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涂料市場——誰主沉浮?
蔡曉燕
【引子】二十世紀末,在世界軍事、政治、經濟格局將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時,一場模擬高科技條件下的無導演部大演習戰爭的號角吹響了:一個裝備精良、代表目前中國軍隊主體力量的滿編甲種師,在體制、觀念和裝備等方面面臨的種種束縛、挑戰和機遇中,與一個裝備了高科技技術的乙種師進行激烈的戰術對抗中屢戰屢敗,經過一場全新的大整頓之后,終于突出重圍,獲得對抗演習的最后勝利……
——目前中國涂料市場同樣也面臨著這樣一場“爭奪戰”。
【陣地——中國涂料市場】近幾年來,涂料業迅速發展,消費量不斷增長,市場出現新的特點與趨勢,——而中國,業已成為了世界最大的涂料消費國。
【甲種師——國產涂料】國產涂料品牌眾多,廠家林立,在中國市場上總數約4000多家;知名品牌甚是缺乏;市場及價格混亂無序,沒有一個統一的價格標準,同時也缺乏行業規范,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乙種師——國外涂料】今年6月,世界十大涂料廠的最后一家美國普羅明特有限公司悄然登陸大連。至此,包括日本“立邦”、英國“多樂士”、美國“宣威”、荷蘭“萊威”、德國“巴斯夫”、日本“關西”等世界涂料十強企業均已在中國設立了總代理或建成了生產廠……
新一輪“國際性的涂料蠶食大戰”即將拉開帷幕,業內人士呼吁:國產涂料當“突出重圍”,第一時間搶占市場制高點。
量大質差、遍地開花
全國現在據統計各種油漆和涂料廠家已超過4000家,足以說明了中國已經是一個生產涂料油漆的大國,這是可觀的一面。但用哲學的理論看問題,事物總有兩面性,量大背后緊跟的是質差,量大是基于這個行業的一次投資額少,生產周期短、利潤不錯;質差是由于技術潰乏,一個老廠分出幾個小廠,一個廠的技術人員可以離開老廠自成一體,照樣生產、重復工藝,同一個配方,再雕上幾個“健康、環保”的雋字,以低于原廠的價格去獲取利潤,至于別人的死活就顧不上了。分枝、雜葉離開母體后又冠上種種新鮮的名詞、型號,于是遍地開花,但是結果呢?“本是同根生,相煎非常急”,經營一段時間后,就感到多種困難來了,于是造假、偽劣、冒名也干上了,吃不到好的果實,又互相壓價,微利度日,慘過吃“人參果”,味都沒嘗到就吞到肚子里去了。
技術落后、墨守成規
專家指出,國內產品之所以在低檔次上徘徊,是由于在技術上墨守成規,過分注重內在理化指標,如耐洗刷性超過了外企產品好幾倍,卻忽視了產品的感性指標,如環保性、快干性、光亮性、施工性等。有些涂料企業誤認為市場競爭只是價格的競爭,只注重降低成本,而忽視了質量與品牌間的密切關聯。而后來者居上的“洋涂料”超前開發并擴展的高檔產品卻迎合了我國近幾年房地產熱潮帶來的對涂料的需求。外企對中國房地產裝修市場必將走向高檔化市場變化準確地預測到了,而國內企業卻沒有。由此可見,夜郎自大,市場競爭意識不強勢必造成國產涂料企業敗在自家門口。
品牌泛濫、多而不精
4000多家涂料廠,看起來的確是個驚人的數字,但敢與國外那些“洋品牌”叫板的知名品牌又有多少呢?——屈指可數。
從中國涂料產業現狀看,尚沒有一家企業能夠進入世界涂料50強,僅數家品牌具有全國知名度,少部分初具雛形與規模,大部分因缺乏營銷理念與產品文化,正處在進退徘徊的境地。能達到年產5000噸以上的大型企業也不足3%。雖然2001年我國年產涂料150萬噸,但大部分產品還只能進入低端市場,至于中高檔產品領域,讓國貨去“攻城略地”的是少又少。就拿全國涂料業的集中地廣東來說,也只有華潤、嘉寶莉、美涂士幾家知名品牌稱得上是“家喻戶曉”,“洋涂料”的進入,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
市場紛呈、危機重重
