中國雕塑不僅在具體作品的具體形式中,而且在藝術家的創作思維方面,尤其表現出民族獨特的審美趨向和哲學氣質的決定性影響。中國哲學的整體思維,它的元氣論、陰陽論、四象論、五行論、三才論等,都直接地影響著雕塑的表現形式和創作思維。 如上文所述,秦始皇陵兵馬俑是奠定了中國雕塑在世界雕塑史上重要地位的大制作。與羅馬帝國的雕塑相比較,“羅馬帝國的雕刻作品主要是表現帝王貴族 , 秦始皇陵前的俑坑雕塑卻主要是塑造有赫赫戰功的將士 ;從藝術的功用上看,羅馬帝國的雕塑是用來歌頌被造像的本人,而秦始皇兵馬俑的塑造卻是為了衛護秦始皇死后的安全。”①在雕塑的布局方面,秦始皇兵馬俑貫徹了中國哲學的整體觀念,它像中國古代建筑群和觀者的關系一樣,體現了整體的宏大和多樣性的統一。人們從外面觀看時感覺平常,但是當穿堂入室,深入其間后就能感受到整體結構的宏偉。“從平面看,前三排橫列的前鋒俑,布局很似古建筑屏風。由點組成的三條橫線,構成擋住從外面看主體軍陣的帷幕,軍陣主體戰車、馬匹相間排成的三十八路的縱隊,似三十八條由點組成的虛縱線,它和由建筑隔墻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