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8200萬美金 阿里巴巴B2B的新布局
寒煙
“教書匠”出身的馬云正在為他領導下的阿里巴巴書寫經典“教案”。晉身為全球最大的B2B網站是其中精彩的一個章節,而同樣精彩的章節正在續寫:8200萬美金被喻為是當今互聯網領域最大的一次私募。這筆投資的主導力量來自被喻為互聯網教父的孫正義及他身后的軟銀基金。近年來,為了彌補投資寬帶所帶來的巨額虧損,孫正義賣掉了UT斯達康、賣掉了YAHOO、賣掉了網上經紀公司ETRADE的股票。而這些公司的業績正在蒸蒸日上,股票“錢”景可期。但阿里巴巴是個例外,它打破了軟銀近年來只賣不買的紀錄,成為孫正義下注的又一個賭局。
2004年伊始,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已是硝煙彌漫。易趣“封殺”競爭對手的消息不脛而走。當今年1月初新浪和雅虎攜手殺進網上拍賣市場,聞風而動的易趣隨即調低商品登錄費用,將原來實行兩年多上不封頂的交易費變為8元封頂。用馬云的話來說,這幾家誰也不是省油的燈。新浪是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擁有極高的瀏覽率和極大的網民基礎;雅虎擁有先進的網絡技術及其它國家成功的網上拍賣經驗。二者集合優勢聯袂出擊,能量自然不容小覷;而搶占了國內C2C市場先機的易趣,身后更是站著全球電子商務巨鱷Ebay。
盡管馬云一再聲稱,阿里巴巴現有的現金足以再造8個阿里巴巴,私募是股東看好阿里巴巴的“錢”景,反復游說的結果。但這筆高達7億人民幣的現金即使不能像馬云所希望的那樣在戰爭還未打響前就將戰爭消跡于端倪,至少可以讓阿里巴巴在即將開打的電子商務爭奪戰前布子進行得更為從容。
8200萬美金不僅僅是目前互聯網領域的最大一次私募,而且近7億人民幣的進賬相當于阿里巴巴2003年對外宣稱1億利潤的7倍。分析人士稱,這筆私募事實上在去年已經完成,之所以選擇在電子商務市場后進者紛紛攪局的當口宣布,阿里巴巴或許更多的是想表明一種戰爭開打前“糧草”已備的從容姿態。
這筆巨額投資來自于四家風投公司:軟銀(SOFTBANK CORP)、富達(Fidelity)、Granite Global Ventures和 TDF。其中,軟銀、富達和TDF是阿里巴巴原有股東,總部位于硅谷的 Granite 是新近加入的投資者。
據悉,此次被馬云稱為完全被動的私募是由其第一大獨立股東軟銀牽頭,其掌門人孫正義得知馬云在日本的消息后,把馬云從趕往回國航班的路上拉到了談判桌上。馬云稱這筆錢已經到賬,近期內將不再考慮融資。
此次私募將引起阿里巴巴原有股權結構的微調:公司的管理層和員工仍是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私募后軟銀繼續保持阿里巴巴第二大股東的地位,同時引進一個新的戰略性股東Granite,該公司是一家以創新技術投資為導向的風投基金,阿里巴巴看中的是它能夠幫助處于成長階段的公司拓展全球市場并成功上市。
馬云沒有透露在這8200萬美金中四個投資者各占多大比例,但他承認軟銀此次投資額度遠遠超過其對阿里巴巴的第一次注資金額2000萬美金。有市場傳言稱,軟銀此次投資額度為6000萬美金。阿里巴巴副總裁金建杭對此不做評論。不過,在去年12月份,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國平在一次公開發言中稱:軟銀在阿里巴巴投了近1億美金。而金建杭承認,到目前為止,軟銀對阿里巴巴的注資共有兩次,一次是2000年1月投資2000萬美金,另外一次就是涵蓋軟銀基金的8200萬美金私募。由此推測,軟銀的6000萬美金投資額度并非空穴來風。
沒有人可以忽視軟銀在全球互聯網領域的主導力量。目前,它擁有約120家互聯網公司的所有權,并且是Yahoo 、ETrade、 ZDNET等領先的互聯網公司的最大股東。中國人對軟銀最近的記憶來自其子公司軟銀亞洲以一筆4000萬美金的投資獲取盛大家族20%的股權,并要求盛大在七年內達到十倍的投資回報率。后者正在為募集3億美金的資本而奔赴納斯達克。
但馬云固執地不肯透露獲得這筆私募究竟花了多大代價,而且表示不對任何投資者保證回報率。不過他同時強調,此次投資方主動加大賭注的增資行為事實上已經表明了投資者過去在阿里巴巴的回報遠遠超過預期。
