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工的分組教學模式
石錦秀
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新的課程改革不僅僅是教材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教育觀念的更新。在電工教學中,更需要在教學理論的基礎上更新觀點,探索出適用于本學科的教學模式,“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推動課堂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為此,我對實際教學過程中采取的分組教學法談以下幾條做法:
一、教學前的準備工作
在學期初著手成立學習合作小組,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四至六人,可以是學習程度、興趣、個性、性別等的同質,也可以是異質。一般是異質,因為互補性強,更能體現的發揮互相包容、互相幫助、互相合作的團隊精神。然后從每一小組中推選一名操作能力和理論水平都較高,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同學擔任組長,起指導、監督、聯絡的作用。在上課時合理地安排座位,以組長為中心,組員在四周,這樣便于輔導。為互動提供條件,接著就實施了互動協作學習。
二、加強組長的管理與培訓
學生的天性是好動的,對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鮮、好奇,總想動手摸一摸、試一試。而電工課以實驗為主,常和電打交道,電工教學中,最令人頭疼的是學生的觸電事故。即使教師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來維持紀律,強調安全,可初生牛犢不怕虎,總有學生要試一試,不但有安全隱患,同時也可能完成不了教學任務。因此,加強對小組長的管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監督管好本組的組員恰好能避免上述的弊端,教師就能分出身來全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也可讓學生在有安全保障的情況下濃度一下“觸電”的滋味,使其知道“電擊”“電傷”的危害,腦袋里時刻繃緊“觸電”這根弦。具體方法是用一個500伏的兆歐表,教師用雙手捏住兩個接線端,使學生由慢到快搖動手柄,一直到教師觸電,發出觸電的動作表情。然后讓學生自己用雙手捏住兩個接線端,其他同學輕搖手柄,使其“觸電”,觀察觸電學生的表情動作,如此“觸電”幾位同學,并讓觸電部位各不相同,學生的觸電表情也會隨之而豐富多彩,然后讓“觸電”的同學談談觸電的感受,啟發教育其他學生要時刻牢記安全第一,嚴防觸電事故的發生。
三、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成功的秘訣是興趣”,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電工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從而用好電工。人類的興趣與好奇心緊密相聯。培養好奇心的關鍵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之外,即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每節課的前十幾分鐘,學生情緒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師能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根據欲講內容,做一些隨手可做的實驗,就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例如在《電機與變壓器》課程教學中,講到交流電動機的旋轉磁場時,可用一臺三相手搖發電機和電動機、負載模型作演示,當接上三相負載(小燈泡),用手搖發電機,燈泡則會亮,此時同學們躍躍欲試。如果改換電動機三相對稱繞組,并把小磁針放入其中,手搖發電機后,小磁針就會轉動。你倒轉,它也倒轉,你加速,它也加速。當發電機轉動方向不變,將兩根電源線調換后,則發現小磁針轉動方向也會改變。當斷開一根電源線時,則小磁針不再轉動。同學們則會產生一系列的問號,從而引入課題,使學生在好奇心理的驅使下進入聽課角色。
四、師傅領進門——教師要精心設計任務
在電工教學中,精心設計任務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電工是一門實驗科學,其概念的建立與規律的發現,都以實驗事實為依據,實驗是電工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視實驗,才能使電工教學取得成功,因此教師精心設計實驗任務,引導分組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思考、討論、探索到實驗規律成為教學的關鍵所在。比如《電機與變壓器》中的“三相鼠籠式異步電機的啟動”的實驗,可作為探究式實驗開設,實驗前先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進行預習和思考。如三相鼠籠式異步電動機的啟動電流是多少?采用什么方法來降低它的啟動電流?實驗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啟動方法,自行設計電路來完成該實驗內容。再如:在講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時,利用“拋繡球”實驗,會引人入勝、妙趣橫生:拋“繡球”時,只有“繡球”和接球人的連線是“繡球”在該時記得的切線方向時,才能夠接到“繡球”,這個方向就是“繡球”在該時刻的線速度方向。 五、修行在個人——小組完成任務
我們要把填鴨式教學方法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式教學,營造一個“讓學生學會學習,重視學生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留給學生空間,引導學生運用觀察、分析、綜合、歸納等方法探索、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學生分組實驗,我們在幫助學生掌握實驗原理的基礎上,允許學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在實驗中,學生需要在各種因素中進行取舍,對所得信息進行篩選。這就要求學生在即定目標的過程中,有全局觀點,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使學生分析抽象概括綜合表達能力都得到訓練和發展。例如,自感的學習可以放在實驗室進行,在講解自感原理后,指導學生動手安裝日光燈電路。在操作過程中,讓學生來比較整流器接入與否的實驗現象,進一步理解整流器的作用:由于自感產生瞬時高壓,使日光燈導通發光。學生在自己接線安裝過程中會全神貫注,滿懷期待,當實驗成功時,他們會滿心喜悅,勃發自信,進而會探索新的知識。因此,動手操作實驗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方法。
六、及時給小組中學生評語
一次真誠的贊揚,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微笑,足以讓一個學生興奮許久,甚至影響他的一生。一句好的評語能喚起學生的自信心,打開他心靈世界的天窗,燃起他對生活的憧憬和熱愛,當我們把愛和信任的陽光播撒到學生心中的時侯,我們也收獲了學生的信任和熱愛。例如有些學生學習很刻苦,可惜基礎差,成績不理想,時間一長,這些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甚至想放棄,針對這種情況,我在他的作業本上寫下幾句名言“失敗的次數越多,離成功的機會也越近,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鐘來訪的客人。”“生活中沒有信仰的人,一位沒有羅盤的水手,在浩瀚的大海上隨波逐流。”“我們處于什么方向不要緊,要緊的是我們正朝什么廣向移動。”不斷的激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實踐證明,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課堂藝術的不斷創新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但課堂教學是一門綜合藝術,還有待于我們不斷地探討、摸索,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