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隨筆:淺談新興電子商務公司與風險投資融資
沈宗南
行文前先澄清概念。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簡稱是VC,在我國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內涵的概念,其實把它翻譯成創業投資更為妥當。廣義的風險投資泛指一切具有高風險、高潛在收益的投資;狹義的風險投資是指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生產與經營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投資。根據美國全美風險投資協會的定義,風險投資是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具有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中一種權益資本。從投資行為的角度來講,風險投資是把資本投向蘊藏著失敗風險的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領域,旨在促使高新技術成果盡快商品化、產業化,以取得高資本收益的一種投資過程。從運作方式來看,是指由專業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資中介向特別具有潛能的高新技術企業投入風險資本的過程,也是協調風險投資家、技術專家、投資者的關系,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一種投資方式。風險投資一般采取風險投資基金的方式運作。風險投資基金在法律結構是采取有限合伙的形式,而風險投資公司則作為普通合伙人管理該基金的投資運作,并獲得相應報酬。在美國采取有限合伙制的風險投資基金,可以獲得稅收上的優惠,政府也通過這種方式鼓勵風險投資的發展。風險投資的六要素是:風險資本、風險投資人、投資對象、投資期限、投資目的和投資方式構成了風險投資的六要素。
一、 起因
一般地說,在任何社會里,總有一些個人或組織具有富余的資金,他們的儲蓄超過了現階段乃至最近一個時期的所有消費和支出需求的總和,并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主觀上希望拿出一部分富余資金進行投資,以求獲得回報,這樣可以在將來更加地增強他們的財富力。在同時,也有一些具有創新意識、創業想法、項目的人員,這些人除了缺乏啟動資金外,其余方面都萬事具備,他們需要找一些投資者進行融資,以獲得發展。
這兩方面的需求和想法是有很強的結合點的。如果所有信息都是透明而真實的,雙方都可以在事先進行合理的判斷,事中和事后進行良好的監督,融資活動完成是沒有問題的。然而這只是一個理想,實際中很難達到這樣的效果。現實中存在的情況是:雙方常常都存在著隱蔽的信息,特別是需要對方拿處錢來投資的一方,往往在信息表達中有傾向于畫餅的意思。這五六年以來筆者也接觸了一些風險投資,北京來的居多,筆者也進行了多次接待和洽談工作,有一定的感受。
二、 問題
最大的問題是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投資者和創業者之間常常難以合適地配置,閑置資金和投資機會之間出現難以配置的情況,資本市場的配置功能大打折扣(參考:沈宗南、張京宏 《藍徹斯特戰略在中國》,世新大學出版中心出版,第二版)。
即使雙方融資第一步成功,創業者從VC手中拿到錢之后,事實上又形成了另一層法律結構上的關系,那就是代理問題。直接地說,創業者的核心意識是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而不是風險投資者利益最大化,風險投資的錢給創業者去使用,風投也是不放心的,這也是一個問題。
三、 解決
如何解決雙方都放心的問題并使VC進行良好的監督,一般是財務報表和信息。一般地說,VC需要了解企業項目的商業前景、市場和行業情況、公司業績和變化等等,并且這些信息能定期更新,以使VC判斷是否隨時增加投資或撤出投資。
更重要的是,是財務報表制度。一般情況下,VC需要的財務報表有以下類型:
一是以責權發生制為基礎的定期報告;
二是經營者編制的財務報告,由VC負責請第三方審計根據一定的原則對報告的真實性審計,以便掌握;
三是用會計制度來彌補經營者的樂觀主義傾向。
現實中的主要問題是財務報表的質量問題。因為是創業者而不是VC在控制和指揮著公司的日常業務活動,他們對公司的財務、資產、負債、業務、員工和客戶了如指掌。而這些信息那些可以披露給VC,那些可以不給等等,都有經營者的主觀意識在里頭,這些都是隱蔽的行為,作為VC,很難實際掌握,進而就形成了此基礎上的財務報表的質量問題。比如說報喜也報憂的問題,多少比例,如何描述等,存在許多問題。
四、 持續
西方資本市場發展比較早,比較法律化,有嚴格的程序。比如在上市公司方面,要有“管理當局討論分析書”,這些報告文件的內容包括:資本支出和財務來源,收入和費用主要部分的詳細描述,主要項目和趨勢等等。
不僅如此。合作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合作中的溝通等,許多持續性的工作需要持續地維持。
五、結束語
合作是一個比較難的事情。從世界范圍看,意大利的家族公司模式,歐洲的財團交叉控股模式,美國的市場模式,日本的關系模式等,都和當地的民族,歷史,行為習慣,信用等緊密結合著。中國資本市場當前的主要問題不是資本本身的問題,而是信用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則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
上述是筆者的觀點。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