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關于中國移動通信業價格競爭的博弈分析

李艷 陳宏平

論文關鍵詞:中國移動通信業 價格競爭 博弈論

論文摘要:基于SCP范式,分析了目前中國移動通信業的市場競爭格局,同時運用博弈論對中國移動通信業的價格競爭行為進行探討和分析,并進一步討論了中國移動通信業價格競爭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我國移動通信市場上獲得經營移動通信服務業務的只有兩家運營商,即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隨著電信業的進一步改革,中國聯通以進入者的身份進入中國移動市場,開始經營基于 GSM 網絡的移動通信業務,當時中國移動隸屬于中國電信,擁有固網的瓶頸優勢,這是中國聯通無法與之抗衡的。1999年后,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拆分后,中國移動不再擁有固網優勢,中國移動通信市場開始形成中國聯通與中國移動兩雄割據的局面。目前,中國聯通與中國移動的雙寡頭壟斷競爭格局已經形成,盡管時問較短,但競爭日趨激烈。

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分別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語音和數據業務。但他們所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具有很大的替代性,于是價格便成為他們爭奪消費者最主要的因素和手段。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競爭就表現為持久的價格競爭。

1 中國移動通信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根據市場結構理論,可以將市場劃分為 4種結構:壟斷、寡頭壟斷、壟斷競爭和完全競爭。寡頭壟斷市場是指只有有限幾個供應商,進入市場存在明顯壁壘,有限的幾個供應商之間只存在有限的競爭。1994年中國聯通的成立標志著由郵電部獨家壟斷中國電信市場的局面開始改變。之后,隨著中國移動通信從中國電信中分離并在香港成功上市,經歷了改革與重組、拆分與合并的國內移動通信市場目前已形成了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雙寡頭壟斷的市場競爭格局。

目前,這種雙寡頭壟斷的競爭格局已較為穩定。近幾年,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所占市場份額比列已較為穩定,基本保持在 7:3的水平。中國移動是國內唯一專注移動通信發展的通信運營公司,占領了我國移動通信市場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中國聯通進入市場較中國移動晚,但政府給予中國聯通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唯一的全業務運營商;業務資費可在國家規定標準范圍內上下浮動 10%一20%等等。中國聯通同時經營 GSM 和 CDMA業務,CD.MA網絡的先進性正轉化為它的市場競爭優勢,作為中國移動的追隨者它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且有實力與中國移動相抗衡。

2 中國移動通信業價格競爭博弈分析

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目前主要經營GSM移動電話網絡服務,他們所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具有一定的替代性,通信服務本身也十分相似。因此,消費者無法在產品和服務的差異中尋求更好的價值時,價格便成為他們爭取用戶最直接的、最原始和最有效的手段。從而使雙方都陷入了一種相互競相降價的困境中。下面,我們將用博弈論的基本模型對我國移動通信企業的價格競爭行為進行分析。

2.1 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分析

根據目前電信市場的實際情況,移動通信市場上的在位寡頭企業有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在不考慮政府部門干預,雙方都是“個體理性”的條件下,以“囚徒困境”模型分析我國移動通信市場的價格競爭過程?,F假設在雙方都不降價時,各自的收益為:移動7個單位,聯通 3個單位;若聯通采取降價策略而移動不降價時,聯通由于價格降低,使收益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 1個單位,獲得 4個單位的收益,不降價的移動因市場份額的減少,則收益減少 2個單位,獲得 5個單位的收益;若雙方都降價,由于市場份額沒有變化而價格降低了,雙方都要蒙受一定的損失,移動減少 1個單位的收益,而聯通減少 2個單位得收益,則雙方的收益為:移動獲得 6個單位的收益,聯通獲得 1個單位的收益;若移動采取降價策略,而聯通置之不理得話,因聯通本身所占得市場份額相對較少,則有可能被排擠出市場,且蒙受巨大的損失,使收益減少 3個單位,沒有獲得任何收益。而移動因自身的優勢,收益則增加 1個單位,獲得 8個單位。

如圖 1所示的博弈矩陣,在博弈雙方都是“個人理性”的前提下,我們對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價格競爭策略選擇進行分析。對移動來說,聯通有降價和不降價兩種選擇。假設聯通選擇降價,對移動而言,降價時的收益為 6個單位大于不降價時的 5個單位的收益,所以移動會選擇降價;假設聯通選擇不降價,移動選擇不降價的收益為 7個單位,而降價可以獲得 9個單位的收益,移動還是會選擇降價。因此,在此博弈中,無論聯通采取何種策略,移動都會選擇降價。同理可知,聯通的最優策略也是降價。從而,此博弈的最終結果是,雙方都會選擇降價策略。

2.2 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分析

在市場上,降價的選擇總是有先有后,同時選擇的情況很少,這實際上是一種動態博弈過程。在動態博弈中,先行動的博弈方在選擇自己的行為時總是先要考慮后行動的博弈方在后面階段中的選擇。在移動通信市場上,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的價格競爭的博弈實際上一種動態博弈。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完全信息非合作的動態博弈模型。

2.2.1 一次動態博弈

在這一動態博弈過程中,參與博弈的雙方分別是 A中國聯通和 B中國移動。這兩個博弈方都有兩種策略選擇:降價和不降價。在博弈論中,“自然”是指決定外生的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的機制。在移動通信市場價格競爭博弈中,對移動通信服務的市場需求是一個隨機變量,“自然”以一定的概率決定需求是大還是小。我們可以假定在博弈開始之前“自然”就選擇了市場的“高需求”;再假定處于弱勢的聯通先決策,移動在觀測到聯通的選擇后決策。在該動態博弈中,雙方的策略空間和得益函數與上面討論的靜態博弈相同,雙方只是在選擇次序上發生了變化,那么該博弈的擴展式表述如圖2所示。