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國外廠家紛紛進入中國,中國市場之大,世界關注,這是一個好事,刺激著中國涂料向一個新的高的臺階發展,但同時又給大陸的絕大部分廠商帶來了巨大壓力,甚至造成生存的危機。有專家預言:“洋涂料”的大舉壓境將使國內涂料企業有可能成為外商產品的加工企業,而兼并、重組、收購將成為下一步涂料市場的“重頭戲”。在這種危機感,緊迫感下,如果內部又缺乏政策、對策,勢必沖擊中國一大批涂料生產廠。
商機帶來鍥機,鍥機引發危機,機關重重,各類涂料市場更是異彩紛呈。
從工業涂料的發展趨勢來看,汽車涂料主要由英國ICI、美國杜邦、德國的鸚鵡、荷蘭的新勁等較多的品牌,它們都制定了一套進入中國市場的模式管理和調色制式的軟硬件,迅速擴大市場占有率,加上中國市場的崇外思想,中國的大量資金外匯源源不斷就流進了他們的腰包,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的民族涂料產業,尤其是汽車、摩托車等高檔涂料產業面臨更大的挑戰和沖擊;
從建筑涂料的發展趨勢來看,近3~5年來,國外一些公司相繼在中國設立獨資或合作涂料公司,如上海迪諾瓦,立邦公司等。也有外商在中國設立代理商,把國外涂料產品直接引入我國市場。一些著名的國際涂料公司ICI、關西、巴斯夫、赫司特等公司正在中國涂料市場獲益,并逐步擴大其業務活動和范圍。這就大大加劇了中國建筑涂料市場的競爭。
家具漆在未來幾年的家居所使用的家具也將逐漸由生態環保家具取代。對家具的油漆必將進行嚴格的要求,環保油漆將替代化工油漆,從而避免因化工油漆中含有的有害物質對人體的侵害。目前的生態環保家具正在發達國家被推崇,相信在中國生態環保家具也會廣泛地走進普通的百姓的家庭。
競爭如此激烈,無疑又使中國涂料業的發展“雪上加霜“。
閉關自守、固步自封
在中國,地方保護主義仍然存在,其它城市的產品不許進來,自己的產品也不打算送出去,非要進來,可以,檢測費、認證費、順帶再加收一些保護費,掐指一算,有錢的、膽大的留下了——給“洋品牌”撞上了,沒錢的、膽小的嚇跑了——把國人落下了。這種現象也只有在中國才會出現,改革開放都幾十年了,居然還有這么多城市留有“自閉”的后遺癥。或許這個城市的人從沒認真看過《圍城》,就算讀過也未受到 “城里的人想到城外去,城外的人想進城里來” 的半點影響。
當然,地方政府要保護消費者利益、為民請愿,我們是可以理解的,正當的、合理的大家都可以接受,但總得有個“度”,過尤則不及。
引“狼”入世、喜憂參半
中國加入WTO,為國產產品邁向國際市場創造先機,但與此同時,也打開了外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大門,原來的關稅壁壘在逐漸弱化,在這種非關稅壁壘下,如環保安全、檢驗、檢疫、認證、計量等一些符合國際貿易規則的,技術性非常強的手段,將成為國際貿易中采取的重要方式,中國亦或就成為第二次“諾曼底登陸”的演習基地。
明哲保身、利己利他
新國標的實施,更是加劇了國產涂料與國外涂料競爭的白熱化,對那些扛著“綠色環保”旗號的“洋涂料”,無疑又平添了幾分商機。
從7月1日起,中國已禁止所有有害的建筑材料在市場上銷售。國外涂料企業把它看作是搶占甚至重新瓜分中國涂料市場的“黃金時段”,紛紛加大投資力度。以大連為例,從去年年底,世界十大涂料廠商就開始紛紛在這里設立分銷機構。有關資料還表明,國外的環保涂料平均使用率已經達到80%,而在我國卻不足25%,而這25%的使用份額絕大多數還不由國內企業占據。再一次為國外環保涂料的本地化生產提供了機會。
奧運空間、天賜良機
