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如何用微博
周玥岑
今年,微博以短平快、互動性強的優勢異軍突起,成為網絡輿論中最具影響力的一種形式。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紛紛涉足微博這一新型傳播領域,帶來了電視新聞傳播模式與采編方式的改變。
一、微博對傳統電視新聞的影響
1.成為電視新聞媒體新鮮的新聞線索源
傳統新聞媒體獲得信息的渠道一般是分布在各地的通訊社、記者、有關部門的宣傳口、同行,或者提供線索的熱心群眾。與傳統媒體相比,微博像個新聞場,依靠其網聚的強大人際關系網絡,為傳統新聞媒體提供海量的新聞信息和線索。經過核實、查證程序,微博會成為一個更方便、快捷、安全的信息獲取渠道,遍布世界各地的微博使用者,都能為新聞媒體提供豐富的新聞線索。《直播南京》新浪微博,開設以來,很多市民通過登錄該微博,講述他們的所見所聞,及時提供了大量的新聞素材,《直播南京》每天播出的新聞中就有三到五條的線索來源于該微博。
2.豐富了電視媒體播發新聞的方式,提升了新聞的時效性
利用微博,記者只要擁有一部電腦或者手機,跟受訪者約好,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采訪,微博140個字符的容量足夠準確而清晰地提問和回答。微博采訪的優點除了突破空間的限制,還不會使被訪者感到緊張,便于受訪者暢所欲言,采訪效果好。傳統電視媒體播發新聞必須經過采訪、寫作、配音、剪輯、字幕、后期包裝等復雜的過程,而在開設微博以后,播發一則新聞只需要短短的幾句話及圖片,大大提升了新聞的時效性。《直播南京》的新浪微博常常將當天的重要新聞,在新聞采訪完的同時就發布在微博上,提高了新聞的時效性,提示了當天的新聞重點,便于觀眾收看。
3.改變了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的構成
傳統電視新聞節目往往只是單純地播出當天的新聞,或者加以評論,模式過于單一、乏味。隨著微博的日益受關注,電視新聞節目紛紛開設自己的微博,并將微博這一元素引入到新聞節目中,從而豐富了電視新聞節目的形式。《直播南京》今年改版,將其新浪微博的網友意見與子欄目《今日快評》結合,形成一種新型的新聞評論方式。該欄目會在新浪微博發布當天的《今日快評》新聞話題接受網友評論,再對評論進行整理,設置網友投票窗口,更方便收集網友意見。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中發表完官方評論后,與微博主持人互動,微博主持人將網友對該話題的看法進行概括,選讀一些有代表性的觀點,并且公布當天的投票結果,讓觀眾更全面地了解各方觀點,從而形成對該問題客觀全面的看法,也方便相關政府職能部門了解民意,更好地解決民生問題。 4.給傳統電視新聞類節目提供了一個更好的與觀眾互動、了解輿論、反映輿情、引導輿論的機會
這是微博給傳統媒體帶來的最重要的影響。微博打破了傳統傳播渠道的限制,大大縮短了傳播過程中反饋的延時,使即時的交流互動成為可能,受眾可以方便地通過微博與編輯、記者互動,通過微博報料。媒體通過與輿論領袖間的互動,借助輿論領袖的影響力提升自身的品牌影響力;通過與受眾間的互動,培養受眾的忠誠度,提升節目在受眾間的影響力;媒體微博與其新聞類節目之間的互動有助于從微博上挖掘用戶的興趣點和突發新聞,吸引微博用戶關注,提升其收視率。《直播南京》的《今日快評》欄目,加入微博互動元素后,收視率較之前有明顯提升。
開設微博之后,受眾可以通過微博發表他們對新近發生的社會熱點問題的看法。傳統媒體通過具備自身特色的官方微博及時了解輿情,并利用自身的權威性、專業性,以及編輯、記者良好的素養等優勢,對社會輿論熱點的生成和輿論格局的走向產生直接而深遠的影響,做好輿論引導。因修建地鐵,南京城市標志——梧桐樹被大量移走,引起市民不滿,市民紛紛通過微博表達自己的看法,傳統媒體也透過微博及時了解了群眾的意見,進而作深入報道,最終使得問題順利解決。
二、微博與電視新聞媒體結合存在的問題
1.新聞真實性及把關問題
由于話語權的下放、把關人的缺失、用戶水平良莠不齊、碎片化表達等原因,微博也成了謠言滋生、擴散之地,有的網絡推手利用謠言制造網絡焦點,操縱網絡民意,形成“網絡暴力”,將公共事件進一步變成社會行動,危及社會穩定。電視新聞媒體在微博融合的過程中,應主動承擔起把關人的角色,對微博中的新聞事實進行核實,并積極順應輿情,成功引導網絡輿論,有意識地發揮微博時代意見領袖的作用。
2.微博新聞寫作及報道方式的問題
與傳統媒體新聞相比,微博新聞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字數的限制,以及它可以在140字后附帶圖片、音頻、視頻。傳統新聞媒體微博上的新聞報道方式要符合淺閱讀的閱讀方式。如,開放的語言風格,可以呈現傳者多元化的態度,或理性,或幽默,或戲謔,對不同類型的新聞訴以不同的勸服技巧,在影響受眾態度上更為有效;適當配以圖片,強化受眾對內容的印象,圖片也彌補了文字數量少、描述事件不夠全面的缺陷,輔助受眾理解事實;簡短的評論,提供給受眾看問題的視角,使受眾在淺閱讀方式下更容易地理解到新聞背后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