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劉軍玉
摘要: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各級各類教育的主導思想,高校作為培養現代人才基礎素質——健康素質的基地,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精神,就成為我們當前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高校體育素質教育教學模式
知識經濟時代要求我們應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新編高校體育教學大綱的核心是貫徹素質教育思想,讓學生內涵高校體育文化的多種品質,并具備一定的高校體育實踐能力。作為基礎教育學科的高校體育和其它學科一樣,肩負著提高全民思想道德修養和健康素質的任務。 1.優化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 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教學中,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是重點,也是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然而,要實現優化高校體育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我們高校體育教師應做到優化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的制定,優化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的設計,優化高校體育教學方法的組合等,通過優化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以達到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 1.1 優化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的制定 目標教學是構建素質教育的重點,它要求高校體育教師必須了解、熟悉、掌握教學內容,明確高校體育教學大綱,因材施教,使目標教學落到實處。可以說,目標教學就是將所有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目標,首先做到完成每課的小目標,而后完成好單元的部分目標,從而達到完成總目標。高校體育教師在傳授新內容前,首先弄清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大綱上提示的教學步驟,再分析學生達到這個目標的難點是什么。并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習慣、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反復鉆研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明確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確定每課的重點和難點,同時把高校體育教學目標及時交給學生,讓學生心里有數,從而達到了教有目標,學有目標,指導檢查也有目標,使之在課堂上能有的放矢進行體育教學,順利完成高校制定的體育教學目標。 1.2優化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的設計 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應努力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探索知識,變“學會”和“會學”。要做到這點必須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腦、動口、動體上下功夫,讓他們主動參與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以調動他們高校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形成以學生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育人為目的的素質教育教學模式。在優化高校體育課堂教學設計時,可采用“啟發式”、“學導式”教學法。第一,高校體育教師要發揮指導作用,做到深入淺出,以達到“導”在關鍵上的目的。第二,在學習課前預習,劃出教授的難點,當學生在學習時遇到困難,迫切需要教師解難答疑時,教師應及時進行指導,把握好關鍵時刻,恰到好處。當然,除備好課外,高校體育教師還應精心設計,分析哪些教授內容讓學生自學;哪些內容由高校體育教師精講示范;哪些內容用講練結合形式進行;考慮精講火候,研究怎樣才以講深講透,講得條理分明,深入淺出,使講解富于啟發性。同時要避免高校體育教師“抱著走”包辦代替,唱獨角戲,而應把高校體育教學的重點從“教”轉移到“學”上,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主體。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對所學學科本身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的欲望,增強學習信心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尤其在培養學生自己找規律,自己做總結,通過獨立思考、開發智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