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農村中學數學課堂效率的“點、線、面”教學模式研討
陳芳
目前,農村中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是:第一,學生學習不主動,有很強的依賴心理,厭學懶學數學的現象比較嚴重.第二,學生學不得法,上課聽講抓不住重點、難點,課后不能及時復習鞏固和總結,不能尋找知識間的聯系.第三,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輕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學習不求甚解,不少學生只滿足于怎么做,而疏于重視解題過程和演算書寫,結果往往是學習流于膚淺,導致了農村學生數學成績整體不好的局面.針對農村中學生的這些學習現狀,我在長期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摸索出了適合農村學生數學學習的“點、線、面結合“四化”教學法”起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這個教學方法就是:布好點,牽好線,控好面,點線面結合;示范化,問題化,過程化,合作化,“四化”有效教學,相得益彰.
一、布好點
就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設計好起點,把握好重點,巧妙的突破難點,抓住學生學習的反饋點.
1.設計好起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所謂“起點”就是教學導入設計,如果設計得科學得當,可以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迅速地進入學習狀態,進入老師創設的情境之中,能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古語說得好: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一半.數學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育內容,結合實際創設情境,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數學知識的情境之中.
2.把握好重點,教給學生最基本的數學知識
數學知識的重點就是數學的概念性質公式法則等數學最基本的知識,是構建數學知識大夏的基石.重點是課堂教學中要著重突出的地方,也是學生應重點掌握的地方,每一堂課都要有一個重點,而整堂課的教學老師圍繞著這個重點來逐步展開的.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老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
3.巧妙地突破好難點,教給學生數學學習方法
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于新授課.我們往往采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在立體幾何教學中,穿插演示法效果相當不錯.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采用談話、讀書指導、畫圖、反復操練、學生示范講解等方法.有時,在同一堂課上,可以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目的在于能化難為易,便于學生消化理解.俗話說:“教無定法,貴要得法”,“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只要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不僅要傳授給他們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學習的方法和能力.教會他們利用遷移規律,通過類比,轉化學習新知識,如求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時,應充分利用轉化思想,通過消元把新的問題轉化成學生能夠解決的問題,即把“二元問題”轉化為“一元問題”.
4.確定好“反饋點”,重視收集學生學習過程信息的反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習慣等課堂反饋出信息及時作出客觀判斷,并給予客觀公證的評價,使其辨明正誤,分清優劣,激發動力,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識.如果在課堂行將結束時,把引領本堂課的定理、公式、法則等知識的下一步懸念反饋給學生,還會得到意猶未盡的效果.
二、牽好線:
數學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密切合作,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互動,才會有高效的教學.這就需要教師牽好線,搭好橋.
1.牽好情感線
情感需要通過教育來培養,情感不僅是教育的力量,教育的手段,而且它本身也是一項教育內容.情感是教學中的潤滑劑、消化劑.課標提出數學教學中要落實“情感性目標”,怎樣才能得到這一目標呢?首先,師生必須建立一種和諧的“情感場”.“親其師,信其道”.為此,教師要樹立威信,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讓學生從內心接納老師,在行動上靠近教師,從思想上樂于接受老師的教誨.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人范”.其次在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基礎上,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情感線”的作用.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試想: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心呢?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能激勵人?沒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觀眾首先得陶醉自己.學生的思維一旦和你協調一致,你還用得著愁學生聽不明白,學不懂嗎?
2.牽好生活線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使數學更貼近生活,倡導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以大量的生活實例和學生熟悉的情境入手,來建立數學模型,借用數學知識和方法來表達情感,消除學生對數學的陌生感,縮短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讓學生體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從而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學生在觀察、分析、處理生活中的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逐漸學會和積累思維方法,有時還能在處理問題時表現出驚人的創造精神.要讓數學課堂教學對學生具有吸引力,關鍵在于教師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去捕捉“生活現象”,采集生活中的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數學為工具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經濟類問題”,“環境保護類問題”,“工程類問題”等,既能鞏固學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又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牽好知識線
農村中學學生數學知識掌握的程度層次參差不齊,大多數學生數學學習成績都比較差,不少學生最基本的數學知識掌握起來都很困難,這就需要教師要利用每一節課特別重視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從每一個知識點開始,把基礎知識串成線,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便于讓學生牢固的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在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再培養的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以實現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三、控好面
數學課堂除了教給學生最基本的數學知識以外,還有要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數學能力和學習數學的素養,這就要求教師從多個方面入手開展課堂教學,從不同的面上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素質,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收益面也越來越廣泛.
1.控好活動面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現有的數學知識基礎出發,設置一定的數學問題情境讓學生思考,向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 組織和控制好數學課堂教學的學生活動.在數學互動中,教師要做好組織者和引導者,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尋求方法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思維能力,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組織和控制好學生的活動面的方法,可以從“數學小故事”“趣味數學問題”“將你一軍”等設置數學情境開始,也可以從數學知識小競賽、問題討論等開始,還可以引導學生走出校門,到生產生活中去尋找數學問題情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控好能力面
農村中學數學成績差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學習數學的能力差,因此,重視通過數學課堂教學培養的數學能力,就成為農村中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
首先培養數學交流能力,英國文豪肖伯納曾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佊此交換這些蘋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自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我們每個人將各自有兩種思想.如果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充滿豐富的交流,學生就可以獲得多重效益.從長遠觀點看,學會交流也是學生將來走向社會,適應新環境,求得生存與發展的一種能力.
其一,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數學交流是現代數學教育的精髓,在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要讓“數學交流”走進每一節課堂,不要受“師道尊嚴”的影響,師生之間應該加強數學知識的溝通與交流,展開對數學知識的討論、理解、整理和表達,從而培養學生進行交流的能力.
其二,還要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歸納、整理能力.夸美紐斯非常重視兒童課后的自我歸納和整理.他認為學習過的新知識沒有經過兒童的自我交流歸納,就很難做到真正掌握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組織和引導好學生在課上的自我交流,把每天學習的數學知識及時進行回顧和整理,把新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網絡之中,建構起新的知識網絡體系.
其三,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在此過程中形成創新能力,實現提高學生動手、動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目標.注重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設計互逆題型,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還要重視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學會改變看問題的角度,學會全面的思考問題.第四是培養觀察能力.如果對自身周圍的空間形式,數學關系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缺乏觀察力,其認識就缺乏堅實的基礎,老師應精心選擇學生身邊的數據,讓學生分析并用以解決問題.
其四,培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操作能力,做到手腦并用.在數學教學中,只有培養以上幾種能力,才能真正體現數學是應用性工具的特點.
3.控好素質面
數學素養是指必要的數學知識,數學的思維方式,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科學的認知態度與價值觀以及逆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數學素養是一個社會概念,它包含了數學知識、數學操作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一節數學課,對學生素質的教育培養,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控好面和度,適可而止.
教育教學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投注很多的精力和心血.我相信,只要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堅持“點、線、面”模式教學,我們就一定能改變農村中學數學教學難的現狀,充分激發農村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一定會能改變農村中學學生數學成績差的現狀,實現全面提高農村中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