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關于2007中國電視節目榜3月15日北京發榜重塑中國電視尊嚴

潘演

蔣雯麗憑借《金婚》中出色表演獲得“2007中國臉”。事實上,所有上榜的和創新的電視人共同鑄就了電視上的中國臉和中國的電視臉,而中國電視節目榜正是為2007年度的中國臉和電視臉畫龍點睛、吶喊助威。

2008年3月15日,《新周刊》“2007中國電視節目榜”在北京揭曉,《新周刊》對2007年的中國電視成績單進行了全面的評點與褒獎。小場子,大明星,高含金量,年度節目主持人的接力與傳承,電視人品格的表態與勵志,在此匯成全國兩會期間的一首電視協奏曲。

今年是中國電視50周年,電視卻成了“冷媒介”,電視節目也不敵電視劇。《新周刊》以“不拋棄,不放棄”的態度,繼續推出第9份“電視榜”,與中國電視人一起“重塑中國電視的尊嚴”(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現代傳播》主編胡智鋒語),為中國電視業帶來暖意。

“《新周刊》搞這個榜,讓大家在沒有太多空間創新、在沒有太多的余地去創新的時候,推動了我們搞電視的人去創新,這是一個特別大的功績。”作為2007中國電視節目榜推薦委員會的成員,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尹鴻,對《新周刊》的電視行業價值很有感慨。

今年電視榜的特點是什么?

此次電視節目榜在保留“年度電視頻道”、“年度電視節日”、“年度電視節目主持人”等經典獎項的基礎上,根據2007年中國電視的表現作了較大的調整。新設立了“最佳時評節目”和“最佳時評節目主持人”,正應合了過去一年新聞類節目并無形式的創新而以評論挑大梁的狀況。

2007是電視節目的小年,電視劇的大年。電視劇以層出不窮的故事創意、體貼入微的現實關懷和細致的觀眾劃分,確立自己的收視領地,建立起自己的價值體系。“中國電視節目榜”也因此特設了“2007中國電視節剛旁之電視劇榜”(一張中國臉,8個最深入人心的電視形象),對《士兵突擊》、《奮斗》、《金婚》等優秀電視劇、電視劇人物形象和創作團體進行了褒獎。

隨著第9屆《新周刊》“中國電視節目榜”一起發布的還有“中國電視節目榜之榜外榜”和《2007中國電視紅皮書》,尤新增“電視劇榜”對電視劇重點表彰,其評選格局延續了《新周刊》對中國電視業的全面評點。

中國電視節目榜總策劃、《新周刊》執行總編封新城說,2007年我們對電視界有這么一個結論:“沒有電視只有劇”,電視劇在2007年一枝獨秀。所以,主榜之外,增加了一個電視劇榜。“年度中國臉”,是表彰在去年電視劇表現中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演員。

發布會上的電視人

這是一個簡約但是又非常親切的頒獎禮。如現場主持人向真笑言:今天是3·15,說明這個獎確實很有質量保證的。

《京華時報》總編輯朱德付,新浪全球資深副總裁、新浪網總編輯陳彤,中固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代傳播》主編胡智鋒,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尹鴻,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喻國明,上屆年度節目主持人汪涵,以及入選欄目組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動。

許多獲獎者都因為電視榜的頒獎與命名而重新“發現”了自己。

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李平說:“《新周刊》給了我們這個獎之后,實際上是給我們出了一個新的題日、新的挑戰。我們今后確實要向著能夠真正地專門為第一財經收費的頻道努力。”

鳳凰衛視中文臺執行臺長劉春說:“《開卷8分鐘》這個欄目本來是決定取消的,但是現在領了這個獎不取消了……起碼這個欄目要保留一年或者兩年。”

上屆“年度節日主持人”得主汪涵獲得“最佳娛樂秀主持人”稱號,他給年度節目主持人新得主胡一虎的贈言是“修持戒定慧,方得精氣神”。鳳凰衛視主持人胡一虎和他的節目《一虎一席談》包攬四項大獎,成為本場最大贏家。他說:“我今天才知道原來和諧的答案,這檔節目就是和諧的象征:和諧的‘和’字中間有一個口,只有張嘴聽到民意的時候才能夠‘和’。可是‘諧’字旁邊一個言,右邊一個皆,當所有人都能發言的時候,和諧社會真正到來。”

