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環境保護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幾個問題
李仕林
摘要:西部大開發是我國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和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性步驟之一。黨中央、國務院在作出西部大開發戰略決策的同時,把西部的生態與環境保護列為西部大開發的首要內容和緊迫任務。這是我國在發展與環境關系上的認識的一次重要深化。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同志提出,西部地區在大開發的過程中要努力實行環境保護的跨越式發展(見2000年8月9日《中國環境報》)。重慶市在西部大開發中處于重要的戰略地位。關于重慶市的環境保護在西部大開發中是否有必要和能否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問題,是重慶市政府在制定發展戰略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
關鍵詞:跨越式 一控雙達標 環境保護
西部大開發是我國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和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性步驟之一。黨中央、國務院在作出西部大開發戰略決策的同時,把西部的生態與環境保護列為西部大開發的首要內容和緊迫任務。這是我國在發展與環境關系上的認識的一次重要深化。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同志提出,西部地區在大開發的過程中要努力實行環境保護的跨越式發展(見2000年8月9日《中國環境報》)。重慶市在西部大開發中處于重要的戰略地位。關于重慶市的環境保護在西部大開發中是否有必要和能否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問題,是重慶市政府在制定發展戰略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
一、再談必要性
所謂跨越式發展,從字面上講,應該是指超越常規“路徑”的快速發展。最近幾年,我國電訊事業的發展就是一種典型的跨越式發展。從世界角度看,中國廿多年改革開放形成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是一種跨越式發展。所謂環境保護的跨越式發展,應該是指后進的地區不必重復先進地區曾經走過的一些路段,在先進地區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和在國家的幫助扶持下,加快環境保護的發展速度,較快地改變環境保護落后的狀況。 如果說,西部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決定著西部地區的環境保護必須實行跨越式發展,環境保護的跨越式發展是確保西部大開發沿著可持續發展道路前進的必要保障的話,那么可以說,這個論斷特別適合于重慶市。 三峽庫區的百分之八十在重慶,生態與環境問題是三峽工程要解決的重大問題之一。眾所周知,江澤民總書記交給年青的重慶直轄市“四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生態與環境保護。應當指出,三峽庫區的生態與環境保護并非僅僅只關系到重慶市,而且關系到長江中下游的生態與環境安全,關系到長江中下游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三峽工程蓄水發電在即,庫區環境工程進展滯后的情況下,重慶市環境保護的跨越式發展,不僅是重慶市的需要,也是國家的需要。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重慶的環境保護雖然取得了不少令人矚目的成績,但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重慶的環境保護相對滯后。環境管理、環境建設、環境投入、環境質量差距較大,迫切需要解決的環境問題任務重、難度大、時間緊。現在離2003年三峽水庫蓄水只有很短的時間了,離2009年三峽工程全面建成也只有7年多的時間了,重慶市尚有多達一百多億元的水污染治理工程有待解決。重慶市至今仍然是大氣污染最重的城市之一。重慶也是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之一,稍有不慎,容易引起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解決這些時間緊、難度大的問題,不實行跨越式發展是不行的。 作為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重慶的經濟發展必須而且可能走在西部地區前列。這一點,已經成為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和重慶市人民政府的莊重誓言。從重慶目前在西部地區的經濟指標排位來看,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有不小的差距,經濟必須實行跨越式發展。那麼,無論從直轄市地位來講,還是從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意義講,重慶的環境保護也應當走在西部的前列。但從目前的城市面貌和環境質量來看,離西部前列還有相當的差距。例如,大氣質量重慶就不如昆明、成都、桂林、南寧等城市。重慶市政府提出將重慶建成山青水秀的“山水園林城市”。而上述幾個城市目前都在重慶之前,尤其是昆明和桂林可以說已經是“山水園林城市”了。總之,所有這些目標的實現,不實行跨越式發展是不可能的。 西部大開發需要良好的投資環境。重慶市必須成為投資者愿意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除了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城市建設、政府行政效率等條件外,環境質量是投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重慶市環境保護實行跨越式發展本身就是為重慶市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這種跨越式發展的設想能否實現?筆者認為,只要具備必要的條件,或者創造必要的條件,這種設想完全可以變為現實。
