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水解生物法處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瞿永彬 郭茜 劉軍
摘要:厭氧水解工藝處理城市污水由于無須曝氣,可大大節省污水處理廠運行費用,這一特點使厭氧水解工藝可廣泛應用于我國經濟落后地區的污水處理。根據試驗研究提出厭氧水解工藝在處理城市污水時最佳的運行參數及厭氧水解工藝的特點。
關鍵詞:城市污水 處理 厭氧 水解
0引言
在采用厭氧工藝處理城市污水時,由于其有機物濃度低,若采用以能源回收為主要目的之一的厭氧消化在經濟上未必合算。將厭氧工藝控制在水解酸化階段的厭氧水解工藝與普通好氧工藝相比盡管處理效果較差,但由于不需曝氣而大大降低了生產運行成本。在我國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這種能耗小并能達到一定處理效果的處理工藝具有一定優勢。
表1國內厭氧水解生物處理工藝情況 廢水種類 水解設備 類型 容積(m3) 停留時間(h) 填料種類 水解處理效果 好氧階段 研究單位 CODCr BOD5 進水(mg/L) 出水(mg/L) 去除率(%) 進水(mg/L) 出水(mg/L) 去除率(%) 出水BOD5/CODCr 制藥 UBF 74 4 生物填料 射流曝氣池 冶金部安全環保研究院 合成橡膠 厭氧復合床 6.7 半軟性填料 656 504 23.2 286 281 1.7 0.56 接觸氧化池 同濟大學環境學院 啤酒 UBF 0.77 6 半軟性填料 2000 1457 27.2 800 1253 0.86 接觸氧化池 華南師范大學 生活與工業 UASB 170 2.5 493 278 43.5 170 115 32.3 0.414 中微孔曝氣池 北京市環保所 生活與工業 UASB 170 4 457 304 33.5 189 145 23.2 0.477 穩定塘 北京市環保所 肉類加工 UBF 371 7.5 彈性填料 803 332 58.7 389 74 80.9 0.223 生物吸附再生 廣東佛山環境裝備公司 啤酒 UASB 6 1729 1052 39.2 882 757 14.2 0.72 接觸氧化與氣浮 廈門大學環境研究中心 印染 UASB 347 10 D3軟填料 429 269 37.3 接觸氧化 佛山紡織廢水處理中心 滌綸廠聚酯 UASB 0.77 6 半軟性填料 1200 860 28.3 400 507 0.589 接觸氧化池 華南師范大學 造紙 UASB 4 3 541 1933 45 1374 845 38.5 0.437 曝氣池 同濟醫科大學研究所 含硫 UBF 24 12 組合纖維填料 2066 1286 37.8 接觸氧化池 污染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注:UASB為上流式厭氧污泥床-濾層反應器; UBF為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
1國內厭氧水解生物處理近況
厭氧水解處理工藝是考慮到產甲烷菌與水解產酸菌生長速度不同,在反應器中利用水流動 的淘洗作用造成甲烷菌在反應器中難于繁殖,將厭氧處理控制在反應時間短的厭氧處理第一 階段即在大量水解細菌、產酸菌作用下將不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溶解性有機物,將難生物降解 的大分子物質轉化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質。將厭氧水解處理作為各種生化處理的預處理, 可提高污水生化性能,降低后續生物處理的負荷,因而被廣泛運用在難生物降解的化工、造 紙及有機物濃度高的食品廢水處理中。如表1中列出了厭氧水解工藝與各種好氧工藝組合起 來用于處理制藥、含酚、合成橡膠、啤酒廢水等各種工業廢水。
2厭氧水解處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2.1城市污水水質
