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少數民族漢語教學
未知
【摘 要】強化民族學生漢語教學的關鍵是認清形勢,轉變觀念,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關鍵詞】民族教育;教師隊伍
對于西部的少數民族地區來說,要使基礎教育整體水平不斷上臺階,就必須要使少數民族教育水平不斷得到提高。提高少數教育教學質量,開展漢語教學是其突破口之一。然而,受思想觀念、漢語教師素質。教材等因素的影響,一些地方的漢語教學開展的不是很好。近年來充分認識漢語教學工作在促進民族教育質量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視漢語教學工作,大力推動雙語實驗示范教學,以“抓團結、促穩定,培養合格人才”為宗旨,通過漢語教師培訓、漢語征文比賽、漢語演講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了廣大師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
1.轉變觀念 提高認識 解決思想問題
我區漢語課從小學到高中,開了3000多課時,漢語水平還是提不高,除了歷史原因造成的基礎教育薄弱,師資、教材、設備等教學條件欠缺以外,還有主觀的思想認識問題。在法律上我國各民族語言文字是一律平等的,但在實際使用程度上各民族語言文字卻存在著范圍大小、層次高低的差異。我們應認識到漢語不僅在事實上是我國各民族之間最重要的交際通用語言,而且還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具有廣泛國內國際通用性,是我國各民族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它的社會領先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因為不懂漢語,或者漢語水平不高,直接制約著各種信息的獲得,直接制約民族學生水平的提高已被數十年的教育事實所證明。少數民族學習漢語,對發展和繁榮少數民族地區科學文化、促進經濟、加強各民族之間的交往,都具有重要意義。各級領導,特別是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高等院校,要站在各民族共同提高、共同繁榮、實現各民族真正平等的戰略高度,轉變觀念,統一思想,走出學習漢語認識的誤區,充分認清漢語教學工作是自治區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漢語教學質量是提高民族高等教育質量的一項戰略措施。要大力宣傳學習漢語的重要性,激發廣大師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切實加強領導,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把漢語教學擺在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為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創造良好條件,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把漢語教學工作抓緊、抓好。
2.抓教師教學水平是關鍵
少數民族漢語教學質量能否提高,關鍵之一在教師,而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理念的提升,綜合素質教育提高,決定著學生由“機械學習”向“興趣學習”轉變的進程,決定著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要培養合格人才,首先教師必須合格。毫無疑問,要實現學生“民漢兼通”,首先漢語教師必須“民漢兼通”。隨著西部大開發步伐的加快,民族教育發展迫在眉睫,漢語教學水平高低,發展速度的快慢直接關系到后繼人才培養,關系到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我們開始加強教學調研,掌握漢語教學情況,分析問題,結合實際逐步摸索適應新時期漢語教學發展的新路子;另一方面對漢語教師進行嚴格考核,實行優勝劣汰。 前幾年由于認識不到位,以及教學設施不完善等原因,漢語教學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漢語教學師資力量比較薄弱,部分教師學歷、知識結構與學生知識需求之間存在差距。二是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比較傳統,不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三是獎勵競爭機制不夠健全完善,教師教學積極性,工作責任感與主動性還不是很高等。
3.抓教學課程改革是重點
漢語教學是提高少數民族教育質量的關鍵和突破口,是少數民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漢語教學擺在少數民族教育的突出位置,抓好抓實,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發展民族教育的重要基礎。
首先從教學一線入手,切實實施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以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為此,采用專題教學、觀摩課的形式,把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作為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經常性地組織漢語教師學習現代教學理論和現代學習理論,教師不但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教學藝術,而且還認真研究教學對象,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興趣,設計好教和學的過程,打破“課本搬家”的教學方式,對癥下藥。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環節。各學校經常開展一些引起學生學習漢語積極性的活動,如,漢語演講比賽、漢語文藝比賽、漢語征文比賽、漢字書法比賽,班內開展“漢語日”活動,學校設立“漢語角”等,鼓勵學生加強漢語口語對話。
[1]吳土艮 .漢語教研探新.新疆大學出版社.1999年
[2]蔣夫爾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