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地鐵車站的空間環境設計與整合
李承來 趙南
摘要通過對青島地鐵車站的內部空間及外部環境進行系統闡述,并結合青島本地地理和環境特點,對即將投入建設的青島地鐵提出了建議。車站的內部空間環境,應注重反映地域文化,注重內部結構變化,并注意變換車站形式。車站與外部空間環境的整合應注重地上與地下聯合運營,加大綜合開發力度,結合地形地貌特點。
關鍵詞青島,地鐵,車站設計 0 前言 青島是一個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具有歐陸風情的現代城市。近期,規劃部門提出了“三點布局、一線展開、組團發展”的大青島規劃構想。而實現這一構想,首先要處理好的就是交通規劃,做到交通便捷。同時,土地價格上揚導致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潛力增大,地鐵建設正逢契機。 青島地鐵建設有其自身優勢:首先,優良的花崗巖地質條件,使工程造價較低且安全性高;其次,國內著名的青島四方機車廠已成為地鐵車輛國產化定點廠,這無疑為青島地鐵車輛設備配套和維修提供了便利條件;此外,2008奧帆賽的舉行也為青島地鐵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軌道交通是青島市今后交通發展的重點。規劃中的地鐵線網由5條線路組成,呈放射狀格局。其中地鐵1號途經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四個主要市區,貫通了鐵路、公路客運站和市中心區,沿途有大量的客流,其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而作為為乘客服務的基本設施———地鐵車站,其自身設計與周圍環境整合得合理與否,直接關系著整個地鐵設計的成敗。 1 地鐵車站內部空間環境設計 地鐵車站的設計原則:①應經濟適用。以青島目前的經濟實力分析,建造如此規模的地下工程,難度確實很大。因此,應盡量降低造價。②應具有個性化即自身特色。這種個性化應從其特定的地域環境中形成,且具有時代性。③應具有濃厚的文化氛圍。作為著名旅游文化名城,青島現雖有博物館、海洋館等多處文化設施,但并不貼近市民日常生活,人們迫切需要有能貼近日常出行的文化載體,地鐵車站建設可使這一需要成為可能。 同中國其它城市一樣,青島地鐵車站設計的關鍵同樣是要注重個性與特色創造,不必刻意追求整條線路的統一。特色是設計的重點[1]。 首先,設計要注重反映地域文化。這是形成特色的最有效途徑,應通過挖掘深層次城市文化內涵來實現。青島地鐵線路多半經過城市特色區域,如地鐵火車站站周邊的棧橋與中山路歐陸建筑群及天主教堂等都可成為設計主題。改造前的德式風格老火車站(見圖1)最能反映火車站廣場乃至青島城市的發展歷史,可以在車站內建造一小比例雕塑或大型壁畫重現這一歷史風貌,喚起人們對歷史的記憶;動物園站可仿照日本地鐵車站的設計手法,在車站內設置大型動物題材壁畫,起到提示乘客到站的作用;海爾路站則以表現青島國際知名品牌,如海爾、海信為主題,說明青島國際制造工業基地的作用;臨近海濱的車站則以表現青島廣袤的海洋資源為主題,體現自然原始風貌,同時可加入一些海洋觀光游覽的廣告,增加經濟效益;臨近大學的車站,可圖文并茂地介紹一下本市高等學府的歷史與最新成就,及相關領域的學科發展。青島啤酒、科技街電腦城、青島港口(集裝箱)、嶗山旅游等一系列主題都可運用到地鐵車站的設計之中,形成獨有的特色。 其次,設計要注重內部結構變化。除運用上述的一些空間處理手法之外,車站內部空間應適當變化,以形成區別于國內已建地鐵車站的青島特有形式。例如國內現有車站均采用中間兩排立柱的三跨形式,青島地鐵車站可采用單排柱的兩跨形式,以形成區別于其它城市車站的顯著特征,而且加大了視線通透與連續,但是也相應地加大了結構設計難度。另外,仿照莫斯科地鐵站,采用拱形屋頂結構,配以側向拱形支撐,通過對結構構件韻律、節奏、質感、形式等的巧妙處理,充分發揮出其藝術震撼力,同時也可形成特有風格。 最后,設計上要注重變換車站形式。出于經濟原因及發展狀況,青島地鐵車站形式應區別對待。普通中間車站,完全可采用單層側式站臺,采用地面站廳與出入口合建的方式,既簡化了車站設計,又降低了造價,也完全可滿足需要。大型車站,如火車站站,將是規劃的換乘樞紐,設計中應考慮未來發展需求,按大型換乘站考慮,以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 另外,青島曾是1919年“五四”運動的發起地,具有悠久的革命歷史文化。地鐵車站也可以反映這一主題,挖掘更深層次的文化根源,形成區域特征。
2 地鐵車站外部空間環境的整合 地鐵車站外部空間環境的整合,必須與車站自身設計一同考慮,納入城市整體發展規劃。 首先,應建立完善的交通體系,注重地上與地下聯合運營。地鐵線路貫穿青島最繁榮區域,通過地鐵與地面公交聯營,達到綜合立體治理交通的最終目的。其次,應加大綜合開發力度,變單一地鐵車站為地鐵綜合體。尤其需要加大商業比例,以提高建成后的運營效率[2]。最后,還應符合地下建筑特點,通過車站與周邊環境整合,加強地面建筑與地下的連通,將步行交通適當地轉入地下。
現選取擬建的地鐵香港中路站為例(見圖2)。該地段為城市主要街道和交通線路的交匯處,有五四廣場以及福泰廣場等眾多寫字樓、超市等,周邊環境復雜,客流量巨大。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干道交匯處交通混亂,地面過街行人時刻受到地面車流的威脅,隔斷了步行空間的連續性;五四廣場缺乏城市景觀要素,內容單一,缺乏吸引人的設施;這一地區為中心商業區,香港中路這條主干道,隔斷了商業空間的連續性。 地鐵車站的引入,帶來改善城市環境新的契機。根據地貌分析,車站可選在香港中路與新浦路的交匯處。該地鐵車站整合的內容主要有:①改變地鐵車站就地設置出入口的作法,可將其適當延伸。結合城市過街系統,立體化解決人行過街問題;②考慮在五四廣場設置地鐵出入口,豐富廣場內容,加大廣場的使用率;③由于出入口的延伸,可以形成小型地下街,既可保證地面商業環境的連續性,又可在地下與商場、寫字樓等連通,彼此調劑客流。 3 結語 地鐵車站設計與整合的具體內容,可以參照國外相關城市,如加拿大蒙特利爾地下城的建設。由于地下工程的不可逆性,因此地鐵車站設計需要反復論證。相信通過各專業人員,尤其是建筑師的共同努力,青島的地鐵車站也將是一座座極富感染力的地下藝術宮殿,反映不同主題的地下博物館。青島地鐵建成后,必將大大緩解青島市交通堵塞問題,推動青島市經濟發展,使青島向現代化國際城市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