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移動通信業價格競爭模型及博弈分析
萬同海
【論文關鍵詞】移動通信 價格競爭 模型 博弈
【論文摘要】隨著移動通信業務的不斷發展和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之間的價格競爭日趨激烈。本文通過對上市公司數據的整理.運用線性回歸的計算方法。構建了雙寡頭競爭的需求、成本函數,繼而對價格競爭進行了博弈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我國移動通信業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1.引言
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 GSM移 動通信制式 的商用 ,數字蜂 窩移動通信技術 以其 用戶的移動性 、終端 的便 攜性 、業務 的多樣性而得 到了迅速的發展。 中國移動通信業 尤其 是在 2l世紀更是得 到了長足的發展.根據 2008年 1月通信行業統計 月報 ,我國移動通信 用戶已經達到5.6億之多 ,而兩大運營商中國移 動與 中國聯通 已分別 建成 了規模全球第一和第三的移動通信網絡 。
我國移動通信業的迅猛發展無疑得益于市場競爭的推動。移動通信行業由于具有典型的規 模效益和需要巨大的資產投入而歸屬于自然壟斷行業,在該行業中,雙寡頭競爭的主體: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在業務的價格、品牌等各個方面展開了競爭,由于業務的替代性很強,價格競爭成了市場競爭的一個主要方面。無論從消費者的體會還是通信運營商的年報數據來看。移動通信業務價格一直處于下降的過程中。本文旨在通過實際計算構建我國移動通信業務價格競爭模型.并在此基礎上對價格競爭情況進行博弈分析。以探尋價格競爭的均衡點 .繼而針對移動通信業務的 良性發展 提出建議。
2.價格模型構建
2.1需求函數的構建
需求函數的構建基于以下兩個基本假設。一是價格的持續 降低推動了行業需求的不斷提高,價格與需求存在一定的線性關系。二是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的價格差異的變動是導致二者市場占有率變動的主要因素。二者同樣存在一定的線性關系。在這兩個假設基礎上構建需求函數,在計算競爭雙方價格對雙方需求量的影響時,基本上可以規避移動業務需求的自然增長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首先.根據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上市公司年報中的數據可以整理出二者以及行業的需求、價格、市場占有率以及價格差異等數據。如下表所示 :
假定行業需求 函數為:
其中:D為行業總需求
P1為聯通平均價格
為移動平均價格
u為待回歸量
b為相關系數
利用表一1行業類第 1、3列數據進行線性 回歸計算可得:
D=30523+67961·tP P |2
另假定市場 占有率函數為:
其 中:P為市場 占有率
c為待回歸量
d為相關系數
分別利用移動、聯通類第4、5列數據進行線性回歸計算可得聯通市場占有率函數為:
聯通與移動的需求函數分別用行業需求與市場 占有率函數相乘得出:
2.2成 本函數的構建及均衡求解
假設成本函數為線性函數。如下 :
整理聯通及移動年報中的產量與成本數據(其中,成本是按移動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進行同比例估算得到的。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差距)。可以得出下表 :
利用表中數據對成本函數進行線性回歸計算可得聯通及移動成本函數分別為:
C1=115.29+0.188-D1 (3)
C2=485.83+0.130-D2 (4)
將公式 1、3和 2、4分別代人利 潤公式 I-I=D-P-C后 ,根據 MR=MC的利潤最大化原理,分別對只和 P2求偏導,并令其為O,聯合兩方程求解可得中國聯通與中國移動的均衡價 格與均衡產量為:0.30元,分鐘,2421.7億分鐘;O.33元,分鐘,6693.2億分鐘。
3.博弈分析
3.1博弈理論
博弈論。英文名為 game theory,是研究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侯的決策以及這種決策的均衡問題的。博弈雙方面對一定的環境.在一定的規則下,同時或先后,一次或多次從各自允許選擇 的行為或策略 中進行選擇并加以實施,并從中各自取得相應結果。博弈問題多是建立在“個人行為理性”基礎上的“非合作博弈”。博弈有很多分類方法。根據博弈雙方的次序可將博弈分為“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根據雙方對相關信息的了解.可將博弈分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根據博弈雙方所獲得的利益情況,可將博弈分為“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
對于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而言,二者之間的價格戰在很多時間均表現為互相降價,這一過程可以看作是有先后次序的降價過程。同時,雙方的定價信息最終是公開的,而相關的經營信息尤其是設備類的投入也不存在太大的差異。因此二者之間可以認為是完全信息 的博弈。另外,從實際情況來看,二者價格不斷地相互變動.二者價格博弈表現為一種連續重復的博弈過程。
3.2博弈分析
假設博弈自2003年開始.現以 2003年 的數據為基礎進行模型計算及博弈分析。
