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的環境意識
毛湘瑾
摘 要:本文結合湖南省財政廳工程的建筑設計,著重闡述環境是建筑的生態空間,建筑設計要重視環境意識和社會意識,并且建筑本身具有綠色、環保、節能意識。
關鍵詞:環境意識;社會意識;歷史文脈及風貌;建筑性質;綠色;環保;節能
對于現今的中國來說,經濟及社會結構的快速變化,使城市的模式、形態相應的得到很大的改變,大型建筑物及高層建筑的大量崛起,標出了城市輪廓,這樣的結構對于環境影響的意義越來越重要;環境是表現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建筑的生存空間,每座建筑各有自己的特定環境和空間,建筑要有相應的形態與之融合,和在城市中所處位置、空間相聯系協調:建筑設計要重視環境意識和城市意識,按照這樣的理念設計,建筑才能與環境和諧共生,城市會更豐富、生動,給人們一個完美的視覺形象。建筑也通過人、城市環境交互關鍵點而提升自身的價值。
湖南省財政廳信托大廈、政務大樓工程,就是能改變區域環境和城市輪廓的一座高層建筑,占地1.8萬m2,基地位于財政廳原有辦公樓西側,新征購一片土地,基地南依回龍山主脈,接長沙市新世紀體育文化中心——賀龍體育場北向通道,東靠芙蓉中路,西鄰天心閣和即將建成的簡牘博物館,所處地域既是長沙歷史文脈的靈毓之地,也是湖南省財政金融的心臟地帶,構成城市中央商務區(CBD)的重要區域。
1 環境是規劃設計依據之一
建筑設計的構思必須要從基地周圍的特定環境、區域和城市傳統的文脈中得到啟示,尋找蘊涵的秩序和靈感,形成富有文化底蘊的城市新建筑,在建筑體量、造型、質感、色彩以及開放空間、圍合空間的具體設計要與周邊建筑及城市道路相協調,同時體現出自己的特色。
省財政廳信托大廈工程規劃設計,在總體布局上從兩個方面人手,首先是在尊重現有財政廳大院格局的基礎上,將西側新增的地塊一起重新組織,一方面要滿足城市規劃要求,并與城市的空間關系和建筑的景觀關系結合考慮,又要與周圍環境形成有機整體,共同提升城市空間品味。基地的東側為原有辦公樓,新建的信托大廈盡量拉大與原辦公樓的距離,布置在西北角,二座建筑之間設置與二者有互用功能的政務大樓,政務大樓設置在二座建筑的南側,使東西二座建筑連接在一起,相互貫通,在政務大樓的中軸線上為財政廳的主入口,形成以入口廣場為中心的三面圍合空間,這是面向城南路的一個綠色開放串間,將舒暢優美的內環境與城市外環境貫通在一起,減輕了城市交通環境的壓力。為城南路的人們開拓了視野,增添了城南路的景觀效果,通過入口廣場聯系了城市空間,優化了城市環境質量。
其次是尊重歷史文脈、歷史風貌作為重要的出發點,天心閣是長沙這座文化歷史名城的標志之一,它體現著長沙的歷史文化和傳統,要給更多的人,在更多的角度能觀賞到它的形象,為開敞東、西向可望天心閣的景觀視線廊,同時為保證回龍山路與城南路相交處具有相對開闊的空間視野,便于賀龍體育場的人、車流的疏散要求。在總體布局上將信托大廈布置在基地西北角,并后退城南路較大的距離,以適當的建筑退讓和空間聯系來體現對城市和天心閣的謙讓和關聯,形成背依回龍山的南北座向軸線和指向天心閣的東西景觀軸線,讓新的規劃結構統一到城市的整體空間秩序中,與環境相呼應。
2 綠色生態建筑的創造
信托大廈是一座功能性質相對獨立的商務綜合大樓,集辦公、酒店、休閑、餐飲等多功能為一體的高層建筑,大廈的建成可增加所在區域的城市活力和商務接待能力,設計一座富有文化氣質、充滿生機的新建筑,對長沙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現代化建設有重大意義。建筑所在的區位,其周邊為城市干道、體育場地和城市綠地天心公園,可視空間很大,建筑造型必須滿足多角度的景觀效應,另結合基地環境和建筑性質,建筑平面采用簡潔的方形,使更具有全方位的視覺形象,方形建筑平面的組合關系,暗含著中國古錢幣的形式,體現了財政廳這座建筑性質的特征。