蔣雯麗憑借《金婚》中出色表演獲得“2007中國臉”。事實上,所有上榜的和創新的電視人共同鑄就了電視上的中國臉和中國的電視臉,而中國電視節目榜正是為2007年度的中國臉和電視臉畫龍點睛、吶喊助威。

胡一虎、蔣雯麗、汪涵、葛衛東獲獎四人談

胡一虎:“你的用心,評審都看得見”

《新周刊》:你所理解的2007年中國電視劇和電視節目呈現何種“性格”?

胡一虎:我是《金婚》和《士兵突擊》的超級粉絲。《士兵突擊》讓我回到了軍營歲月,而《金婚》像我爸媽的成長過程。2007是找回失落心靈的一年,《一虎一席談》發掘的是大家說真實欲望的心理,《金婚》描述的是平常百姓的真情,《士兵突擊》強調的是理想色彩的生活,這些都是我們之前束之高閣的東西,是之前我們認為的該被嘲笑的東西,是邊角性格,卻在2007年,備受歡迎,住人們內心產生一波波漣漪。

《新周刊》:如何看《一虎一席談》在2007年的總爆發?

胡一虎:大家想說真話的欲望增高,大家想借助這個平臺找到一種對等關系,我們會讓女首富張茵和平頭百姓直接對話,會讓新疆貧困學子和倡導高校學費漲價的經濟學家茅于軾直接交流。這些聲音是很難聽到的,它撞擊了新聞當事人的心靈,也撞擊了很多人僵化的思維。以前人們喜歡定論,但《一虎一席談》在做結論時,都盡量用開放式的角度。

《新周刊》:《一虎一席談》的制勝之處在哪里?

胡一虎:我祖籍安徽桐城,在高雄長大,臺北念書,在香港工作,在內地錄棚——蔣雯麗是“中國臉”的形象代表,我就是一個現代新華人時代的形象。至于得獎,我覺得是所有的老百姓得獎。節目最大的意義我在于讓所有的人看到了每一個人的另一面。當每個人有機會在這個節目中看到另外一面的時候,就知道這個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呈現。不僅看到的是評審委員、專家政府代表,更大的意義是在于所有的人想要跳進去聽聽老百姓的心聲。 《新周刊》:四項大獎是外界給予的,你自己如何定位自己和自己的節目呢?

胡一虎:如果套用一句《新周刊》的標題:2007是“沒有電視只有劇”的話,《一虎一席談》是永遠沒有結局的連續劇,這個連續劇當中所有的老百姓可以自己當導演、編劇,只要說出他自己最真實的話。這是我邁入40歲得的第一個大獎,一次得了四個滿貫。我很感謝《新周刊》給我這個機會,給我這個肯定。為什么我喜歡《新周刊》?因為我覺得每一個能入圍的人、能夠得獎的人都代表一件事情:不見得是你有多專業,而是你的用心,評審都看得見。

蔣雯麗:“‘中國臉’表現一個時代的變化”

《新周刊》:你認為自己為何會獲得“中國臉”這個獎?

蔣雯麗:《金婚》一直到現在都在熱播,這個片子這么受老百姓的喜歡,應該是獲獎的原因。其實我每個影視劇形象都各不一樣,并不都是端莊賢淑的,比如《中國式離婚》里演一個很歇斯底里的女性。我是一個普通的形象,比較代表大眾,我的角色更能表現中國女性心理狀態,包括她們的困惑,包括她們的比較全面的一些東西。

《新周刊》:你理解的電視劇“中國臉”包括哪些內涵?