CODCr一般在300~500mg/L,BOD5一般在200~300mg/L,SS一般在300mg/L左右,NH3-N一般在30~40mg/L。
2.2厭氧水解生物反應器
目前最廣泛采用的厭氧生物處理反應器有UASB(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和AF(厭氧濾池反應器)兩種。本試驗采用厭氧濾池反應器。
試驗中厭氧水解池采用A3鋼制成,外形尺寸為:外徑400mm,總高為5.842m。有效水 深5.7m,內裝NAE8050mm球形立體填料,裝填高度為2.8m。水解池下部通過十字 進水管進水,上部經出水堰出水,在上部出水處設不銹鋼網罩防止濾料流失。裝有填料的酸 化池容積為733.8L。
2.3試驗結果分析
2.3.1厭氧水解停留時間對處理效果的影響
厭氧過程中,微生物將有機物分解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本研究須將厭氧反應控制在水解 酸化階段。由于產甲烷菌的增殖速度慢、繁殖世代長,而水解產酸菌的世代期短,往往以分 鐘和小時計,因此水解酸化過程十分迅速,可通過控制廢水在反應器中的停留時間來將厭氧 反應控制在水解酸化階段。本研究將水解酸化過程控制在3~6h,結果如表2所示。
表2水解池水力停留時間對處理效果的影響 水解酸化 停留時間(h) 水質指標 CODCr(mg/L) BOD5(mg/L) SS(mg/L) 進水 出水 去除率% 進水 出水 去除率% 進水 出水 去除率% 6.0 314.4 150.4 52 145.8 70.8 51 148 34 77 4.0 278.8 100.3 64 144.8 49.3 66 104 22 79 3.5 283.0 107.3 62 146.2 58.6 60 105 31 71 3.0 282.2 131.3 53 153.1 65.2 57 93 23 76
由表2可見,在水解反應池中停留時間對水解反應的影響較小,盡管水力停留時間為4h 時有機物去除率最高,但當水解時間下降到3h時,CODCr去除率僅從64%下降到53%。 在3.5~4h時,CODCr、BOD5均可去除60%以上,6h時由于一些不可溶性CODCr降解為可溶性CODCr,所以CODCr、BOD5去除率反而下降。由表2還可看到 在厭氧濾池的水解反應中大部分的SS可被除去,使得厭氧水解池出水懸浮固體含量達到國家 一級排放標準(SS≤70mg/L)。一般初沉池BOD5去除率在20%~30%,SS去除率為40%~50%, 所以在經費短缺無力修建二級處理時,厭氧水解可代替初沉池對廢水進行一級處理。
盡管水解池以控制污水停留時間來將厭氧反應控制在水解階段,但由于水解池內SRT(泥齡 )遠遠長于HRT(水力停留時間),進水中SS及膠態物質迅速被水解池內下部厭氧活性污泥截留 和吸附,在產酸菌的作用下水解成溶解性物質,重新釋放到液體中,然后又被上部填料上固 著的微生物分解。在水解池內由于SRT很長,加上酸化階段不可能十分嚴格的控制,水解池 內仍發生一定的甲烷化過程,在運行中水解池時有氣泡冒出。取出填料時大量氣泡從填料中 冒出來,說明了甲烷化過程的存在。
2.3.2溫度對水解酸化處理效果的影響
試驗中溫度從25℃升高到36℃,CODCr、BOD5去除率變化較小,CODCr、BO D5平均去除率分別在60%、64%以上。試驗期間在最低水溫14℃時(停留時間為6h)CODCr、BOD5、SS去除率分別為53.3%、42.4%、84.7%;而溫度在25℃時,CODCr、 BOD5、SS去除率分別為52%、48%、82%。可見水解溫度對處理效果影響很小。一些研究表 明,水解池在水溫維持在10℃以上時溫度對處理效果的影響不大。
水解池處理效果受溫度影響小可能與水解過程有機物去除途徑有關。一般認為在水解反應 中大量微生物把進水中顆粒物質和粒狀物質迅速截留和吸附,這是一個快速反應的物理過程 ,一般只要幾秒鐘到幾十秒鐘即可完成。截留下來的物質吸附在水解污泥的表面,慢慢被分 解,這就使系統內污泥停留時間要大于水力停留時間。所以盡管厭氧微生物比好氧微生物對 溫度敏感,但溫度低帶來的不利影響通過延長固體停留時間(SRT)及提高反應器內污泥濃度 彌補了。由于水解池的CODCr、BOD5、SS初期去除是這樣一個物理過程,因而溫度 在一定范圍內對去除率的影響甚微。
