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戰略聯盟的電力企業電動汽車支持研究
趙富強
摘要:文章從我國電力市場和環境能源發展趨勢出發,分析了我國電力企業支持電動汽車發展的環境,指出了電力企業支持電動汽車發展的現實意義,比較總結了國內電力企業支持電動汽車的經驗教訓。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我國電力企業支持電動汽車發展的戰略思路。
關鍵詞:戰略聯盟;電力企業;電動汽車 一、 前言 隨著電力建設的突飛猛進,國內裝機產量大幅增加,電力盈余局面即將出現。這對國家投資回收和企業建設貸款償還等方面會造成不良影響。但電廠規模已具備,停建或限制發電均不是良策,當務之急是盡快為電力盈余找到出路。同時,政府對城市機動車尾氣排放非常重視。因此,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是清潔能源汽車,天然氣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及純電動汽車開發如火如荼。而這些產品應用直接影響未來社會能源結構和上游能源企業的發展。目前天然氣公司已與公交公司合作,隨天然氣汽車改造和基礎設施發展,必將帶動天然氣能源公司的市場拓展,對于未來電力企業的市場拓展和客戶培養產生巨大沖擊。 二、 電力企業電動汽車支持環境分析 1. 電力供應未來趨勢。隨著近幾年電力建設的突飛猛進,國內裝機產量大幅增加,在未來1年~2年內,在建電力項目均可形成發電。2007年我國電力供需矛盾可基本緩解,明年除少數地區高峰時段外,全國大部分地區可實現電力供需平衡,電力盈余局面即將出現,預計今后幾年隨著節電型產品大量推廣使用,電能會有進一步的盈余,這對國家投資的回收,企業建設貸款的償還,企業經濟數量的良性循環等方面均會造成不良影響,當務之急是盡快為電力盈余找到出路。 2. 電力需求有待開發。基于電力供應的未來趨勢,作為電力公司需要而且也應該有一個穩定的電力需求市場亟待開發。電動汽車業的發展將開發出新的電力需求市場,雖然中國的電動汽車發展起步時間較晚,但是擁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強大的發展潛力。目前,汽車市場被國際高位油價所逼迫,成本持續上升,經營甚為艱難,不少城市政府采取補貼辦法應急,但終非良策。若將城市公交車、出租車、私家車、市內環衛車、企業商務車等在市區內行駛的原燃油車輛電動化,則上述車輛日常運行成本大降,同時對城市降低噪聲,減少尾氣排放均可立竿見影。而且在電力盈余、石油高價、環保日趨嚴格的未來,對擴大內需也是一個新增長點。 3. 能源緊張汽車轉型。作為能源消費大國,近幾年中國能源需求快速增長,已危及到國家經濟安全。資料顯示,中國從1994年已開始成為石油純進口國,2000年進口石油7 000萬噸,2001年進口石油約8 000萬噸,2002年進口石油約9 000萬噸,2003年原油進口量近1億噸,2005年達1.3億噸。估計2010年中國40%石油依靠進口達1.6億噸以上,對石油需求增長量占全球需求增長量的41%。目前,節能降耗減少對石油資源的依賴已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引導城的公交發展和開發超低排放或零排放電動車是城市可持續發展切實可行的戰略選擇。 4. 電力企業介入開發。目前,國內外很多電力企業已經意識到市場拓展和客戶培養的重要性,紛紛開始展開電動汽車的投資和聯合開發,并且出臺了許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在美國,紐約電力公司參與了電動汽車的研究開發;在法國,電力企業參與了標致公司的電動汽車的研究開發;在日本,東京電力參與了三菱和富士的電動汽車的研究開發。在國內,北京電力公司和上海電力公司等電力企業已經參與了電動汽車的開發工作,蘭州電力等企業也出臺并制定了推動電動汽車產業化的相關措施。 5. 聯系自身結合實際。目前國家在國內的七個城市展開了電動汽車的示范運營,這些電動汽車的示范運營基本都有電力企業的參與。但是,作為起步最早、平臺最好、運營成熟的全國示范運營中心城市,武漢市官產學研的堅實平臺,汽車產業集群的聚集效應,示范運營的全國典范,卻沒有電力企業的參與。電力公司作為關系國家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重要企業,對推動電動車在全國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拓展電力市場,特別是將電能作為機動車動能的應用領域研究,對我國今后長期、穩定和續持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 電力企業電動汽車支持現實意義 1. 主導電動汽車研究及運營方向。(1)政府促進車用能源多元化。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石油消費迅速增長而供應不足的矛盾日漸突出。隨著汽車技術和石油煉制技術的不斷提高,汽車環保問題也在不斷改善,解決車用能源短缺問題,必須從兩方面下功夫:一是節能;二是替代。汽車產業要結合國家能源結構調整戰略和排放標準要求,積極開展電動汽車、車用動力電池等新型動力研究和產業化。(2)未來十年電動車穩定增長。“十五”期間,國家投入10億元來支持電動車前瞻性技術開發,這還不包括原材料的研究、完整的燃料電池和其他動力源等基礎性研究。預計未來數十年,電池電動車、混合電動車和燃料電池電動車市場份額將以穩定速度增長,而燃油汽車市場份額將會逐漸減少。環保節能仍將推動電動車的發展,近年電池電動車的商業化受阻于價格和行駛里程未能滿足顧客需要。(3)電動汽車部分處產業化前期。我國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技術標準已完成,燃料電池汽車技術標準正在制定中,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汽車產品公告程序已正式啟動。電動汽車經“十五”、“863”重大專項5年研發,已在一些城市進行示范試點,而產業化關鍵在于:一是電動汽車的準確定位和合理用途;二是不跟內燃機汽車性能比,要體現電動汽車特色并注重實用;三是電動汽車的快速充電。 2. 為自身培養潛在客戶搶占市場。(1)清潔能源汽車的研究應用群雄逐鹿。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是清潔能源汽車,而清潔能源汽車的市場有待新能源汽車研究開發的成熟。而目前天然氣汽車、燃汽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以及純電動汽車研究開發如火如荼,而這些產品的未來應用直接影響未來社會能源結構和上游能源企業發展。目前天然氣公司已著手與公交公司合作,在車輛運營上采用天然氣汽車,僅武漢市未來1年~2年傳統汽車的天然氣改造就多達1 500輛,傳統車輛天然氣改造和充氣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開始,很多出租轎車也開始天然氣改造。隨天然氣汽車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必將帶動天然氣能源公司的市場拓展,從而對電力企業的市場拓展和客戶培養產生巨大沖擊。(2)公用充電站是電動汽車產業化瓶頸。純電動汽車商業化的基礎設施是公用充電站,這些公用設施應由當地政府規劃,由發電廠和當地城市供電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由充電站企業來獨立經營,利潤不會低于加油站。在一個城市內建設十幾個或數十個公用充電站,市區內的出租汽車、私家車、商務車均可在公用充電站快速地充電。而公交公司可在終點站、始點站自行建設充電站,為本線路公交車提供充電服務,環衛車輛可在本企業的停車場內充電,同時私家車在晚上可回家充電,充分利用谷電來慢充電,既省電又對調峰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