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現代詩歌教學初探
胡剛
【摘 要】文學的驕子是詩歌,詩是文學的最高形式之一。在新課標下如何進行現代詩歌的教學呢?第一,注重現代詩歌的朗讀訓練。第二,創設有新舊知遷移的教學思路。第三,捕捉詩歌中的意象,欣賞意境。第四,從仿句練習入手,鼓勵學生能寫出自己的詩作。第五,設計相關的實踐活動。
【關鍵詞】新課標 現代詩歌 教學
在課改的形勢下,根據中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根據中學語文新教材的訓練要求,中學語文現代詩歌的教學內容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高質量的完成教材所規定的詩歌作品的教學,并適當的進行詩歌聯讀與擴讀。
2.注重審美體驗,培養學生的讀詩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心態,豐富學生情感。
3.指導學生認識詩歌的基本特點和類型,指導學生了解、積累有關作家作品知識。
4.進行誦讀涵泳訓練,提高朗讀能力,背誦優秀詩作,豐富語言積累。
5.在誦讀中指導學生整體的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體味作品的藝術魅力,感受和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內涵。
6.行詩歌鑒賞的訓練,培養積極的鑒賞態度,激發鑒賞興趣,提高詩歌的文學鑒賞能力。
7.在誦讀、理解、品析與賞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
透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在新課標背景下,我們教師要善于從不同的層面來理解教材中詩作的教育教學意義,激發學生學習新詩的興趣,從課文教學來看,應做到既突出課文教學重點,又體現可實際操作的有創意的教學方法。
第一,注重詩歌的朗讀訓練
文學的驕子是詩歌,詩是文學的最高形式之一。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孔子的“不學詩,無以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的說法闡明了詩的作用。中國古代就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說法,可見讀詩的重要性。我在教學《有的人》這首詩時,首先教讀——體味詩的音樂美,即讀出詩的節奏來。節奏,詩句中根據音節或意義進行有規律的短暫的停頓叫做節奏。教師示范第一段后,全班同學輕讀課文,感受節奏停頓。其次,詩是抒情味最濃的一種文學體裁,必須讀的抑揚頓挫。為了表達思想感情,有些詞語的“音”要讀的重些,就是要把重音讀出來。師先范讀后,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最后還要把詩的韻腳讀好。詩是講究壓韻的,詩句中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結尾,就是壓韻。本詩隔行壓韻,每節換韻。請同學齊讀第四節,感受詩的韻腳。通過這一步,學生既感受到詩歌的音樂美,又初步體味到詩中的不同的人生態度。
第二,創設有新舊知遷移的教學思路
詩歌語言精練、含蓄,有豐富的意境、強烈的思想感情。但一般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不高,因此詩歌的教學對我來說是一種挑戰。在教學余光中的《鄉愁》時,我讓學生先回憶以前所學過的思鄉的古詩,學生馬上回憶起了李白的《靜夜思》、崔顥的《黃鶴樓》,然后體會每首詩中的思鄉之情。接著在學生熟讀詩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感悟詩的思想感情。再比較本首詩和前邊的詩的不同之處,它還表現了詩人強烈的渴望臺灣早日回歸祖國的愿望。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抒情,在詩歌教學一開始,就讓學生進入情感體驗中。 第三,捕捉詩歌中的意象,欣賞意境
一首詩歌,最易感知的東西是什么?是詩歌的情感。情感又是靠什么傳達的呢?那就是詩歌的意象。意象是飽含詩人感情,染有詩人主觀色彩的物象。詩人在從事詩歌創作時,總要從自然界,從生活中選取一些物象用于作品中,借以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例如,“流水”這一物象本來表達一種客觀事物。自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一語后,逐漸為詩人所采用,固定的表現時光易逝,人生苦短這一思想情緒,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保ɡ铎稀队菝廊恕罚┑?,成為帶有固定思想情感和審美情趣的意象。在教學席慕容的,《鄉愁》讓學生捕捉詩歌中的意象:“笛”、“月亮”、“揮手”、“沒有年輪的樹”?!暗选薄ⅰ霸铝痢薄ⅰ皳]手”分別表現了詩人濃濃的思想之情,“沒有年輪的樹”則形象的抒發了詩人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割舍不斷,無法用時間計算的思念。學生捕捉到了意象,自然就領到了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抒發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藝術境界,即意境。意境的基本構成就是情景交融。意境不在具體的物象之內,而超出物象所涉及的內容之外,即透過物象表面,表達作者深邃悠遠的思想情感,達到含蓄蘊藉的藝術效果。詩歌的教學重點是領悟感情。品味語言,捕捉意象,體會意境就能體會詩的思想感情。
第四,從仿句練習入手,鼓勵學生能寫出自己的詩作
新詩語言新穎、凝練,又不拘泥與通用的語法規范,在現代詩歌教學中,伴以仿句訓練,既能使學生充分感悟新詩語言的奧妙,又能提高其遣詞造句的能力,進而與詩情感相碰撞,充分理解教材。如我在教學《雨說》一課時,讓學生仿造句:“小溪見了我,笑出了聲;種子見了我,笑出了芽;石榴花兒見了我,笑紅了臉……”同學們一個接一個地站起來把自己對春天的感受、喜愛完全融入詩中,寫出了不同仿寫句子。對學生的審美、理解、聯想和想象能力的培養,真是水到渠成。再細心的把學生仿寫的句子整理在一起,又變成了一首贊美春天的組詩。此后再把以前學過的余光中的《鄉愁》、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也試著讓學生仿寫,學生也都興趣盎然,寫出了激情滿懷、真摯動人的詩句。新詩以情成篇,以情動人。在教學中,抓住新詩這一特點,給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進行仿句練習,既培養了學生感悟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第五,設計相關的實踐活動
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詩歌的音樂美、結構美和意境美,還要設計豐富多姿的詩歌朗誦、欣賞新詩、研討等活動。
1.詩歌朗誦、積累活動
在賽詩會上,除了朗誦學生喜歡的名詩作,還指導學生積累一些優美詩句。如:《色彩》、《螢火蟲》,中國古今不少詩人也寫到同樣的詩題,課外搜集幾首這樣的詩,說說他們所表達的內涵是什么。
2.欣賞新詩
給學生欣賞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舒婷的《致橡樹》,戴望舒的《雨巷》等,讓學生抓住詩歌的意象、意境來欣賞、點評,并摘抄背誦自己喜歡的優美詩句。
3.研討活動
如冰心的《紙船》,船——舟是古今中外詩人筆下永遠的意象,課外搜集有關寫船(舟)的詩歌作品,共同探討舟的文化意義。
現代詩歌的教學,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要著力于朗讀、背誦,少做無謂的分析。適當的點評,重在欣賞詩歌的意象、意境,體會詩歌的情感上,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總而言之,與其鋪排分析浪費時間,不如多讀多背幾首好詩,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把學生領進廣闊的詩歌天地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