蔣雯麗:我們以前所認為的(“中國臉”)可能就是一個中國女性的形象,可能有一定的“標志”,但我并不希望成為一個什么標志——我認為“臉”還是一個角色的臉,能讓角色生動起來的臉。也許將來這個“中國臉”不一定是演員的臉,會發給其他職業的人,但它一定是有“生動”之處。

《新周刊》:你是否會因為電視劇的受歡迎,而越來越遠離電影的大銀幕?

蔣雯麗:其實2006年在拍《金婚》之前,我拍了電影《立春》,去年得了羅馬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今年4月份會在全國上映。我的電影拍了15部,電視劇稍多一點,有20部。但是以前拍的電影都是很藝術的,或者說不太商業化,所以造成的社會影響比不上電視劇那么廣泛。我選擇的是能夠打動我的一些角色,而不是具體的藝術形式,不在乎它是電影還是電視劇。

《新周刊》:在沒有獲得“中國臉”的獎項之前,心目中是否存在一個能堪稱“中國臉”的人物?

蔣雯麗:這個還看不同時期。我們小時候都說學雷鋒,那個就是“中國臉”!其實“中國臉”的最大形象就是毛主席。這(“中國臉”獎項)其實就是表現一個時代的變化——實際上后來我們打破了一些東西,人們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人物形象。不同時代里,“中國臉”就足能代表具有真善美的東西一一通過塑造的人物形象可以傳達給老百姓一種代表好的、向上的精神。

汪涵:“《新周刊》的榜單就是‘福布施’”

《新周刊》:上屆電視榜你獨得三項大獎,今年斬獲“最佳娛樂秀主持人”獎。獲獎于你更多的意味著什么?

汪涵:謝謝《新周刊》。我每次拿獎都覺得特別有壓力。觀眾對我甚至對湖南衛視的寬容,有的時候甚至變成了一種縱容,讓我們這些主持人覺得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充滿著趣味。所以,拿到這個獎自己覺得特別有壓力,一定會把壓力變成動力,讓自己在今后的節目當中竭盡能力,讓大家笑得更加有質量,笑得更加溫暖。

《新周刊》:聽說有人要頒給你個“福布斯”?

汪涵:前一段時間有記者通知我上了另外一個榜單,叫做福布斯的榜單。問我去不去,我說不去,我說你這個榜單如果改一個名字我就去,改成“福布施”我就去,布施的內容就足舍棄和給予。我今天來到這里就足參加“福布施”榜單,感謝《新周刊》的榜單沒有奢華,讓我們覺得上榜還是不上榜都一樣,感覺到非常非常有福氣。

葛衛東:“這個獎給了我們新的市場定位和坐標”

《新周刊》:如何看2007年中國電視劇的獨贏?

葛衛東:2007年是人文關懷的一個質樸回歸。電視劇視角變得更低,更深入內心,更貼近生活,更符合社會大眾需求。社會急速發展,太多的人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很多電視劇,給出了回答。至于電視節目,從電視劇轟轟烈烈的程度來看,是被蓋住了,但是這兩種節目形態不一樣,各有分工。

《新周刊》:得到“2007最值得致敬電視制作機構”獎項,對華誼兄弟而言是否中肯?

葛衛東:《新周刊》“中國電視節目榜”,是一個完全來自民間,站在觀眾立場上的電視評選活動,公正權威,獨具創意。華誼兄弟能獲得這個獎,是用誠意打動了觀眾。這是個特別有分量的獎,我們是電視劇的新兵,這個獎給了我們華誼兄弟電視劇事業部一個新的市場定位和坐標。為了維護這個定位和坐標,我們只有生產出更好、更多的電視劇作品來回報社會和大眾的期許。

《新周刊》:2008年的制作計劃會給觀眾哪些驚喜?

葛衛東:我們平均每年生產500多集新劇。去年足一個高峰,出產了700多集。2008年的大戲有康洪雷執導的《我的團長我的團》一一由《士兵突擊》的原班人馬擔綱主演,是反映民族精神的戰爭大片,請了很多韓國特技演員,力求打造成一部電視劇版的《集結號》。還有細述民族資本家興衰沉浮的《望族》,張涵予主演的反特題材電視劇《身份的證明》等都在緊張拍攝中。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