據了解,當前中國涂料產業的消費需求是吸引涂料列強進入中國的主要因素,有關資料顯示,涂料預算在北京未來7年約280億元的奧運投入中占到了幾乎10%,而中國作為亞洲最大的油漆和涂料市場,每年僅對建筑涂料的需求將有200萬~300萬噸左右,而在2005年之前,預計年均需求增長速度將高達6.6%;盡管如此,中國涂料市場還存在著較大的增長空間,因為目前的涂料消費水平僅為人均1.9千克/年,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近期,奧運會場館建設用地正式開始拆遷,有業內人士預計,駛入快車道的奧運會場館建設又將會給高品質環保涂料行業帶來如此大的商機,無疑又為“洋涂料”的“入侵”提供幾分便利,內資涂料企業能在奧運概念以及不斷擴大的全國涂料市場中分得多少的“羹”實難預料。
進行產業轉型,改變了中國涂料業的企業結構,實行體制創新。
目前,不少企業通過資本與產業結合的途徑和資產重組方式進行了資本整合,各行各業也都使出渾身解術為體制問題進行“洗新革面”。2001年,原廣州廣漆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廣州紅運化工涂料公司、廣州溶劑廠、廣州珠江化工集團公司,在“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原則下合并重組,由國有企業轉制成為職工持股有限責任公司,并成為國內最大的涂料企業之一,總資產達到5.8億元;2002上半年上市公司紅太陽(000525)的涂料業務利潤只占主營業務利潤的13%,現已成功轉型至力諾企業(600885)聚酯類農藥行業,經營業績穩步提升。
進行技術創新。技術發展有兩個前提:①廠領導要下決心淘汰一些沒前途,競爭太激烈的老產品;②看準方向,找出新的發展門路——具體講,要去開發新型的,還在萌芽狀態的產品,更大程度上滿足了日益多樣化的市場需求。企業生產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產品開發從主要依靠引進、依靠模仿、依靠人才帶入,向自我開發和“產學研”相結合轉變,借助技術創新實現產品結構升級,在行業內部進行大規模調整;另外,企業發展從單純注重產量向產量與品質并重轉變,企業家的眼光也從只關注經濟效益向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重轉變。一座座科研中心相繼成立,一批批健康環保的新產品應運而生,我國的涂料產品正一步步向多功能、環保型、水性化、高固體方向發展。
與此同時,對涂料的生產設備、涂裝設備、施工機械要立即進行分類、定價和質量規范,生產設備所使用的鋼材要有明文規定,不合要求的應淘汰,要向國外先進廠家靠攏和合作,應當承認差距(使用壽命、機械穩定性、研磨細度、鋼材防銹、電機性能等)。作為順德最大的涂料企業之一,華潤去年投入了近3000萬元專門用于工藝環節改造和添置質量檢測設備,產品質量在企業可自行檢測控制。
重視技術力量的培訓和提高,4000多家涂料廠,涉及到上百萬人的產業,而且還在高速度上升。可是中國至今還沒有一家涂料化工學院,或者中國涂料化工培訓管理學院。作為涂料行業的領頭羊——華潤公司董事長及領導班子、深圳海川公司何總裁都提過建議,愿意出資入股,為振興中國的涂料事業做貢獻。
我國涂料業具有一定實力和品牌優勢的企業悄悄地進行著一場營銷模式的變革。尤其是廣東的涂料企業不約而同地對原有的銷售鏈條進行調整,并掀起了一場震撼整個涂料界的“營銷革命”。華潤、嘉寶莉、美涂士等一大批企業相繼進行了具有各自文化、獨特的營銷模式變革,取得了初戰告捷的效果。與此同時,他們在去年北上申奧競標受阻之后,今年又組織了聲勢更大的活動,率團進京,為大舉進入奧運市場作準備,其影響波及整個涂料界。在營銷變革的行動中,一個個品牌專賣店、連鎖店、特許店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給原本競爭就已經非常激烈的涂料市場,增添了新的景觀。
縮小與“洋涂料”在樹立品牌形象戰略方面的差距。國內企業對產品的包裝不太關注,對廣告宣傳雖也逐步重視了,但苦于資金緊張而顯得力不從心。而外企則截然不同,其漂亮的包裝和全方位的廣告宣傳,時刻都在刺激著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如今年武漢新武展廣場舉行的華潤環保漆現場人體彩繪成為最大轟動的節目,成功地將這一創意注入人心。
