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循環(huán)一體化氧化溝處理城市污水研究
夏世斌 劉俊新
摘要:開發(fā)了一種新型立體循環(huán)一體化氧化溝工藝,較常規(guī)氧化溝工藝可節(jié)省占地約50%;沉淀池建于氧化溝的一端,對氧化溝內混合液的流態(tài)無任何影響,且實現(xiàn)了污泥的自動回流。該裝置結構緊湊、運行操作簡便,在進水COD為289~1147mg/L、TN為65~87mg/L等條件下與HRT為10h、SRT為30d時,對COD的去除率為95%,BOD5去除率為98%,NH3-N去除率為99%,TN去除率為91.2%。
關鍵詞:一體化氧化溝 立體循環(huán) 城市污水 生物脫氮
1 工藝特點
立體循環(huán)一體化氧化溝由曝氣轉刷、上下兩層溝道及沉淀區(qū)組成,其特點是: ① 化溝的上層為好氧區(qū),下層為缺氧區(qū),混合液在上下循環(huán)過程中完成降解有機 物和生物脫氮過程; ② 氧區(qū)在底層不與大氣接觸,缺氧環(huán)境形成快。與常規(guī)氧化溝相比,采取上下兩層溝道立體循環(huán)方式減少占地面積約50%; ③ 淀區(qū)與氧化溝合建(建在氧化溝的一端),沉淀的污泥可自動回流到氧化溝內,無需污泥回流設備,節(jié)省了投資和能耗,并對氧化溝內混合液的流態(tài)無任何影響; ④ 構緊湊,運行操作簡便。 立體循環(huán)一體化氧化溝結構形式如圖1所示。
該裝置由有機玻璃制成,總有效容積為33L。
2 試驗條件與方法
原水取自城市污水檢查井。試驗期間的水質見表1。在試驗過程中,裝置內混合液的溫度隨季節(jié)而變化,基本維持在11~28℃。
表1原水水質 項目 范圍 平均值 pH 6.84~8.1 7.2 SS(mg/L) 55~651 152 COD(mg/L) 289~1 147 628 BOD5(mg/L) 119~470 257 NH3-N(mg/L) 45~67 59.1 TN(mg/L) 65~87 79.4 BOD5/TN 3.2
在試驗系統(tǒng)內混合液的循環(huán)流動由轉刷推動。轉刷的功能一是充氧,二是使混合液循環(huán)流動,底部不發(fā)生污泥沉積。根據(jù)設計要求,當轉刷淹沒深度確定后調節(jié)轉刷轉動速度可以保證溝內DO濃度及水流速度的要求。試驗期間氧化溝上層溝道的DO≥2mg/L,下層溝道保持缺氧狀態(tài)。混合液的循環(huán)流速平均為0.25m/s,未出現(xiàn)污泥沉積現(xiàn)象。 試驗初期進水量為0.33L/h,逐漸增至6L/h,污泥濃度由0.9g/L逐漸增至5.0g/L。在穩(wěn)定運行期間污泥濃度保持在2.0~4.9 g/L,污泥負荷為0.08~0.14kgBOD5/(kgVSS·d)。 每天監(jiān)測溫度、進水流量、DO和pH值,進出水中的SS、COD、NH3-N、NO3-N、NO2-N、TN等項目每周測2次,分析方法采用標準方法。 pH值用PHS-3C型pH計測定;DO用YSI52型DO儀測定;NO3-N和NO2-N等采用離子色譜分析儀測定;COD和BOD5分別用CTL-12型化學需氧量快速測試儀和BODTrakTM型生化需氧量測定儀測定。
3 結果與討論
3.1 對有機物的去除 穩(wěn)定運行期間系統(tǒng)對COD的去除效果見圖2(系統(tǒng)SRT=30 d,HRT=10 h)。
由圖2可看出,系統(tǒng)的COD去除率達到95%。當進水COD<1000mg/L時出水COD<50mg/L。 系統(tǒng)對BOD5的去除效果見圖3。
由圖3可見,系統(tǒng)對BOD5的去除率>98%。運行期間進水COD和BOD5平均值 分別為628mg/L和257mg/L,出水分別為37mg/L和5mg/L。由此可見,系統(tǒng)對有機物具有較高的去除效率。 3.2 對氮的去除 系統(tǒng)對氨氮的去除效果如圖4所示。在運行期間系統(tǒng)內氨氮負荷為0.011~0.02kg/(kgVSS·d),BOD5負荷為0.08~0.12 kg/(kgVSS·d)。由圖4可知,進水NH3-N濃度為45~67mg/L,出水中NH3-N平均濃度為1mg/L,對NH3-N去除率達99%。由此可見,該系統(tǒng)同樣 具有常規(guī)氧化溝的良好硝化效果。