2.3.3水解酸化池對氨氮的處理效果
厭氧水解池的氨氮去除主要是由微生物的生長引起的,在厭氧濾池中微生物量大,因而盡 管厭氧微生物對氮的要求低于好氧微生物,在水解池中還是有約20%的氨氮為微生物生長所 消耗。另一方面由于廢水中有機物的分解產生可溶性游離氨氮,使水中氨氮濃度增高。表3 為水解池氨氮去除效果。由表3可知當水解池停留時間較短時,氨氮去除率較大,主要由于 微生物生長耗掉污水中的氨氮之故。當水解池停留時間增加至6h時,由于有機物的分解產生 的游離氨氮,使水中氨氮增加,因而氨氮去除率反而為負值。
表3水解池氨氮去除效果 水解酸化停留時間(h) 氨氮(mg/l) 進水 出水 去除率% 3.0 42.0 32.0 23 3.5 44.3 37.3 16 4.0 35.7 29.6 17 6.0 34.3 35.8 -4
3厭氧水解工藝處理特點分析
3.1容積負荷對CODCr去除的影響
容積負荷是水解過程的重要工藝參數之一,它反映了進水濃度與停留時間對厭氧過程的綜 合影響。表4為厭氧水解池在不同容積負荷下去除率的情況。
本試驗中容積負荷在1~2kgBOD5/(m3·d)之 間,進水CODCr濃度在243.2~400 mg/L之間,CODCr、BOD5去除率均在50%以上,因而在此容積負荷范圍內,一般COD Cr濃度在200~400mg/L的城市污水經過水解池處理后能將其CODCr、BOD5去除約50%左右。
表4不同容積負荷下厭氧水解池處理效果 停留時間(h) 容積負荷 (kgCODCr/(m3·d) CODCr(mg/l) BOD5(mg/l) 進水 出水 去除率% 進水 出水 去除率% 6.0 1.145 314.4 150.4 52 145.8 70.8 51 4.0 1.332 281.9 118.7 59 129.9 52.2 60 4.0 1.544 281.9 118.7 58 146.1 54.6 63 4.0 1.617 295.2 101.5 66 153.9 50.2 67 4.0 1.586 289.5 94.0 68 144.3 41.9 71 4.0 1.557 284.2 88.7 69 150.0 47.4 68 3.5 1.780 283.0 107.3 62 146.2 58.6 60 3.0 2.055 282.2 131.3 53 153.1 65.2 57
3.2厭氧水解處理對廢水可生化性的影響
在厭氧水解池內,污水中懸浮固體水解成可溶性物質而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表5為 水解池進出水水質對比。從表5中可見,進水溶解性CODCr、BOD5比例分別為51.4%、 42.2%。經過水解處理后出水溶解性CODCr比例為55.9%,增加了4.5%,出水溶解性 BOD5比例為41%。BOD5與CODCr的比值從進水的0.46下降到出水的0.40。分析后 認為是由于本試驗采用上流式厭氧濾池來處理城市污水,其CODCr、BOD5去除率高 達50%以上,水解過程中微生物對有機物的分解作用進行得較徹底,使水解池出水BOD5與CODCr比值與進水相比不明顯,但出水溶解性CODCr比例有所增加。
表5水解池進出水水質對比 進水 進水 出水 CODCr(mg/L) 277.5 104.5 BOD5(mg/L) 128.1 41.5 溶解性CODCr(mg/L) 142.7 58.4 溶解性BOD5(mg/L) 54.0 17.0 BOD5/CODCr 0.46 0.40 溶解性CODCr比例 51.4% 55.9% 溶解性BOD5比例 42.2% 41.0%
3.3厭氧水解池的生物膜及污泥