總結我國十幾年來的發展和經驗,最為重要的一條就是打造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只有你的品牌有了知名度,才具備打出去的先決條件。客商絕大多數是慕名而來的,為此,我們要著手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協會與國外經銷商穿針引線,集國內企業之優勢,與其抗衡,在品牌大戰中不敗下陣來而獲得勝利。
強化內部政策的管理,對涂料的標準制定、產品檢驗、環保指標、生產許可、各種論證以立法的手段加以規范化、科學化、合理化;要求國家相關部門在制定環境限量標準時,既要和國際接軌,又要才考慮到中國的實際現狀;既要制定強制性指標又要給出治理方案,不能以小廠破產,不治關門為目的,增加社會失業和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也對本行業發展產生負面效應;對進口原料按WTO規則等國際貿易法進行價格平衡及質量抽檢;克服地方保護主義。
業內人士呼吁:國產涂料在追求品牌滿意更要追求品牌信譽、追求品牌延伸發展更要追求品牌聯盟發展、追求品牌規模更要追求品牌效益、追求品牌系列更要追求品牌質量創新、追求品牌有形產品更要追求產品與企業、商標標識的統一;
正確對待外國產品,善用拿來主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應當承認,國外許多產品是有特色的,主要表現在特種功能涂料上,高科技的產品方面他們有條件試驗,生產嚴格。對一般實用性產品不必迷信國外產品。
實際上,與洋品牌相比,國產涂料的技術差距并不大,某些技術指標還遠遠高于國際知名品牌,最關鍵的是品牌建設和服務體系不夠健全。洋品牌的沖擊使國產涂料企業的品牌意識猛然覺醒。廣東幾個大型涂料企業紛紛借鑒跨國涂料巨頭的經驗,展開品牌宣傳攻勢,在苦練內功和提高質量的同時,迅速提升品牌形象,提高服務質量,“洋涂料”可以打進來,我們也可以打出去,最終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
另一方面,跨國公司紛紛通過戰略并購、合作、合資形成市場一體化的規模效應,以合資、合作方式直接與國際涂料巨頭接軌,無疑是迅速提升國內涂料企業技術、加大力度進行產品研發、大幅度提升品牌美譽度的一條捷徑。這種收購、兼并、整合是一種趨勢,也是世界涂料巨頭取得成功的一大經驗,我們可以借鑒,但不是照搬照抄。
總而言之,國產涂料企業應樹立危機意識,找到差距和定位,借鑒外企先進的營銷方式和成功經驗,發揮自身的優勢,在技術上大膽創新,大力開發高質量的新產品、新品種,力爭在這場涂料市場爭奪戰中旗開得勝。
結局——拭目以待
面對這場市場爭奪戰,究竟誰勝誰負,我們拭目以待。在加入WTO之后,我國涂料行業的發展將經歷一段高速度的增長期。隨著市場競爭的規范化和體制的良性變革,中國涂料行業將步入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的平穩發展期,涂料行業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打造成為由高性能產品主導的、全面產品競爭型的行業,涂料企業也將變得更加理性,更加成熟。
我們深信,國產涂料定當在產品、渠道等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向廣度、深度和精度上全面出擊,向專業化、集團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引領中國涂料市場“突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