二、重慶市環境保護實行跨越式發展的有利條件與難點
重慶市環境保護實行跨越式發展的最大難點是低收入水平與重污染、大投入的矛盾。2000年重慶人均GDP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不足700美元。二十年來,重慶拉大了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差距。例如,2000年上海人均GDP已經超過4000美元,越過了發達國家人均3000美元后開始大規模治理污染的起始線,更越過了東南亞國家人均1000美元后開始大規模治理污染的起始線。我們必須要在1000美元以下走出一條新路子來,這就是實行跨越式發展。 重慶有許多有利條件。首先,國家決定對重慶的經濟發展尤其是生態與環境保護給予有力的支持。這就使重慶的起點不是站在700美元的基礎上。第二,重慶市的四大班子,尤其是主要領導人,對重慶的生態與環境保護認識很高、領導得力、支持到位、作風務實。其程度,是重慶市有環境保護工作以來從未有過的。第三,重慶市正在經歷經濟結構大調整時期,保護生態環境已經作為經濟結構大調整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全市規劃的三個經濟圈,除主城區的發達都市經濟圈、重慶西部的渝西經濟走廊外,重慶的大部分地區已劃為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圈”。這種規劃思路貫徹了可持續發展思想。第四,有東部發達地區的經驗可以借鑒。第五,重慶的人民群眾,尤其是知識界、青年學生和各級領導干部有改善環境質量的強烈愿望。其環境意識比發達國家和東南亞國家在700美元左右的時期要高很多。當然還可以舉出其它一些有利條件。但上述的有利條件,已足以要求重慶的環境保護實施跨越式發展了。 重慶的難點除了前面提到的低收入與重污染、大投入的矛盾以外,主要還有以下一些。 第一,經濟結構調整的難度比較大。要從計劃經濟體制下污染比較嚴重的老、重工業城市,調整到一、二、三產業結構比較協調、布局比較合理,擺脫工業的結構性污染;要從粗放型經濟調整到集約型經濟;要從低科技含量型經濟調整到高科技含量型經濟,從單一所有制經濟調整到多種所有制經濟,相對于沿海發達地區,尤其是一些新興的經濟發達城市,重慶市的難度要大很多。 第二,城市基礎設施,尤其是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底子太薄,需求量太大,較短時間內解決問題的難度也比較大。 第三,普遍的低收入狀況與強烈的致富期望的矛盾,對環境質量會造成比較大的壓力。 第四,跨越式發展的需要與傳統的管理思想、模式、體制還有明顯的矛盾。 此外,還可以舉出一些其它的不利因素。但是,所有這些不利因素都是屬于可以通過主觀努力、創造條件加以克服的。
三、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創造的條件
在前述已經具備的有利條件的基礎上,重慶需要再創造一些必需的條件,從而實現環境保護的跨越式發展。 第一,在市委、市政府堅強有力的領導下,全市生態與環境保護工作需要有一個優秀的“參謀部”和“作戰部”――當地政府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重慶市2000年環境保護“一控雙達標”攻堅戰的實踐表明,進行大范圍、大規模的環境整治,除了黨委和政府堅強有力的領導以外,一個優秀的“參謀部”和“作戰部”十分重要。在國務院提出“九五”環境目標三年以后的1999年,重慶市還有許多人對“一控雙達標”目標的提出是否正確表示懷疑,對能否實現目標更缺乏信心。工業企業中等待觀望情緒普遍存在,對國有企業三年脫困與工業企業達標排放的相互關系疑慮重重。但是,2000年底重慶市不但實現了這個目標,而且全市工業企業整體扭虧,重慶經濟發展速度高于全國平均值,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局面。究其原因,除了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是第一原因外,也與“參謀部”和“作戰部”實施了正確的工作方法、工作步驟和工作策略,進行了正確的“參謀”、強有力的“作戰”是分不開的。在這次攻堅戰中,重慶市環保局遵照上級的指示,將目標任務分解到市級各個主管部門和四十個區縣政府,并落實考核。在攻堅戰中,環保部門真正做到了“統一監督管理”。環保部門既有對企業的直接監督,更有對平級主管部門和下級政府的監督、考核,改變了上級環保部門只對下級環保部門和企業進行管理的傳統模式。其局面是二十幾年來從未有過的。重慶市2000年環境保護 “一控雙達標”攻堅戰,打破了傳統的管理模式,實現了超常規的發展速度,實際上就是一次環境保護的跨越式發展。2000年~2001年6月,重慶市主城區實施的“清潔能源工程”也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在西部大開發中,實現重慶市環境保護跨越式發展,對于“參謀部”和“作戰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有繼續進行大規模大范圍攻堅戰的雄心壯志和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如果在“一控雙達標”基本完成以后,歇口氣,然后轉入常規工作狀態和常規管理模式,那就不會有跨越式發展。