在厭氧水解池中上部裝有球形填料,填料上附著由厭氧菌組成的厭氧生物膜,下層是厭氧 污泥層。由于水解池內污泥停留時間遠遠大于污水的水力停留時間,污泥有足夠長的時間重 新分解,變成可溶性COD隨水流入后續處理系統,有一部分變成氣體溢出,所以厭氧水解池 中厭氧菌除了對污水產生厭氧水解作用外,同時對污泥產生了厭氧消化作用,因此厭氧水解 池基本可對污泥的產生及消化達成平衡,故從水解池底部排出的厭氧污泥除部分有機物外, 有很大一部分為無機物,如砂石、煤灰等,這些物質是由進水帶入的。
由于厭氧水解池中對污泥產生了厭氧消化作用,故厭氧水解池污泥產量小,佛山市紡織廢 水處理東站的厭氧水解池運行五六年才排泥一次。有資料介紹污泥中有機物降解高于消化污 泥,脫水性能、衛生指標不亞于消化污泥。
試驗中取出水解池上層填料測得單個球上生物膜干重平均為0.199 02g。生物膜外觀呈黑 色,其VSS與SS的比值為0.705。以每m3球形立體漂浮填料實測有11 000只,則每m3填 料的生物膜干重為2 189g,相當于2.2g/L。水解池濾料高度為2.8m,填充率50%。在水解 池下部2.8m高度內仍保持大量厭氧活性污泥。因受條件的限制未能測試出下部污泥層內的 污泥濃度。但測得水解池底部排泥濃度為259g/L,污泥內有較多泥砂等無機物。
4結論
城市污水的厭氧水解處理工藝經過一年連續運行,得出如下結論:
(1)常溫下采用厭氧水解工藝處理城市污水其處理效果優于初沉池。在水解停留時間為3.5~4.0h時,水解池CODCr、BOD5、SS去除率分別在60%、60%、70%以上。出水CODCr、BOD5濃度分別在106.5mg/L、55.6mg/L左右,這為后續好氧生物處理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由于水解池出水明顯優于初沉池,在經費短缺,無力修建二級污水處理時厭氧水解可代替初沉池對廢水進行一級處理。
(2)厭氧水解工藝對溫度適應能力較強。水溫在14℃時仍能正常運行,且當水溫從14℃升 高到36℃時,處理效果變化很小。
1鄭元景,沈永明,沈光范 編著. 污水厭氧生物處理.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7 2李武. 水解-好氧生物處理工藝在制藥廢水處理上的應用. 環境工程,1997,8(3):23~26 3陳新宇,陳翼孫,李長興. 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合成橡膠廢水實驗研究. 化工環保,1997,(4):221~225 4方建章,羅國維. 水解-好氧生物處理工藝在制藥廢水處理上的應用. 環境科學與技術,1997,8(3):23~26 5王凱軍,徐東利,師敬,鄭元景. 城市污水水解(酸化)-好氧生物處理工藝研究. 環境工程,1991,9(4):32 6陶濤,王凱軍,許曉鳴. 水解池-穩定塘工藝對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 環境科學,1993,14(5):47~50 7陶有勝. 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處理啤酒廢水工程實例. 環境工程,1998,16(4):20~21 8婁金生,等. 酸化水解-接觸氧化-生物碳法處理印染廢水的應用. 給水排水,1997,23(2):28~31 9方建章,成文,羅國維,鄧艷良. 水解-好氧-混凝沉淀工藝處理滌綸廠聚酯廢水. 環境污染與防治,1997,19(6):9~11 10 趙金輝. 混凝-水解-好氧活性污泥法處理造紙廢水的研究. 重慶環境科學,1997,19(4):39~43 11 陳新宇. 水解(酸化)-好氧工藝處理難降解丁苯橡膠的研究:[碩士論文]. 上海:同濟大學,1993 12 S M 斯特羅納奇,T 拉德,J N 萊斯特 著. 工業廢水處理的厭氧消化過程. 李敬,金增林 譯.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89. 28~112 13 鄭永東,白端超. A/O工藝中水解(酸化)系統的微生物生態及其在印染廢水處理中的作用. 環境科學與技術,1998,(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