由于氧化溝的下層溝道處于缺氧狀態(tài),因此可發(fā)生反硝化,試驗裝置出水中NO3-N平均濃度為6.5mg/L,同時還發(fā)現(xiàn)下層溝道內有氮氣泡出現(xiàn)。 對TN的去除效果見圖5。
在穩(wěn)定運行情況下,進水TN濃度為70~80mg/L,出水TN濃度為7mg/L左右,對TN的去除率>90%。 3.3 對出水SS濃度的控制 試驗系統(tǒng)出水的SS濃度與進水SS濃度、泥齡、沉淀區(qū)的沉淀時間及分離效果等因素有關。運行期間裝置進、出水中SS濃度的變化見圖6(SRT為10~30d)。 由圖6可見,裝置出水中SS濃度隨進水SS濃度的變化而波動,但系統(tǒng)對SS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 沉淀區(qū)沉淀時間對出水SS濃度影響較大。當進水SS濃度<150mg/L、沉淀時間>0.6h時,出水SS濃度<15mg/L。在試驗中發(fā)現(xiàn),當進水SS濃度為650mg/L、沉淀時間為1.1h,出水SS濃度為48mg/L;將沉淀時間延長至1.5h,出水SS濃度為36mg/L。由此可見,當進水中SS濃度較高時需將沉淀時間適當延長。
在試驗期間沒有出現(xiàn)污泥膨脹現(xiàn)象,氧化溝內SVI值為50~260mL/g,進水SS為150mg/L左右,出水SS<15mg/L。
4 影響因素分析
4.1HRT的影響 HRT是影響氧化溝去除有機污染物的主要因素之一。當進水COD濃度為480mg/L左右、水溫為23℃、HRT<5h時,對COD去除率<75%;隨著HRT的延長,出水COD濃度迅速降低,去除效率明顯提高。當HRT>6h時,出水COD濃度<50mg/L,去除率>90%;但HRT>10h后,去除率無明顯提高。 當進水COD濃度增加時,氧化溝的HRT應相應增加以保證獲得較高的COD去除率。此外,在試驗條件下當COD具有較高的去除率時,對TN的去除率始終保持在90%以 上。 4.2 溫度的影響 在試驗系統(tǒng)內溫度對COD去除效果的影響如圖7所示。
由圖7可知,水溫為12~15℃時COD去除率約為89%;水溫>15℃時COD去除率>90%。 溫度對TN去除率的影響較明顯,當總氮負荷≤0.08kg/(kgMLVSS·d)、BOD5負荷為0.08~0.14kgBOD/(kgMLVSS·d)、溫度為11~13℃時,對TN的去除率為75%左右;隨溫度升高,對TN的去除率明顯增加,溫度>15℃時對TN的去除率>90%。這是因為氧化溝中形成缺氧狀態(tài)時溫度對反硝化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
5 結論
立體循環(huán)一體化氧化溝能夠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對COD去除率達到95%,相應的BOD5去除率為98%。同時,由于在下層溝道形成缺氧區(qū),有利于生物脫氮。在H RT為10h、SRT為30d時,對NH3-N的去除率達到99%、對TN的去除率>90%,因此采用立體循環(huán)一體化氧化溝處理城市污水是可行的。 立體氧化溝的優(yōu)點是:①由于活性污泥混合液呈立體循環(huán),故在同等處理能力下較常規(guī)氧化溝節(jié)省占地面積約50%;②實現(xiàn)了污泥自動回流,沉淀分離器置于立體氧化溝的一端,不改變主溝混合液的流態(tài),不造成能量損失,因而更加節(jié)能;③整個系統(tǒng)結構緊湊、占地少、投資少、操作方便,是適合現(xiàn)階段我國中小城鎮(zhèn)及城市小區(qū)污水處理需要的新工藝。
[1] Mandt G,Bell A.袁懋梓譯.污水處理的氧化溝技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 88. [2] 劉俊新,王寶貞,Groenestijn van J W,et al.采用氧化溝從城市污水中去除氮和磷的研究[J].哈爾濱建筑大學學報,1997,30(5):36-40. [3] Liu J X,Groenestijn van J W,Doddema H J,et al.Influence of the aeration bru sh on nitrogen removal in the oxidation ditch[J].Eur Water Pollut Control,199 6,6(4):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