無所作為,或者“只能小有作為,難以大有作為”的任何思想或情緒,對于跨越式發展都是有害的。 其次,一個優秀的“參謀部”和“作戰部”必須有一個按照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的領導班子。必須全心全意按照“三個代表”的思想,樹立雄心壯志,百折不撓,艱苦奮斗,求真務實。 第二,要自覺走出封閉的思維模式。既不悲觀失望,也不夜郎自大;既不急于求成,也要契而不舍。要在實踐中,不斷突破傳統的漸進的發展模式,開創新思路、新方法、新機制,較快地找到跨越式發展的基本途徑。 要實現重慶市環境保護的跨越式發展,環保局不能只作“工業污染防治局”,也不能只在環保系統“內線作戰”。應當在現有基礎上,將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從工業污染防治擴大到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到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實行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并舉,工業污染治理、城市環境保護與農業環境保護相結合。應充分利用“十五”期間經濟結構調整的機遇,解決好重慶市經濟結構不合理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將產品結構、產業結構調整與工業布局調整、城市布局調整相結合。 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創新,就沒有跨越式發展。如果我們只會重復別人已經做過的工作,喊別人喊過的口號,提別人提過的方案,那就不可能有任何跨越式發展。2000年“一控雙達標”攻堅戰,是一次跨越式發展。它突破了許多傳統模式,有許多創新,值得認真總結后應用于今后的工作。當然也要看到,2000年“一控雙達標”攻堅戰是一次全國性的跨越式發展,西部和東部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差距總體上并未縮小。作為西部地區的重慶市,應當借此勢頭,繼續自覺地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走在西部的前頭,逐步趕上東部先進地區。 要善于從生態建設、生態保護、環境保護的大局著眼,拿出思路,提出方案,當好參謀,做好組織協調。要大規模大范圍地采取生態與環境保護行動,使重慶的環境狀況一年一個樣,幾年大變樣。下決心在一至二個五年計劃的時間內,扭轉重慶市環境質量落后被動的局面,縮小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差距。 第三,必須全心全意地依靠科學技術進步,依靠現代社會科學的優秀成果,依靠科技人員,依靠專家群體。 最近一些年,在依靠專家方面有一些成功的經驗,也有一些不成功的實踐,應當正確看待這種現象。例如,出現了有些專家唯領導者或領導機關的意圖說話的情況,出現了“沒有通不過的鑒定”、“沒有通不過的評審”等現象。但是,這些都不應該成為不需要依靠科技進步,不需要依靠專家群體的理由。更不能因為領導干部和領導機關的學歷和專業水平已經大大提高,而忽視對專家群體的依靠。如何更好地依靠科技進步,如何更善于依靠各方面的專門家,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認真研究解決的問題。可以說,如果沒有過去對環境保護的科學研究,包括系統的科學的監測,就沒有今天的環保工作局面。也可以說,如果過去對依靠科學技術進步的問題認識更高一些的話,也許彎路還會少一些,效益會更好一些,速度會更快一些。要在新的情況下,采取新的方法,將依靠科技進步、依靠專家的傳統堅持并發揚。環境保護的跨越式發展需要集思廣益。集中科技進步的優秀成果,集中現代社會科學的優秀成果,集中各個專業、各個方面專門家的智慧,是實現重慶市環境保護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四、跨越式發展不是“大躍進”
這本來不是一個需要論述的問題,但最近出現的一些情況使其成為必要。 本文所說的跨越式發展必須是沒有水分的、真實的發展。必須堅決反對說假話、報虛帳、搞假統計、玩數字游戲的形式主義作風。四十幾年前,中國曾經出現過浮夸風,這就是有名的“大躍進”。遺憾的是近幾年在中國大地上,在不少領域內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說假話、搞浮夸的惡劣作風。這種作風已經浸入環保領域。有的地方在監測數據上做假,有的地方搞環境質量的“大躍進”,有的地方在環境保護上報喜不報憂,或者夸大成績、縮小問題,如此等等。正是這些原因,對一個地區、一個領域環境保護形勢的評判上,出現了政府部門與專家意見不完全一致、人民群眾與領導機關意見不完全一致的情況。 一個地區要從環境的嚴重污染轉變為環境質量優良,其道路是艱巨而漫長的。這是世界各國已經證明了的客觀規律。它與一些人急于想要政績的心態是矛盾的。一些地區的黨政領導人不明白這條客觀規律,其“參謀部”又迎合其急于求成的心態,很容易形成說假話、造假數據的局面。 本文提倡的跨越式發展與這種形式主義的作風毫無共同之處。提倡跨越式發展不是提倡“大躍進”,相反本文作者深惡痛絕搞形式主義的“大躍進”。在環境保護上造假,只會給領導人制造“政績”,人民群眾受騙受害。不少城市在環境保護上不圖虛名,真抓實干。北京市不圖在全國環保中的位次,每年投資上百個億,為的是到2008年舉辦奧運會時奉獻出一個環境質量能與國際接軌的新北京。本文提倡的跨越式發展,是建立在這種作風基礎上的發展。 在西部大開發中實現重慶市環境保護的跨越式發展,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值得一切有志于此的人們為其貢獻力量。筆者相信,這個目標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