從2003年的基本情況來看.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的平均價格分別為0.405元,分鐘和0.332元,分鐘。而通過 以上計算所得出的雙方獲得最大利潤的均衡價格為0.33元,分鐘和0.30元,分鐘,因此,雙方均存在超額壟斷利潤。為爭奪市場占有率.形成更大的規模效益,雙方如果選擇降價.均有一定的降價空間以支持降價策略的實施。
根據第2部分推導得 出的公式,我們可以從四種情況分析雙方的競爭策略和相應的市場占有率、獲利情況:
(1)中國移動降價 10%,從 0.405元,分鐘降到 0.365元,分鐘,而中國聯通保 持 0.332元,分鐘價格不變 ,此時 ,中國移動市場 占有率為0.732、獲利 691億 元 .而 中國聯通 市場 占有 率為 0.268、獲利 149億元。
(2)中國移動降價 10%,中國聯通也降價10%,從0.332元,分鐘降到0.299元,分鐘,此時,中國移動市場占有率為 0.700、獲利825億元,而中國聯通市場占有率為 0.300、獲利150億元。
(3)中國移動保持價格不變,而 中國聯通 降價 10%,此時,中國移動市場占有率為0.662、獲利 716億元,而中國聯通市場占有率為0.338、獲利 132億元。
(4)雙方均不降價,中國移動市場占有率為 0.693、獲利 559億元,而中國聯通市場占有率為0.307、獲利 127億元。 把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的四種定價策略下所獲得的市場占有率及收益匯總成支付矩陣形式。如下表所示:
從表 3雙方的支付矩陣來看,對于任何一方而言,不管對方的價格降與不降,自身降價都會帶來更多的利益:市場占有率提高、獲利增加。因此,對于寡頭壟斷競爭的雙方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而言,降價始終是最優策略。換而言之,對于博弈雙方來講都具有各自的支配性策略 。從而形成了“納什均衡 ”。
從理論上講,在有限次重復博弈之后,博弈雙方可能達成某種不降價的協議,但事實上,由于擔心會被對方“出賣”,這種協議很快就會被打破口。從2003年之后的數據來看:博弈雙方的價格持續下降,雙方共同選擇的策略仍然是繼續降價策略,雙方并沒有在價格上達成合作協議,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陷入“囚徒困境”。
3.3伯川德悖論 的應用
根據伯川德模型,誰的價格低誰就將贏得整個市場,而誰的價格高誰就將失去整個市場,因此寡頭之間會相互削價,直至價格等于各自的邊際成本為止。即均衡解為:P=-MC=Co。雖然該結果在實際應用中很少提及,但在本文 的計算 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在2006年的平均價格分別為0.236元,分鐘和0.217元,分鐘,與二者的邊際成本0.130元,分鐘和0.188元,分鐘已經非常接近,即使按照伯川德模型中的結論,以邊際成本作為均衡價格。博弈雙方的降價空間也已經變得很小。
4.結語
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是我國移動通信行業中的雙寡頭.在實施競爭策略的過程中,不約而同的采用了降價策略。降價策略的實施,大大降低了移動通信業務的使用門檻,從而大大推動了我國移動通信市場的發展,移動用戶數和移動業務使用量每年都以很快的速度在增加,我國也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市場。
就我國的移動通信行業而言.降價也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說:移動業務對固話業務的替代作用越來越明顯,這勢必導致固網業務的下降。導致固網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移動業務的兩大運營商在不斷的降價中也勢必會導致利潤降低直至利潤為零的結果。因此,在經過很多次重復的降價博弈之后,我們應該盡快打破囚徒困境,找到新的均衡點。具體而言,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走產品差異化的道路,通過產品差異化可以打破伯川德模型中對產品同質的假設,從而解開伯川德悖論。
(2)以品牌競爭取代價格競爭,并為客戶提供更有特色的服務。目前中國移動主要有“全球通”、“動感地帶”、“神州行”等品牌,而中國聯通主要有“世界風”、“新勢力”、“如意通”等品牌,二者在對各品牌用戶的服務中都有相應的辦法.在品牌建設上均已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3)快電信管理體制的改革。包括完善相應的監管機制,加大對價格的管控力度。以及建立合理的網間結算標準。
(4)我國移動通信行業的運營商之間,在競爭的同時也需要適度合作,以充分發揮通信網絡的整體效能,提升通信網絡資源的使用效率,在提高各自規模經濟效益的同時,擺脫“囚徒困境”,實現雙贏的良好愿景。
[1]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 [M].上海 :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陳亞麗.我國移動通信市場價格戰的博弈分析[J].市場周刊,2005,(4):106.
[3]黃潔-我國移動通信市場價格戰的博弈分析及對策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6.
[4]劉昌勝.我國移動通信業價格競爭博弈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