如圖 2所示,我們把移動通信市場競爭的過程模型化為一個子博弈完美納什均衡過程。利用逆向歸納法求解這個動態博弈的步驟如下:這是一個兩階段的動態博弈,我們從第二階段開始,對于參與者移動,若聯通降價以后,此時,由于聯通的較低價格會吸引很多消費者放棄移動的服務而選擇聯通。如果移動不降價,不僅不能挽留老顧客,而且不能吸引到新顧客,則收益為 4個單位,降價則收益為 6個單位。則移動的明智之舉就是跟進降價。若聯通不降價,移動如果采取降價策略,則擴大了市場份額,使收益比不降價時增加 2個單位。則參與者移動的最優行動是選擇降價競爭。退回到第一個階段,對于聯通而言,因為它預測到下一個階段移動將采取降價策略,此時,聯通若采取降價策略則收益為 1個單位,不降價則收益為0個單位,因此聯通的最佳策略是采取反擊手段進行降價。這樣,該博弈的子博弈完美均衡解為(降價,降價)。

2.2.2 無限次重復博弈

由于移動通信市場的價格競爭主要表現為雙方不斷的進行價格調整,因此該博弈是不斷重復的過程。在移動通信市場上,由于兩移動運營商是老對手,它們很難預測哪一次博弈是它們之間的終極博弈,因此二者的博弈更貼近無限次重復博弈。在無限次重復博弈中,如果貼現因子達到一定臨界值,參與人更傾向于自愿合作而不需要很強的聯盟協議約束,此時雙方就能通過合作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從而走出“囚徒困境”。

這里,我們假設兩運營商都采取冷酷戰略(即任何一方的一次不合作都會觸發另一方永遠的報復(不合作))。令 為貼現因子(我們假定二者的貼現因子相同)。如果聯通在博弈的某個階段首先選擇了降價,它在該階段得到 R +a的利潤,而不是 R的利潤,從而聯通將比不降價多獲得a的利潤。但它的這種行為將觸發移動的“永遠降價”的懲罰,因此聯通隨后每個階段的利潤都是 R—b。因此,如果下列條件滿足,給定移動沒有選擇降價,聯通將不會選擇降價:

下面討論 的取值對結果的影響:

(1)當 >1/2時,雙方都有足夠的耐心,都從自己的長遠利益出發來選擇戰略,此時子博弈完美均衡結果是每階段雙方都不降價,即結成“卡特爾”,共同瓜分市場。

(2)當0< ≤ 1/'2時,雙方都沒有足夠的耐心,不能關注長遠的利益,此時子博弈完美均衡結果是在每一階段雙方都選擇降價,從而無法走出“囚徒困境”。

3 中國移動通信業價格競爭的福利分析

對于目前價格競爭的反應,一種(是產業界):價格競爭不利于移動通信產業的長遠發展。會使移動通信行業的利潤水平減少,降低了產業的發展能力。另一種(是消費者):價格競爭不僅降低了移動通信產品/服務的費用,使廣大消費者得到了實惠,擴大了移動通信服務的普及水平。還能通過價格競爭重新分配市場份額,給兩大運營商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使企業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社會福利由企業利潤和消費者凈剩余兩部分構成。因此,我們也將通過對價格調整造成的消費者凈剩余和企業利潤的變化進行考察,來綜合分析價格戰對整個社會福利的影響。當壟斷廠商進行價格戰時,由于行業整體價格水平降低,廠商的產出水平隨之增加的同時帶來了更多的消費需求。對于消費者而言,價格下降,消費者凈剩余必然會增加。但對廠商而言,價格下降以后利潤水平提高還是降低,還取決于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

現假設 S為總社會福利,V(P,q,s)為消費者凈剩余,ji(P,q,S,c)為企業凈利潤,P,q,S,C分別代表產品/服務的價格、產量、質量、生產成本等影響消費者和生產過程的參數。

S:V(P,q,S)+ji(P,q,s,c)

現在我們來分析消費者凈剩余 V(P,q,s),從圖可以看出當價格為 P時,消費者凈剩余為:

在圖 3中,需求的價格彈性大于 1,需求曲線相對平坦。隨著價格由P下降到P1,均衡的產出水平由Q增加到Q1此時,對于廠商而言,由于價格的下降導致的利潤損失為 PABP1的面積,而由于產量增加使得利潤增加為 BCED的面積。顯然由于需求曲線的價格 彈性大 于 i,BCED 的面積要 大 于PABP1的面積,也就是說價格的下降最終導致了企業凈利潤的增加。從而價格的下降能夠使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增加。

再來考察需求彈性小于 1的情況:如果需求的價格彈性小于 1,那么,在價格由P下降到 P1時,就會出現產量增加給企業帶來的利潤的增加額BCED小于價格的下降給企業帶來的利潤減少額 PABP1。對于企業來說,價格降低使其凈利潤減少了,但由于消費者凈剩余的增加額仍為PACBP1的面積。兩者相抵消以后,對于整個社會福利,仍有面積為 ADEC的增加。這就表明,雖然價格降低有可能給企業帶來利潤損失,但只要企業還能夠維持運營,對整個社會而言價格下降也是有益的,因為總的社會福利還是增加了。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只要這兩大運營商在競爭中不將價格定在平均成本 AC曲線以下,價格競爭就能夠增進社會福利;如果它們在競爭中將價格定在平均成本 AC曲線以下,就會出現惡性價格競爭,這是一種損害公平定價的行為。這雖然短期會給消費者帶來好處,但損害了消費者的長遠利益,不利于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對于這種價格競爭行為應該堅決予以制止。

[1] 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 陳宏平.市場結構與政府管制的對稱與動態均衡[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

[3]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4] 李明志,柯旭清。產業組織理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