選擇私募而非上市,馬云顯得有點特立獨行。尤其是此次私募發生在攜程、盛大所帶動的互聯網第二波上市高潮期。日前,中國的網絡概念股正在納斯達克蔓延。此前,著名互聯網分析師呂偉鋼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阿里巴巴并不具備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成熟條件,因為到目前為止,美國的B2B企業還沒有一個很成功的范例。此前美國的一家B2B網站的股票一下子從200多美金跌到十幾塊錢的事實讓美國股民看不到B2B商業模式的贏利“錢”景,但馬云稱私募的好處在于他做公司決策時只需輕松地面對5個股東,而非5000個股東,且公司不會因為要面對股東短期的盈利壓力而影響其中長期的發展規劃。馬云同時表示,阿里巴巴上市是遲早的事,但不會為上市而上市。
“電子商務市場正從春秋五霸進入戰國七雄時期?!瘪R云用世人熟知的中國歷史來形容現有的電子商務格局:“誰將成為一統天下的秦國,未來戰打得怎樣,要看現在局布得怎樣?!?/p>
而謀略布子需要的不僅僅是戰略眼光,更需要雄厚的資金后盾。從阿里巴巴現有的競爭對手來看,無論是YAHOO、新浪亦或易趣后面的Ebay,借著重燃生機的網絡股概念,這幾家的市值均曾不同程度地借勢飆升。
但馬云挑釁地稱,阿里巴巴現有的現金儲備不亞于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除了此次私募的8200萬美金即7個億人民幣的純現金外,2003年阿里巴巴創造了1個億的利潤。此外,阿里巴巴自身還具有強大的造血機能。
馬云所說的“造血機能”,是指阿里巴巴在2003年已經實現的每天100萬營收和2004年正在努力實現的每天100萬利潤。目前阿里巴巴的盈利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誠信通產品和中國供應商產品。誠信通產品主要適用于通過阿里巴巴進行國內貿易的中國企業,每個誠信通會員每年需繳納2300元;中國供應商產品主要適用于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企業,每個產品每年售價是6萬-8萬元。據悉,阿里巴巴的中小企業會員數量總計已經超過300萬。
但是,縱然阿里巴巴在2004年實現每天進賬100萬的利潤的愿望,它在馬云心目中也還只是一個小企業。馬云更進一步的目標是2005年每天上繳100萬利稅。阿里巴巴龐大的胃口得益于中國電子商務的巨大市場潛力。易趣公司CFO鄭錫貴曾在2003年的演講中指出:“去年全球總的GDP約35萬億美元,易趣認為可以用于個人電子商務市場的可能占到5%左右,其中個人電子商務市場潛力有1.8萬億。”
沒有人可以忽視1.8億市場這塊掏金熱土,因此,全球電子商務巨頭Ebay適時地將其“拷貝者”易趣推到了中國市場的前臺,而不甘心于“南桔北枳”的YAHOO也聯手新浪重拳出擊,其拍賣平臺將于2004年推出。
對于競爭,馬云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能跟喬丹打籃球是一種幸運。阿里巴巴旗下的C2C網站淘寶能跟Ebay或是易趣交手能夠更快地成長。易趣的廣告策略讓更多的人認識了網上拍賣,淘寶的出現也讓易趣改進了一些交易和服務上的策略和手段。一枝獨秀不是春,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畢竟還遠沒有到摘桃子的時候,更多競爭者的加入不僅可以共同培育市場,也可以共同承擔風險。
馬云在笑容可掬地說出這些看似冠冕堂皇卻也入情入理的話時,卻不忘馬不停蹄地加速戰略布局的腳步。繼去年7月宣布投資1億收購淘寶網,將阿里巴巴的業務從B2B拓展到C2C領域之后,今年1月,阿里巴巴再度一擲千金,耗資3700美金建立一個軟件研發中心,旨在致力于研發電子商務特別是B2B、C2C方面的技術。同時,坊間不斷有阿里巴巴進軍即時通訊市場、做搜索引擎的消息傳出。此外,馬云還宣稱將重金打造電子商務誠信體系,因為在他看來,誠信是電子商務最終實現網上交易所必經的“獨木橋”。
馬云說,看似眼花繚亂四處出擊的投資實際上“萬變不離其宗”,它們事實上都是圍繞著電子商務“做局”。比如,阿里巴巴的搜索不會涉及收費排名,只是想幫助商人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更快找到有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