在建筑設計中要貫徹綠色生態技術,這是當今發展的趨勢,并應用“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建筑中引入“陽光”、“綠化”、“空氣”,也就是在建筑室內要具有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創造“健康建筑”,因此在方形平面設計中,把建筑的主體設計成“工”字形,南北兩向為帶有單邊走道的使用區域,高層建筑的垂直交通核設置在“工”形平面中間的連接部位,東西兩向的開口部位每層設置綠化平臺,且每三層設大型觀景平臺,由觀景平臺把“工”形的開口補齊,使建筑平面呈方形,觀景平臺為嵌入式的半開敞空間,充滿著陽光、空氣和綠化生態,給南北向的使用區有足夠的自然采光和通風,這也是近年來國家實行“節能環保”的有效措施。人們一走出封閉的交通核立即看到自然和陽光,增添了人和綠色生態的親和力。層層的綠化平臺和每三層的大型觀景平臺為商務辦公人員、酒店游客創造一個人性化的共享交融空間,在這舒暢、愜意的開放空間里人們可以互相交流和交往,這是現代化建筑的一個重要標志。 3 內外環境的和諧共生
基地東側在城南路和建湘路交匯處,有一段呈弧形的舊城墻,抬頭望去,雄偉的城垣上面高閣凌云,黃瓦飛檐,這就是長沙歷史文化名城標志之一的天心閣,天心閣的“雄鎮”和“壯觀”之氣滲透到信托大廈的造型設計理念中,并結合四周特定環境,信托大廈運用了簡潔的幾何形體和純凈的立面用材,使造型中融入嚴謹、穩健更顯出豐富、多變和生動的視覺效果;信托大廈在臨街立面中舍棄裙房,直接拔地而起,使建筑形體顯得莊重有力,且運用垂直線條分格玻璃,頂部的架空構架,使立面更顯高聳挺拔、雄姿勃勃:東西兩側立面,層層綠化平臺和隔層的大型觀景平臺,使建筑立面造型虛實相交,層層升高的觀景平臺將人們的視線引至建筑頂部,頂部巨大的開口部位,帶來通透空靈的神秘感,頂部面向天空的巨大圓洞,隱喻“為天地立心”的理念,也體現了中國的傳統觀念;東立面的觀景綠化平臺,面對主入口綠化廣場,西立面的觀景綠化平臺,面對天心閣和天心公園,東西形成一條空中的景觀視線通廊,層層綠化平臺將綠色生態引入高空,主體垂直綠化與天心公園和主入口廣場的綠化相映相融,遙相呼應;“工”形平面使高層建筑的空間更加靈活而生動,在人們的視野里,尤其從天心閣視野所及的信托大廈是一座真正的生態建筑,既豐富了人們的綠色視野和生動的景觀,又增添了城市空間的生態環境。
信托大廈大堂由東向入口,吞飲東來紫氣,這符合中國傳統的風水觀念,正符合財政廳建設方的心意;入口大堂高三層,外圍采用支點式玻璃幕墻,透過玻璃內外視線通透,人們視覺上的聯系,把主入口廣場上的雕塑、綠化與大堂中庭中的水體、綠色植物融匯在一起,自然景觀充分引入到人們視野里,建筑環境因水而動,因綠化而生動,創造了富有文化氣息的內外共享的交融空間,財政廳信托大廈的辦公人員得到了一個舒適、愜意的綠色環境。
4 結語
財政廳工程的設計,我們從基地周圍的建筑、道路等特定的環境出發,構成了我們切入本工程設計的依據,將所有的條件列入到設計的整體構思中;整個設計過程我們始終堅持著“建筑、環境和人”三者的相應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使財政廳信托大廈的設計呈現了充滿生機的新都市形象,為長沙市步入生態城市作出了一隅貢獻;設計要不斷探求、不斷增強環境意識,我們的城市會更完美、更有生氣。
本工程設計功能合理,造型新穎,施工質量優良,感觀很好,被評為2006年度湖南省優秀設計項目、湖南省優質工程并榮獲湖南省建設工程質量最高獎——“芙蓉獎”。工程投入使用一年來,未發現任何質量問題,使用單位非常滿意,社會各界贊譽紛呈, 為古城長沙增添了一座新地標。2007年度經省建筑業協會推薦,本工程又榮獲“魯班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